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eCeMgHOBnqBmorcKnii,1896~1934)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终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维果茨基涉足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世留下了186种计200万字的著作。其异常丰富和颇具创造性的心理学思想受到全世界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维果茨基研究热,预计这股浪潮将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波及现代心理科学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了解、领会、发掘维果茨基丰硕与睿智的思想宝库,本文力图系统阐述维果茨基的主要心理学理论,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1维果茨基主要心理学理论
1.1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维果茨基有关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果茨基很早就意识到人的实践活动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从20年代起他就试图将活动概念运用于心理学。维果茨基依据马克思的活动观,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分析后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活动之所以对心理的发展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与人的活动性质有关,人的活动是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进行的。因此,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重视活动对心理的重要作用的同时,维果茨基强调活动与意识的统一,并把意识作为活动理论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在维果茨基看来,意识“应当看成是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具体研究和分析的心理事实”[1。意识不是与世隔绝、脱离活动的内部封闭系统,而是以活动作为它的客观表现的。所以可以通过活动对意识进行客观研究,把意识的事实加以物化,转换成客观的语言,转换成客观存在的东西。根据马克思的活动观,意识是人在活动开始时关于活动的映象,它是客观认识现实的反映,同时又对人的活动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由此,维果茨基认为“意识是行为结构问题2,。意识以未来行为结果的映象形式参与到行为的结构之中,从而使人的行为具有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特点。
30年代维果茨基开始分析研究情绪动机问题,并发现活动正是通过情绪动机决定心理、决定意识。在《思维和言语》—书的最后他写道:“思想尚不是最高级……思想本身不是从其他思想中产生的,而是来自我们意识的动机领域……思想背后是情感和意志倾向,只有它才能解答思维分析中的最后一个'为什么’”。维果茨基在后期的著作中还探讨了活动和意识的衔接问题。如果从前他在证明童年早期儿童的活动决定其思维的形成,那么现在他试图证明外部活动(游戏)怎样决定心理发展(“建立最近发展区如何成为主导活动的,在这里维果茨基特别强调游戏的情绪情感问题。
1.2 工具理论
工具理论是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个理论最初不是来自对心理现象本身的研究,而是产生于对劳动活动的分析。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活动中首先分析出它的工具性特征,劳动过程以工具为中介。据此维果茨基决定从类推法出发分析心理过程。他设想:能否在人的心理过程中找到以特殊的心理工具为中介的成分呢?结果他在培根“既不能单靠手,也不能单靠脑,手脑只有靠它们使用的工具才更完全”[4的名言中获得了间接证明。
根据维果茨基的思想,在人的心理过程中应该区分出两种水平:第一种一自然所赋予的智能;第二种一工具和辅助手段武装的智能。同样似乎应该把实践活动也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一“纯粹的手”,第二种一“工具和辅助手段武装的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还是在人的心理范围内正是第二种的工具水平具有决定意义。在心理现象领域维果茨基把第一种水平称为“自然”的过程,把第二种水平则称为“文化”的心理过程。“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以特殊的心理工具和辅助手段为中介的“自然”的发展过程。
那么“心理工具”和心理机能两种水平的假设对心理学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心理学家根据心理的不同特性,如理解性、随意性等将所有的心理机能分为高级和低级两种,这种划分本身就是心理科学的重要成果。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即高级和低级机能彼此处于什么关系之中,是什么确保高级心理机能具有诸如随意性、自觉性等这样一些特殊的品质,对此联想主义、行为主义和理解心理学都没有明确的答复。而维果茨基的假设,为理解高级和简单心理机能间关系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就使他把低级、简单心理机能同自然过程的阶段结合起来,而把高级的心理机能同中介、“文化”、心理过程的阶段结合起来,这种新方法既可以解释高级和简单心理机能的质的区别(高级心理机能以工具为中介)又可以解释它们间的联系(高级机能在低级机能基础上产生)最后,通过“心理工具”还能够说明高级心理机能的特点(如随意性)。
1.3 思维和言语理论
思维和言语问题是心理学中极为复杂的问题,也是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思维和言语紧密交织在一起。某些心理学家如华生把思维简单地归结为内部言语。在华生看来,思维遵循的路线是:大声言语一低声言语一内部言语。但20世纪初维尔茨堡学派的研究表明,思维与言语大不相同。因此在这个领域存在两种观点:完全等同或完全割裂,由于这两种观点的片面性因而又导致了大量的折衷理论的产生。
维果茨基从一开始就不同意思维和言语问题方面的种种观点。他在《思维和言语》一书中,依据苛勒对类人猿的智能发展的研究和他本人进行的概念形成的实验,对思维和言语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他认为思维和言语具有不同的遗传根源,思维的进步和言语的进步并不是并行的,两者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发展系列,这两个系列之间的联系并无明显界缘,又如两个交叉的圆圈,而且无论在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思维发展的语言前阶段和语言发展的智能前阶段。如儿童在能有效运用语言之前就表现出对复杂问题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从生物进化来看,黑猩猩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也会使用工具,并通过迂回的途径去达到目标,表现出一定的智能行为来,这就是思维发展的语言前阶段。又如婴儿的呀呀儿语,只是表达一种情感和愿望,与思维并没有联系。黑猩猩有相当好的发音,但只是一种情绪的迸发,在功能上与智能没有联系。这就是语言发展的智能前阶段。因此,他强调思维和言语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由其史前阶段准备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学说十分富有创造性,为解决思维和言语的关系这一理论难题提供了一种辩证的方法,至今对心理语言学和西方学术界都有深刻的影响。
1.4教学与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对人的心理发展问题的深入探索,引导他最终进入了儿童智力发展与学校教学关系问题的研究领域,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的问题也因而成为维果茨基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该研究领域中,维果茨基取得了他一生中最后的成就。
维果茨基曾把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问题同教学和发展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在研究中他发现科学概念的发展比自发概念的发展更快。分析这一事实使他得出结论:掌握日常概念的程度反映了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掌握科学概念的程度则反映了儿童最近发展区。“但是如果科学概念……能发展儿童未曾经历过的发展区域的话,如果掌握科学概念能超越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在儿童相应的条件尚未成熟的区域内进行,那时我们开始理解解科学概念的教学确实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着巨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它能激发和引起处于最近发展区中成熟阶段的一系列功能”。
