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借助语言可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1]。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内心冲突症(神经症[2])者有着与常人不同、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咨询师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深刻理解咨客,促其察觉自身模式,并在内心冲突症者和常人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内心冲突症者独特的语言表现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方面,他们尤其擅长潜语言,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对于常人来说,往往是潜隐的,与常人所理解的含义有着天壤之别。
1口头语言
尽管症者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阶级,但他们会说出高度一致的话语,下面列举出一些我们在咨询中经常听到的症者所说的话,并分析其背后的心理轨迹。
①“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我的世界会很美好”。这句话隐藏着症者静态能力张扬到极致的自我欺骗,是内心冲突症者的普遍思维。他们往往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做事,尤其是做思维之事能力较高,显得比较优秀,一旦有外界干扰,就会被焦虑淹没而做不成事或做不好事,从而不敢做事,因此就外归因,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变的、多干扰的,在干扰下做事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静态能力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3],症者用局部代替整体,是一种自我欺骗,不承认自身实力不足的表现。
②“只要没有这个病,一切都会很好的”这句话体现了症者因果倒置的逻辑,是一种巧妙的混淆是非的高招。内心冲突症者因为逃避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没有化解的冲突越缠越多,生发出更多的冲突而痛苦不堪[4],表面上看病是因,痛苦是果。本质是逃避而痛苦是因,病是果,症者把因果倒置,愈发地逃避,症越来越重,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糟糕。
③“人应该诚实”。“人不应该撒谎”。“人怎么能撒谎呢 ”这之类“应该”的语言指向咨询师的超我,“应该”象一把利剑,把症者世界里的矛盾抹得平滑如玉,也把他的心分割得支离破碎,既掩饰了症者逃避面对负面世界的脆弱,同时又把自己打扮成高尚的人。其本质是症者不会撒谎、不能鉴别谎言、不懂如何和撒谎者打交道保护自己。现实世界是灰色的,只有一个人既诚实又会撒谎,才有选择的自由,在不同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应对,才能真正适应。
④“我一直都在坚持做事,可一点效果都没有,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此语是指向咨询师的内疚之心,继而达成控制之目的。咨客做事必须遵循标准做他应当做的,如果只是重复做那些擅长之事、逃避短板之事,尽管尽力了,但是方向错误的努力是无效的。只有做对于症者来说做具有挑战的事、他们一直逃避的事,才可能有效。当然在早期也许结果不好,痛苦还会增加,但通过做事储备了内在能力,这才是做事的根本目的,这样的坚持终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逐步减轻症者的痛苦。
⑤“我只想变回原来的自己,那时候多么轻松快乐”。导火索事件往往成为症者心中理所当然的替罪羊,承担着症者所有痛苦的始作俑者,其本质是原来的轻松快乐只是临界点前的不平衡状态,因为症者从不化解冲突,没有内在能量的储备,一旦遇到一个偶发的事件,平衡被打破,就陷入到内心冲突症的症象中痛苦着[5]。这个事件只是导火索,并不是打破轻松快乐的罪魁祸首,而真正的轻松是需要有内在能量支撑的轻松,才可能长久,症者如果不转身去弥补短板、提升能力、储备能量,就永远不可能轻松快乐。
2肢体语言
症者往往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清秀、放荡不羁的洒脱、无微不至的关怀……但这一切都缺少用心,呈现出一种空灵的状态,源于他们是空壳之人。症者虽然具体表现各异,比如有的示弱讨好,有的示强挑衅;有的自负,有的自卑……但归根结底都给人一种虚假的感受。下面是临床上不同诊断的内心冲突症所特有的肢体语言。
强迫症表现为机械仪式化、反复洗涤、或者不断检查计数等,其本质都是为了化解焦虑、缓解高超我束缚、转移内心罪恶感等。
交际恐怖表现为在人际中极为不自然、紧张、沉默寡言、交际逃避等,本质源于过度的自我关注,在关系中的自恋和不了解别人内心的冷漠。
焦虑症表现出坐立不安、情绪烦躁、不耐烦等,本质源于过度的敏感和自我的虚弱所产生的一系列无端的担忧,虚耗了本就不多的精力,从而陷入能量的恶性循环之中。
疑病症表现出对身体现象的极度关注和健康的过分担忧,本质源于对自体毁灭的自知和不甘心,但依然逃避自我成长的自欺和欺人的障眼法。
抑郁症表现出闷闷不乐、多愁善感等,本质源于自我在痛苦中的沉溺和逃避当下人生的呓语,又极度自恋的一种人生夹缝中的奇特选择。
3潜语言
潜语言是指说话人有意或无意识间发出的语言和体言,而折射出来的在听者身上起作用的信息。人们都会使用潜语言,但常人往往是有意识的,而内心冲突症者的潜语言是通过潜意识起作用的,用常人的思维很难解读。咨询师只有熟知症者的自动思维特点、投机取巧模式、自以为是的障眼自欺法、动力驱动等,才能真正解读他语言背后潜藏着的真意,有针对性地给予潜语言回馈。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借此形象呈现潜语言的真意。
咨客,女性,42岁,未婚,没有工作,和姐姐、妈妈生活在一起,咨询的原因是内心一直非常痛苦,和妈妈没有什么交流,情感上生活上一直都依靠大自己4岁的姐姐,但现在发现姐姐得了癌症,自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慌。
咨询师收集到很多的信息,初步诊断咨客是内心冲突症者。因为家庭背景、自身性格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她一直采用逃避的方式,不去处理化解冲突,导致大量无法化解的冲突相互缠绕、聚集、生发,从而出现各种症状症象,内心痛苦不堪。因为惯用逃避,导致内在能量极弱,心灵没有成长,还是一个婴儿,现在姐姐又生病了,自己根本没有储备应世的能力。
咨询师和咨客具体探讨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建议她首先要从小家庭里走出来,找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弥补短板,逐渐从经济上和情感上独立起来。咨客谈到过去发生的一个场景:在一家商场做保管员工作,同事都是90后,自己主动和他们说话,他们都很冷淡,不知道该如何融入环境,干了不到一周,就在姐姐的支持下辞职了。咨询师和咨客就这个场景做了分析,然而咨客一直在追问:“我该怎么办呀?”脸上表现出无辜、可怜的样子,咨询师及时觉察到,咨客并不是真正要知道该如何办,而是用潜语言发出信息:“现在我姐姐生病了,你要可怜我,替代我姐姐,让我有一个人来依靠”。咨询师如果不能及时觉察潜语言,有效引导咨客助人自助,就永远不可能帮助她真正成长,从内心冲突症的泥潭中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 荆秀.关于人类语言与思维的一些想法[J].剑南文学,2012(2):111-112.
[2] 陈蓉,郭国旗.为神经症更名:内心冲突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5-46.
[3] 陈蓉,郭国旗.神经症者形成和变化的内在动力系统[J].特别健康,2014(10下):4-5.
[4] 陈蓉,郭国旗.神经症者严重程度判断的八个角度[J].家庭心理医生,2014(11):526-527.
[5] 陈蓉,郭国旗.神经症三大临界点的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8):7-8.
(收稿日期: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