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刍议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建设

2016-08-25 16: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关注和认可度加大,各高校纷纷顺应时代需求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其中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起步较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问题。本文从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现状出发,分别对目前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对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自1920年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心理学系起,心理学专业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末心理科学快速、深入发展,其重要表现之一是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学校猛增。据不完全统计,高等院校中大约70%的高校是由原来的师专或承担着师资培养任务的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来。故本文所说的高等院校主要指以师范类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高等院校。大多数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都是 2000年以后才开设的,学科起步较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

 

  高等院校大多数都是近年来顺应时代发展才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将应用心理学专业设置在教育科学院、管理学院或者相应的教育系、管理系部门之下,多数师范类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属于师范类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定位为“中小学心理学教师或者能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教育行业”,而现实上多数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毕业生持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进入到学校后却不能够从事心理测评、心理辅导等工作。原因是多数高等院校“升本”急于甩掉“专科”的特点,致力于跻身研究型、学术型的综合型大学行列,投入很大的人力与物力在科研学术上,导致重学轻术。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专业训练与专业技能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谢爱武早年对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证调研,认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问题上也沿袭了国内部分高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偏向基础性、理论性和研究性,实践教学偏向师范性和教学性,独立设置的技能训练课程比例不高,缺少足够的实践实训场所和时间。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理应对数学等统计知识有较高的要求,而多数高等院校很少开设数学相关课程,对心理统计学、SPSS软件操作等课程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入门教学。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重要性意识不高。

 

  3.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少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教师。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缺乏,许多对学生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也都流于形式。第二,学校的教学设施滞后和资金缺乏,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教学设备得不到保障,结果是许多操作性的实验根本开展不起来,一些昂贵的现代实验仪器因资金不足而难以购置,相关实验课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描述下“听”实验操作步骤。

 

  4.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就目前来看,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高等院校心理学教师主要是教育学背景或有着社会学、思想政治等学科背景的教师,很多心理学背景的青年教师大都是应届硕士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教师背景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据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人数不足是制约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高等院校中由于心理学专业教师缺乏使得心理测量、心理统计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学过程中一名教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学的现象普遍,担任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师同时担任选修课程的教学,教师工作量大、负荷重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也已成为影响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刍议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建设


  二、对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中问题的对策研究

 

  1.根据本校资源优势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心理学的需求越来越多,心理学工作者队伍逐渐壮大,根据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心理学将有更快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心理学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高等院校应明确各自的办学定位,继承师范院校心理学优势的同时立足当前,摒弃单一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校的资源优势审时度势地应社会发展,制订符合学院办学理念而又适应市场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2.设置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支撑与实行。车宏生等人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心理学(含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认为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思想与方法来组织、构建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一步精练、更新教学内容,整合相关内容与学科,使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具有高起点和前瞻性。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办学理念与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设置适合各自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课程设置,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照搬国内外的课程体系设置。

 

  3.引进优秀教师,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重要因素,学科的发展需要一批学术带头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通俗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4.建立制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少讲精讲心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实用性、主体参与性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手段现代化。针对学生见习、实习等流于形式化现象,在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下将毕业生见习实习制度标准化,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才能在实际运用中找到自身专业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力度,做到政策保障、物质保障、师资保障。

 

  作者:邱少雄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6年4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