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西厢》中莺莺是相国府的千金小姐,红娘是莺莺的丫鬟,二者是明确的主仆关系;张生是借宿的书生,与莺莺之间彼此爱慕,虽然前文被老夫人悔婚,但是二人内心的情愫并未由此而破灭。《闹简》一折是在明、暗两条线索交替中逐渐展开的,明线就是正面人物莺莺、红娘、张生三者之间的误会性冲突,其中以莺莺和红娘的冲突为主,暗线就是三个正面人物与老夫人这个反面人物的冲突。作为封建家长的代言者,老夫人在《闹简》一折中并未出场,但是伴随种种矛盾的激发,老夫人的威慑力又似乎是无处不在的。红娘是老夫人安排在莺莺身边的丫鬟,除了服侍小姐以外,还充当了“眼线”的角色,正因这种特殊的关系,即便是热心的红娘在张生和莺莺之间做了“撮合山”,也难以得到莺莺的完全信任,二人之间冲突的引发也势在必行。张生爱莺莺误入情深处,所以引起他大悲大喜情绪的波澜根源只在于莺莺的态度。《闹简》一折就是在莺莺的主控下,如此展开的一场闹剧。
一、人物个性的突显
金圣叹的笔下莺莺的性格是极为有个性的,作为千金小姐,崔莺莺除了具备端庄、矜持等特点,一样被赋予了伶俐聪慧的特点。在《闹简》中,她的“假意儿”在与红娘的周旋中屡次突显。红娘奉小姐之命探望张生并取回一封书来,故意放在妆盒上让小姐自己发现,当莺莺发现这封简帖时,假装对红娘生气,随即这种误会性冲突就在彼此的猜疑和试探中展开。此刻莺莺和红娘有这样一段对话:
(红云)小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科,我将这简帖儿先到夫人行出首去。
(莺莺怒云)你到夫人行却出首谁来?
(红云)我出首张生。
(莺莺做意云)红娘也罢,且饶他这一次。
(莺莺云)我正不曾问你:张生病体如何?
(红云)我只不说。
(莺莺云)红娘,你便说咱。
莺莺在此的反复的推掩正是因为她在不确定红娘的立场时,对红娘时刻存在戒备心理。原本中在此处的对话并非如此,当红娘说要把简帖送到老夫人那里去后,莺莺立马转变为恳求红娘的态度,就此妥协让步,从而使自己内心的感情暴露出来。但是在金本中,莺莺依然很淡定,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将“假意儿”进行到底,收到张生的这封简帖正是莺莺内心所期盼的,但是正因她身份的约束,自认为处于老夫人和红娘的夹缝中的艰难处境,使她不得不时刻收敛自己的感情。王本中莺莺问红娘“张生近日如何?”而金本中莺莺并没有直接询问张生的情况,而是在红娘说要出首张生时顺势而问张生的病情,这样的改动就把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含蓄地表达出来,不仅没有暴露出自己刻意去在意张生,而且也把对张生的关心赋予了一个正当合理的理由。在金本中逐一删去了原本中“好姐姐”,“我逗你耍来”等称呼和语言,自始至终莺莺都是保持一副极为严肃的态度,没有和红娘有半点嬉笑打闹的成分,莺莺执拗的假意儿,增加了红娘的疑惑和不解,为后文红娘被莺莺的假意所蒙骗埋下了伏笔。《闹简》一折中,莺莺的形象可谓是得到了最到位的渲染,无论是从红娘这个旁观者,还是从莺莺来看,莺莺这个人物在金圣叹的笔下彻底鲜活了起来。
二、矛盾冲突的激化
在《金西厢·闹简》一折中,多处激发了莺莺和红娘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的引发多是二者彼此猜疑、试探的结果。《王西厢》中上文莺莺的妥协早已让红娘发觉莺莺是假怒,所以即便莺莺再怎么样假装矜持,红娘也不会再相信她,此刻莺莺的心思情感早已被红娘看透,所以在听到莺莺说自己“口稳”时,红娘便一针见血地揭穿她“你哄着谁哩”,王本中此处莺莺的假意儿不仅没有发挥到好的作用,反而起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效果。《金西厢》中,二人的误会性冲突是这样展开的:
(莺莺云)红娘,早是你口稳来,若别人知道呵,成何家法?今后他这般的言语,你再也休题。我和张生只是兄妹之情,有何别事?
(红云)是好话也呵。
(莺莺云)虽是我家亏他,他岂得如此?你将纸笔过来,我写将去回他,着他下次休得这般。
(红云)小姐,你写甚的那?你何苦如此?
(莺莺云)红娘,你不知道。
(莺莺云)红娘,你将去对他说:小姐遣看先生乃兄妹之情,非有他意。再一遭儿是这般呵,必告俺夫人知道。红娘,和你小贱人都有话说也!
