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储蓄的规模反映了人们的储蓄需求,反映人民对政府的信赖,多种因素使人们的储蓄需求转化为储蓄动机和储蓄行为。
原美联储主席葛里斯潘向世界狂言:未来世界有两大危机,一是美国财政赤字2万亿;二是中国储蓄存款200万亿,这两个天文数字实在叫人难以理解。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债多不愁,虱多不咬。这些年美国的债务越积越多,人们仰慕的帝国大厦将会向何处去,次贷危机只是个信号,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储蓄规模评述不一,一会说中华帝国威胁论,一会说中华帝国崩溃论。几十年来,美国人总是不让我们闲着,总是在我们头上打主意,索罗斯受政府旨意一手导演的泰国金融危机,隐藏祸心是想搞垮共产党接管的香港。把中国大陆的金融引入迷阵,结果中国岿然不动,还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表现了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博大胸怀,受到世界人民惊叹,中国人民还很穷,人均收入世界排名一百多位,可是中国人民历来很会理财,储蓄规模不断骤增,成了金砖四国之一,中西方人的消费观、储蓄观差别之大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西方人的本质是资本的化身,崇尚人生几何,及时行乐,拼命挣钱、尽情享受,而中国人勤劳节俭,节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留有充分余地,农耕文明几千年养育的中华民族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脉搏,沉稳而丰厚。西方人死后,碑文上注明欠贷几百万,被人惊呼:“伟大”;中国人死后留有储蓄被人称赞明智。难怪世界政治制度上划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一、储蓄需要与动机
在经济繁荣的社会,人们无法避免消费、储蓄、借贷。人们用劳动所得的货币去购买食品服装是消费,准确的说是现间消费,不消费就无法活下去;当人们去购买汽车,高档房屋,甚至包括购买债券、股票和储蓄,也是一种消费,是一种未来的消费,甚至借贷款去购买房屋汽车,谋划未来更好的消费,期待增值,还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未来消费。人们为什么要储蓄,储蓄需求是人们对货币只有并达到一定数额的一种渴望,也是马斯洛的人生需求五层次论的具体体现,它既是生存需求,是交往需求,也是受尊重的需求,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这也是动物的本能,蚂蚁、蜜蜂都会储粮过冬。比尔.盖茨受人尊重,首先是因为他是世界首富,街头乞丐无人问津是因为他没有占有分文,道理就这么简单。可见,储蓄需要产生于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来源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由于消费需要与货币支付能力在时间上、空间上、数量上表现不一致,就是说人生历程中,经常出现想消费而无货币支付能力,或者有支付能力而暂不需要消费,这种矛盾冲突的解决就产生了人们的储蓄需求,俗话说,以防不测。选择举债也可以缓解这一矛盾。但举债是受限制,缺少主动权,存在风险选择,储蓄则是万全之策。由人们的储蓄需求的推动力而产生储蓄意念的动机。西方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凯恩斯刻画了储蓄动机的八种表现:①谨慎,以防不测;②远虑,预防未来用钱;③ 计算,享受利息增值;④ 改善,提高今后消费水平;⑤ 独立,显现个人理财能力;⑥ 企业,争取投资的本钱;⑦ 自豪,遗留财产给后人;⑧ 贪婪,遏制消费的吝啬欲。诺贝奖获得者萨繆尔森认为储蓄动机是复杂的心里活动过程,或是防老,或是为安全,或是守财奴(miser 西方人很鄙视),或是为权力,或是一种文化习俗,很难测定,因人而异。储蓄动机的产生内外两个条件,一是内在要求,二是外在条件,内外因结合,为了储蓄而储蓄,刻意节俭,那是消极储蓄,或者叫天意储蓄,积极创收,正常消费,剩余部分储蓄,以备未来做大事,这是积极储蓄,随着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的深入发展,消极储蓄越来越少,积极储蓄越来越多。
从整体上,我国居民储蓄动机主要处于第3、4、5阶段,城市购房为重点,农村婚嫁为重点,在这六项动机驱动下就会产生储蓄行为。只有发展到储蓄行为阶段,才发生质变,由内在观念转化为外在行为。
二、储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储蓄行为的因素很多,传统的观念是经济繁荣、收入增加;其次是市场价格、通货膨胀、利率变动因素,如果拿美国做范例,似乎这些理由都被否定,美国是个怪物,世界最繁荣,人们却偏偏不愿储蓄,而去拼命举债购房,一人一家搞了几百套房屋,欠债几个亿毫不介意,简直不可思议,银行也知道这其中风险,却无担保贷款,借贷双方在拼什么,导演一场剧烈的恶性赌博,这其中各怀鬼胎,心里隐形博弈,国民没命贷款购房,实质是对未来发展前景失望,对国家政府失信,利用私有制的产权体制,企图在未来风险中获益,而政府和银行明知贷出去收不回,风险极大,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图个虚假繁荣。美国的银行多数是私有银行,信誉度难测,谁都知道美国以夜猫银行著称(Wild cat Bank),一年能倒闭几千家银行,谁还敢在里面存款,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理由之一,中国银行要全部私有,不倒闭几家银行就不叫市场经济。却不知银行是国家政权威严的象征,社会诚信的标杆,社会主义中国五大银行坚持公有制,以国家财政为支撑,以国家政权稳固的信誉度为保障,中国不允许夜猫银行存在,银监会严格监管,人民无限信赖银行,才会把一些微薄的积蓄存放在银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资金短缺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人民的储蓄行为正好吻合国家发展的资金需要,绝好的配对。中国不发展,不强大,那才是怪事,谈何崩溃。索罗斯曾授意来中国施展才略,想做泰国梦,把中国金融搞乱,可只在北京转了一趟,慌忙逃回,向克林顿汇报,中国不像前苏联,更不同泰国,人民的文化心理太滞重沉稳,无计可施。可见,简单的储蓄行为却体现了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素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消费有个时间偏好,时间偏好就成了家庭储蓄的一个动机,若以贷款满足当前消费,这种家庭倾向于及时行乐,倾向未来消费的家庭则注重储蓄,这种时间选择的差异与满意延迟心理息息相关,经济学上把为了将来得到更多的钱而当前储蓄的情感的测量指标叫主观利息率,这种主观利息率反过来又决定了人们是存储或是消费的时间选择。当然,通货膨胀对人们时间选择产生心理损耗,超过限度,人们又会减少储蓄。当前我国的房价上涨问题就是一例,房价越涨,人们不愿存款,而去贷款购房,一套、二套、十套、百套的购,国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想以房屋开发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 GDP,房价一涨再涨,人民有怨言,形成恶性循环。主观利息率严重下跌。国家对策是提高储蓄存款利率,限购房屋,购房贷款利率提高,压抑房价。低收入的群体自我控制能力更强,更耐心。文化年龄和地位对人们的时间选择各有独到之处。
预期是人们的一种理性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目前相关经济变量的主观判断,家庭进行储蓄决策时,总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以现在行动取得未来不确定的报酬,储蓄预期对于储蓄决策行动作用极大,由利益驱动,储户预期利率物价,经济增长速度,甚至政府的政策、外交、军事变动趋势,选择消费或储蓄及储蓄数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塑造了一批敢于冒险的人格特质的人群,他们不看重储蓄,而是看重股票,投资贷款,成就大业。我国绝大数人们不愿冒险,而看重谨慎行事,保持适当储蓄数量,这也是我国为什么并不富裕而储蓄规模则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正适合我国发展现阶段的国情民性,为圆中国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作者:何南昌 吴大扣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