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潜能和美德的科学,这一门学科受到众人关注与1998年当时的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99年1月,第一次积极心理学会以在墨西哥召开。同年,Tepletion基金会决定设立“积极心理学奖”,该奖项吸引很多心理学专家和学者投身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来。2000年1月,全球闻名的权威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开辟“积极心理学”专刊。2002年,第一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学术会议在美国召开。2003,欧洲的第一次积极心理学会议举行。之后涌现出许多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和学者。
从2003年开始,中国国内也也有了更多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学者。早一些的有苗元江、余嘉元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李金珍、王文忠的《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张倩、郑涌的《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任俊的《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积极心理学》等,而最近中国有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刘志军《乐观主义——种重要的积极人格》等书相继面世。随着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积极心理学家大会,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持续升温。
2.积极心理学研究进展
2.1对于积极情绪的理论研究
关于积极情绪的定义有很多种,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是订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Russell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的那种好的感受。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髙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任俊等认为,积极情绪是指能激发人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就是指产生情绪的主体对情绪的对象能够出现接近或接近的行为取向;郭小艳等认为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外受剌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Fredrickson的情绪拓展—建构理论解释广积极情绪的进化适应价值,清晰表明了积极情绪促进个体向上发展的作用机制,而拓展功能和建构功能是模型的两大核心部分。Fredrickson认为,消极情绪、积极情绪都具有进化适应的意义,但是积极情绪具有完全不相同的适应价值:当一个人在没有威胁的情境里体验到积极情绪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种非特定的行动的趋向,整个人会变得更加专注,更加开放,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产生尝试新方法,寻找新的问题解决路径,采取独创性努力的冲动。积极情绪促使个体积极地思考多种行动的可能性的过程,因而拓展个体的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这就是积极情绪的“拓展”功能。
有研究者提出了情绪的偏侧化假设,该假设认为,积极情绪受大脑左半球控制,消极情绪受大脑右半球控制。Davison研究发现:消极情绪发生时大脑右半球有更多激活•’积极情绪发生时,大脑左半球有更多的激活。也有研究发现,右半球的后部区域负责对情绪进行感知和识别,和情绪的效价无关,而对情绪的体验来讲,左半球前部区域参与积极情绪体验,右半球的前部区域参与消极情绪体验。
2.2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积极情绪能够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出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部分,生活满意度就是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而情感体验则是个体生活中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绪的增多有利于优化和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不仅是人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情绪的消失或者是烦恼的消失。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双变量模型认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两个不同的变量,彼此独立:每个变量都不完全受另一个变量影响,即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的消失会增加积极情绪,就像不矮了就并不意味着高大了。而积极情绪可以使人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对生活满意,对生活充满以往并让人感受都幸福。它使人更容易以一个开放和愉悦的状态看待生活和客观的世界。因此积极情绪对于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极大的作用。
2.2.2积极情绪对心理认知有扩建作用积极情绪体验可以帮助个体不断地构筑心理弹性,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扩展注意和认知的范围,构建健康的身体,智力和心理资源,等于是不断的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汲取更多的有价值的存JC品,在人碰到心理困境的时候就有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哪些处境,在安全的状况下运用这些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幸福感。
2.2.3积极情绪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积极情绪可以释缓由消极情绪唤醒的自由神经系统导致的心跳加快,心血管扩张,血压升高等躯体症状,使躯体平静,并且积极情绪还可以在消极情绪后修复和拓宽变狭窄的思维,它可以放松消极情绪对个体思维的控制,促进个体去探索思维和行动的新路径。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确实是可以撤销消极情绪的体验和生理唤醒,使人释放由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紧张,从而能使人的机体保持健康和活力。
2.2.4积极情绪有利于提升创造力Paul和Nathan的研究发现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可以提高创造力,但是影响模式不同,当情绪是积极的时候,激活的情绪通过提高认知灵活性影响创造力流畅性和原创性,当色调是消极的时候,通过提高认知持久性提高创造力。积极情绪通过认知路径和动机路径影响创造力,情绪与记忆有一致性效应,当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时候,她会选择提取和运用与当前情绪效价相一致的信息,也就是更开放的积极的正向的信息,高的工作记忆能力有助于创造力的产生,而且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保持专注,而工作投入又是提高创造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积极情绪可以通过提高工作的专注度和投人度提高创造力。
2.2.5积极情绪有利于塑造人的健康人格Seligman提出“解释风格”理论,即将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积极心理学还具体的研究了包括乐观,好奇,勇敢在内的24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并认为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的体验。
