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小学语文电化教学的运用提供了可靠的心理学依据。在认知方面,电化教学以声、光、形、色为优势,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思维方面,电化教学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形的图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便于学生认识课文中事物的本质特点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在情感方面,电化教学能做到视听结合,形神兼备,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目前,电化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几乎进入普及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少教师大胆地运用电化教学,不断地发挥它的独特作用,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电化教学为何如此有效?现在从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它的心理学基础。
一、学生的注意
从学生的注意力来说,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仍占有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无意注意的引起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材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对比的、活动的、新奇的事物都容易吸引小学生,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而抽象的道理和概念却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电化教学以声、光、形、色为优势,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它能以鲜明的色彩令小学生注目,以生动的图画令小学生惊奇,以变幻多端的形象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止为活动,浓缩的可使之扩展、并列的可互相沟通,从而使小学生能极其鲜明地、完整地感知事物,认识诸多事物。比如,幻灯、投影等媒体,可在屏幕上通过主要客体和背景客体的对比,颜色、明暗的处理,视角的变换,蒙太奇的组合,突出主要客体或它的某些部位,从而给学生以强烈、新奇的刺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媒体所展示的知识内容上来。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琥珀》一文时,为了说明琥珀的形成必须经过急剧的地壳运动——海水上涨、陆地下沉,可为学生演示一框动静对比的图片,即将绘有蓝色海水的基片固定不动,将绘有高山及森林的动片往下拉,这样就很形象地再现文字内容,学生也容易理解。
又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可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片中“近看大榕树”的特写镜头,并按下暂停键,使画面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加深印象,把握“大榕树枝叶繁茂、厚重、紧密”的特点,认识到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到大榕树的静态美。
在课堂中使用电化教学,教师若能遵循学生的无意注意的特点,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并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互相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就能使他们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并始终保持在学习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儿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一般的他是按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顺应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教师除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外,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直观表象材料。因为直观表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而且也是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在这些方面,电化教学有很大的功能。它可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形的图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利用视频、图片、音响等电教媒体,可在学生面前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情景、意境,将第一信号的实物展现于学生的眼前,然后对照用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所写成的文章。这样,抽象的语言和具体实物同步,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使学生得到非常实在、具体、真切而又牢固的认识。词语教学,可用图文对应的方式,给词语概念以形象的支撑;句子教学,可用图像揭示重点句、难句的含义;讲解讨论,可用图例解难释疑或印证语言描写的事实;分析结构,可用图例帮助其理解思路。抒情性的课文,可以图现其“情深”;记事性的课文,可以图露其“质实”;写景性的课文,可以图显其“景美”;常识性的课文,可以图晓其“真知”。这样,在课堂中,电化教学所提供的大量直观表象,不仅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而且通过直观表象的桥梁作用、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也易于认识课文中事物的本质特点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意旨,深切地体验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的情感
从情感来说,小学生的理性情感虽然开始发展,但还不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具体性,多与实际事物、直观形象相联系的。那些带有情绪性的具体事物和情节,能特别强烈地诱发他们的情感;而那些抽象和枯燥的说教往往使他们无动于衷。根据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电化教学,一方面幻灯、投影等媒体可为学生提供能触发情感的画面,创设课文情境,使其身临其境,诱发其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视频、音响等媒体可为学生提供带有强烈感情的有声语言,即音、形、义相统一的完整的语言。这种语言对学生情感的打动、感染最强烈,较之课文中无声的书面语言——不完整的语言对其的感染有天壤之别。因为,在语言的音、形、义三者中,表达感情作用最大、最活跃的是语音,最有生命力的语音。所以,培根称失去了语音的书面语言是“不完整的语言”。学生通过无声的书面语言,所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十分有限的,而音响等媒体所提供的有声语言,能把文章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感,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褒贬情绪色彩,不走样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处于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如果能合理地安排电化教学,做到视听结合、形神兼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那么,将能更好地从情感上叩击学生的心弦,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抓住小兴安岭美的特点,播放视频资料,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依次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课文的朗读录音。这样视听同步、形声一体,使学生进入“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美好境界。
另外,从感觉知觉来说,越是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越是易于感知,越是利于观察;从记忆来说,小学生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记忆抽象的材料,也主要还是以具体的事物为基础;从想象来说,学生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离不开表象,不断地积累形形色色的表象素材,其想象的发生才有可能。小学生以上这些心理活动,都离不开直观具体的材料和形象的支撑。这也是它与电化教学运用的特点“一拍即合”的原因。
综上所述,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生理特点,在许多方面为语文电化教学的运用提供了可靠的心理学依据。在语文课堂中,只要我们能遵循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精心选择、设计电化教学,正确使用、演示电教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服务于教学目标,就一定能高效率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作者:王继红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