当莺莺询问完张生的近况后,并没有就此放下对简帖儿一事的追究,而是再次充分尽显自己的假意儿,先是夸赞好在红娘“口稳”,然后又闹着非要红娘将纸笔拿来,要写将去回张生,着他下次休得这般。表面上看似生气,要回帖给张生一个警告,实际上既成功瞒过了红娘,又给自己的回帖找了个恰当合理的理由。更精辟之处就在于,此处《金西厢》中加入一句莺莺的话“红娘,你不知道”,这四个字似乎蕴含了好多层意思,红娘不识字,当然不知道莺莺会写些什么,再加上上文的莺莺并没有因红娘的威胁而做出半点妥协的意思,自始至终把自己的生气的假意儿进行到底,所以红娘此刻一头雾水,压根不会怀疑到莺莺是假生气,再者说来,即便一开始红娘是能察觉到莺莺对张生的感情的,但是经过莺莺这样一闹,反而让红娘开始迷惑、开始不确定莺莺的真实想法。
如果说上文中二人的冲突已经开始酝酿,那么此处二人的矛盾已经进一步深化,在接下来的情节中,二人的误会性冲突达到了高潮。当红娘从小姐房里退出,再次去给张生回话的时候,并不是直接把回信交给了张生,而是告诉张生“不济事了,先生休傻”,此刻红娘并不是故意逗张生,因为方才小姐表现得如此坚定,让红娘觉着自己充当“撮合山”也是有心无力了,而此刻红娘觉得自己带回的消息对张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张生心痛绝望、跪求哭闹,若不是对小姐用情至深,张生亦不会如此,就在他最心痛之际,红娘拿出了莺莺的回帖,情节再次发生转变,在看完回信之后,张生的情绪可谓是从极悲过渡到极喜的状态。此处《金西厢》中设置了红娘“却是怎么?”“约你花园里去怎么?”“相会怎么?”等反复的疑问,无时不刻不在强调红娘不相信小姐会在回信中相约张生,不相信张生说的是事实,就在张生把小姐的诗解释给红娘听,并
且很自信地说自己是猜诗迷的行家,这才一步步使红娘相信,敢情之前小姐的生气、一本正经全部都是骗自己的,最后红娘感叹“你看我小姐,原来在我行使乖道儿”,红娘此处对小姐的埋怨腾腾升起,从到这五支曲文中,红娘用尖刻激愤的语言,痛诋莺莺的这一不“义”之举,抒发自己的愤怒与冤屈,并且下定狠心,从此对莺莺、张生二人的事情撒手不管,冷眼相看,这里莺莺和红娘的误会冲突被推向了高潮。
三、情节发展的曲折
《金西厢·闹简》一折的情节发展是紧密衔接、跌宕起伏的。从红娘带回简帖到与莺莺的误会冲突、与张生的误会冲突,发展如此顺理成章,与其说这场闹剧的发生是个偶然,不如说一切都是莺莺策划好的必然。从派红娘去探望张生,到发现妆盒下的简帖,再到各种假装生气,询问近况,回信警告,信中秘密传情等,这一系列的情节发展,主动权都是掌握在莺莺手中的。一直以来莺莺的情绪都未有过较大的波动,而红娘的紧张、张生的大悲大喜都是由莺莺所引发的。
《金西厢·闹简》一折,之前莺莺坚持到底的假意儿全部是在为下面情节的发展做一步步的铺垫,时刻沉稳,没有一丝暴露,没有一分妥协,瞒着红娘还能顺利和张生简帖传情,这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很大的伏笔,如果中间莺莺在红娘面前的态度有一丝的转变,之后的情节都不会发展得如此精彩。在张生拿到回信后,金圣叹把张生与红娘的对话做了较大的改动。其中红娘反复的疑问是原文中并不曾有的,张生拆信读完之后,大喜,对红娘说“今日有这场喜事”,后文紧接着就是红娘“却是怎么?”“约你花园里去怎么?”“相会怎么?”等一串疑问,这里反复的疑问是强调红娘对于张生的话和信里的内容表示不相信,直到最后张生把莺莺的诗解释给红娘听,红娘还是反复“此有甚么解?”“真个如此解?”“真个如此写?”可见,莺莺把红娘骗得好生辛苦,这样的安排才更突出随后红娘各种复杂的情绪,以及赌气的责怪和埋怨。
《金西厢·闹简》收尾处,张生在各种期待和幻想中急切地等待着月色降临,在这看似短暂又漫长的时间里,他多次自言自语强调了自己是个猜诗谜的行家,并反复将莺莺写的诗进行了分析,认定自己的推断是没有失误的,原本中张生的行为并未有如此重复的安排,金本中让张生猜诗的情节多次重复,正是强调了张生的自信,并且对自己解诗的能力没有半点怀疑,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书生,坚定地认为莺莺的意思就是叫他跳过墙来,《金西厢》这部分内容的添加,使故事情节发展愈发曲折,也更为下折张生跳墙这一闹剧做了铺垫。《金西厢·闹简》情节的贯穿不仅局限于本折中,而且在整篇中都起到承接、铺垫的作用。
如果说《闹简》是王实甫《西厢记》中最精彩的场次之一,那么金圣叹几处细节的删改,正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金西厢·闹简》一折以“一简激起千层浪”来描述,实不为过分,虽然是局部改动,但是为整篇带来的精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王实甫.金圣叹批本《西厢记》.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谭帆.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俞为民.尺简翻出千丈波——《西厢记·闹简》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3(6).
王领妹.赖简是莺莺的预谋.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侯璐莎(1991-),女,山西省晋城市人,山西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