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2015-07-29 09: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物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与政府行政效能关系密切,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公务员心理健康,是公务员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务员切实履行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品质要求。本文对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 心理 心理健康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公务员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特殊群体,无疑也面临着如何调整心理平衡和注意心理健康的客观事实。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保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国家公务员不仅要有完成本职工作本领和健康的体魄,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公务员和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界定
1.公务员的界定
  “公务员”(civil servant)概念起源于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英国,在美国则又称为政府雇员(government employee)。在我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定义为:“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心理健康就是指公务员在实施目标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优化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仅会给个人带来一系列痛苦与烦恼,而且会诱发生活中的许多挫折与不幸。公务员由于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如果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轻则损害个人形象,重则有损于工作与事业。因此,必须要重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
二、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公务员过分强调克制、忍耐,回避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性格上的软弱、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同时不少公务员对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心理健康的知识知之甚少,对谈论心理问题往往是羞于启齿,有时甚至会故意掩饰自己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心理疾病又比较隐蔽,不如身体疾病那样易察觉, 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2.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慎独和内省,不主张个性的张扬,谨小慎微,服从权威,有形无形的培养了人们的权威意识和保守依赖的心理。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贬抑自我的特征,中国人做什么都必须说成是为了别人才有合法性。这些传统文化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当明显。这对公务员心理问题的及时矫正非常不利,它不仅不能对心理疾病防微杜渐,还使人盲目否认、压抑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带来更大的心理痛苦。
3.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目前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务员改革中实行的竞争上岗制、问责制、公开选拔制等措施给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应该说,压力的产生对人适应环境是有利的,适度的压力是动力,但压力过分强烈或长时期得不到缓解,一旦超过了个体的应付能力,就会产生多方面不良后果,是形成心理适应困难甚至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4.人际关系困扰
  当前很多公务员受困于工作环境中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部门利益分配、分工合作、职位升迁的阶段,为了让利益天平倾向自己,公务员之间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在互相竞争的局面下,公务员之间表现出较强的戒备心,出现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的感觉,干起工作也是缩手缩脚。公务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信任度低、猜疑不安的工作环境中,容易感到精神压抑、心情苦恼烦闷,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5.非理性的认识方法
    公务员在仕途上、工作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甚至遭受某些挫折和失败。对挫折的理性的认识方法能使公务员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不理性的认识方法常常使公务员陷入某种认识误区,以致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有些公务员仕途顺利的时候春风得意,而一旦在升职的过程中落选就把失败人为地夸大,视为不可逆的,从而丧失工作热情,对自己前途失去信心。
三、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要摈弃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要利用各种媒体传播知识快捷的优势,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宣传等活动,使全社会对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让公务员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培训,使公务员了解掌握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工作技巧等,增强公务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客观对待名誉、地位、权力和金钱,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社会进步。
2.适当调适压力
  公务员减压的关键在于自我心理调适,正确看待压力。工作压力的产生往往与时间的紧张感相生相伴,因此,公务员应学会时间管理,把重要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另外,压力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心。应对压力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精力,把工作安排好,把今天的工作做好。除此之外,压力过大的时候,要寻求朋友的帮助,同时,还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3.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社会交往是正常人的一项基本需要,交往能传递感情,满足人的社会与精神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取得事业成功和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消除办公室的“精神污染”,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学会与周围的人群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和工作。
4.改善态度与认知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们可以用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方法来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艾利斯用“A—B—C”模式来描述这个过程。A表示引发的事件;B表示对事件的信念、态度和评价;C表示情绪后果。造成人们产生某种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对事件的消极评价。因此,公务员在遇到奖惩不公、岗位不适应等事件时,要注意正确评价应激事件。可以遵循这样的程序:第一步是找出消极的非理性认知,理性想法是健康的,非理性想法是不健康的;第二步是与非理性认知展开自我辩论,驳斥非理性想法;第三步是得出理性信念,学会理性思维。
5.提高公务员个体的心理素质
    公务员加强自身学习和调节,是形成健康心理的个体基础。社会的进步要求公务员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个性。要具有开放的思想意识,放下架子,改变旧观念,养成及时“打理心情”的好习惯。在需要打开“心结”的时候,自觉地找心理医生咨询,善于把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良好精神状态,投人到本职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黄训美.公务员心理压力调查[J].领导文萃,2008,32(8):42—44.
2.张丽艳.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17—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