有研究表明个性和积极情绪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外向者比内向者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个性特质在体验一定情绪状态时表现出稳定的倾向。一个人如果很容易体验到一种情绪状态,那么他也更容易体验到其他的情绪。邓丽芳等指出:正向情感、快乐感与SCL-90测量中相关条目的负相关均达显著水平。也就是说积极情绪体验多的人更少患有心理障碍,心理更加的健康。积极情绪还通过良性的人际关系影响人格。积极情绪体验较多的人往往也向自己身边的人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传递更多的积极情绪,可以更好的悦纳自己,更好地悦纳他人。更容易与人发展出积极的人际关系,在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上,他们又能更轻松的习得不同场合的交往规则,交际手段和技巧,这些反过来巩固他们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强化积极情绪者的积极认知和积极情感,最终形成健全的积极的人格。
2.2.6积极情绪在心理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在传统的心理治疗中,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消极情绪体验的关注。通过来访者的消极情绪的表达找到来访者的病因,对其进行治疗。而人本主义注重情绪的自由表达,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天生有向上成长的潜力,有着积极的自我实现的倾向,因而在治疗过程中,人本主义强调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接受澄清来访者的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和应采取的行动。行为主义治疗技术有很多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方法,贝克的认知疗法关注情绪和认知的关系。
积极情绪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增进自我力量。Seligman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积极心理治疗干预技术进行团体干预,明确自己的五个突出优点并明确如何将其在生活中运用,个体干预的导人也是以明确自己的优点,培养优点以及积极情绪为先,注重从提高来访者自尊入手,增强其自身力量,为后续的发展和改变积蓄个人的力量。通过挖掘来访者之前对积极情绪的体验,从而挖掘其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特性。继而弓I导其进行其他的积极情绪体验,增强对生活的满意度,能够更加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客观世界中真善美的积极面,帮助其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其次,构建积极的关系,挖掘其积极情绪,并引导其在积极情绪体验下和人交往,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构筑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比如作为积极情绪的宽恕会进而诱发满意、乐观等积极情绪,有利于自我接纳及自信和自尊的形成,也有利于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并且积极情绪还可以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从孤独等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最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有时候并不是非常愉快顺利的,来访者往往会遇到在积极改变过程中的重重障碍,成长的痛苦,重新面对伤疤的痛苦,改变的痛苦等’但是积极情绪的体验逐渐生出的积极情感和积极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相信改变的效果,有更多的能量去战胜这些阻碍和困难。
3.积极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
3.1 对传统心理学流派态度需要改进
过往的积极心理学倾向于将之前的精神分析学派,行为学派等各学派研究的心理学归为消极心理学。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积极心理学的深刻关联有所抵触。本文认为,积极心理学不应该是一个与所谓的各“消极心理学”对立的一个学派。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从天而降破立而出的某个心理学流派,他是从之前的心理学发展中衍生而出的,尤其是人本主义对于人的力量和潜能的关注,对积极心理学的启发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行为主义中的很多方法和手段都将加强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是积极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一个问题。
3.2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研究内容还有扩展的空间
积极心理学着重研究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关系,积极制度,另一个内容分法则是分为幸福和影响幸福的各个因素,比如美德,积极情绪。而其中对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又是最多的,但是对于积极认知,积极行为并没有很好的纳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每一种积极的情感积累之后会对事物存在一个良好的认知’积极认知在积极情绪的拓展——构建理论中起码是一个中间影响因素。
其实,社会心理学在很早之前就研究的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从众行为等等一系列积极行为并没有得到积极心理学足够多的关注,在群体层面上,积极心理学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的制度,积极的社会环境的研究,但是对于积极的群体行为研究甚少。
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角度上说,积极心理学对于积极情感的研究是最多的,而对于积极行为的研究是非常之少。积极心理作为一种意识存在的时候,它可以起到一个往前的引领和一个后期的推动作用,要想实实在在将积极心理更多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就一定需要对积极行为这个中心环节多做探索跟尝试。
3.3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还没有很好的进行
尽管中国已经出现一批积极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但是对于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更好地对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中国人的幸福观,中国人的福与乐和外国人理解的“hap¬piness”在文化上有哪些差异?中国人倡导的和谐与西方倡导的独立创造是否有文化上的冲突?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积极心理学糅合起来进人到中国百姓的意识里?中国人的积极心理学发展任重道远。
3.4 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还不够
这中间我们面临极大问题: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不长,自己本土的心理学比如阴阳疗法,意象疗法,中医疗法等都各种各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疗法开始出现,但是很少有得到普遍认可的。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可以将从积极心理学得到的启示化成实际的力量依然是一个笼统的东西;其次是在中国,积极心理学从业人员比较少,心理学的学科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人们头脑中积极心理概念非常薄弱,再者中国当前环境还有阻碍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地方,一是心理学行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还没有出台,心理学的产业化发展走得很艰难。
总之,积极心理学目前还是一门还没有很纯熟的科学,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应用,它才可以在中国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段意瓶 杨晓红(1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湘潭411lOO)(2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蒙自6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