因此,最近发展区说明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借教师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种观点在当时来说是革命性的,因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教学应当尾随发展,巩固通过教学已获得的东西。跑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教学似乎是不可能的,它不能教儿童自身尚未完全成熟的东西。儿童发展的水平好像自然而然是由儿童能够独立做什么决定的。运用横断法分析儿童的发展,原则上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如果运用维果茨基的历史发生法就能够揭示出儿童智力发展的潜在水平一儿童最近发展区。
引入“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维果茨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重大贡献。采用最近发展区概念在实践上能够直接运用于解决儿童智力发展的诊断问题,它既可以测试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又可以测试儿童智力发展的潜在水平。
1.5关于心理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问题是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无论是苏俄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清楚地意识到,维果茨基之所以能在心理学研究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在研究中采用了辩证的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更新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维果茨基早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20年代维果茨基率先提出有可能建立新心理学的方法论的构想,并明确主张应当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然而维果茨基对其他所谓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建设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原理简单化地用于心理学研究的作法表示遗憾。维果茨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探索的只是建立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方法,而非寻找解决心理学问题的具体办法。譬如,维果茨基把历史主义原则引入心理学中,从种族发生、个体发生和病理学(追踪研究心理机能解体的疾病过程)三方面分析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这是维果茨基把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具体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维果茨基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出方法论原则的三种层次:(1)作为所有科学一般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论原则;(2)具体科学一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3)心理学特殊部门(如儿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较为独特的方法论原则[7。作为整个科学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般方法论,可视为决定论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质量互变原则等。作为心理学的具体方法可表述为心理机能文化历史起源的理论。作为建立在文化历史理论基础之上的更为具体的方法论的形式表现为高级心理机能系统的动态的定位理论等。按照维果茨基的意见,所有方法论的分析层次都应当彼此紧密地相互配合,方可建构心理科学方法论的整个大厦。这些思想使维果茨基成为苏俄心理学方法论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除上述外,还包括内化说、心理系统概念、文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缺陷学等方面的理论。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故不在此专门论述。
2对维果茨基的简要评价
2.1维果茨基对心理科学的重要贡献
维果茨基在他38岁正值创造高峰时期不幸因病逝世。为此苏俄著名心理学家M.r.雅罗舍夫斯基认为,“假若弗洛伊德在这个年龄死亡,那么科学就不知道精神分析;假若巴甫洛夫在这个年龄去世,那么科学就不知道条件反射”。然而维果茨基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为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首先,维果茨基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十月革命后,苏联心理学家明确提出要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而这种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史上是没有先例可循的,要建立这样的心理学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维果茨基终于找到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具体途径,那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以实践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石。
其次,维果茨基首次提出关于高级心理机能历史起源的理论,并且在研究高级心理机能时提出了新的解释原则。同时维果茨基也揭示了符号在思维形成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深入研究了言语思维的类型学等。此外,维果茨基倡导不仅研究思维中文化间的差异,而且还要研究思维中的历史变化,研究在同一范围内在不同程度上有联系的和具有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人们的思维。维果茨基的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
最后,维果茨基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维果茨基反对传统心理学的一切实验方法,他认为传统心理学的一切方法都是按照S—R的公式来设计的,最多也不过是从实验的结果进行一些推测性的所谓心理分析。他所提出的“双重刺激法”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本质,因此具有独创性。维果茨基曾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思维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十分丰富的和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2.2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局限
尽管维果茨基对心理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理论在国际学术界已得到普遍的承认和高度的评价,但这并非说明维果茨基理论就是尽善尽美的。由于维果茨基短暂的一生充满紧张的探索,不断提出新的思想,急于构建自己的理论,更由于他英年早逝,未能像冯特、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一样到晚年有足够的时间对其早期理论作进一步的修改、补充与完善,因此维果茨基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如有些术语的使用缺乏准确性,有的假设未能实验证明,有的理论不够完善。概言之,维果茨基理论之不足主要有:
首先,文化历史理论狭隘地理解历史主义原则,带有抽象社会学观点的色彩。在人的心理的历史发展当中,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一个因素,即发明内部工具、符号、实现某种心理机能的手段。其实,人的心理生活和意识的历史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它随着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而发展,依存于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一定时代的物质生活,对于历史发展的这种复杂多样性,文化历史理论既没有阐明,也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甚至都不把它当作一个研究课题,因而它对历史原则的理解是狭隘的。
其次,文化历史理论在阐述人的个体发生中心理机能的自然发展和文化发展时论据与论点相反。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沿着自然发展和文化发展两条路径行进,它们在个体发生中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在具体论述时,却认为这两种过程的相互融合是在儿童发展的较晚时期(学龄时期)才实现的。这实质上就背离了对人们的心理发展的理解,人从出生最初几天就是受社会制约的。
最后,维果茨基把符号说成是使自然的心理机能形成为文化的心理机能的工具的观点有悖反映论,不过,对此批评有不同看法。反面意见认为,文化历史理论只是在心理学水平上,把符号看成是实现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环节。此外,维果茨基的其他一些观点,如关于概念发展阶段的观点,在儿童心理阶段划分上与皮亚杰争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