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世界哲学论文

从《奥州小道》看松尾芭蕉的无常观

2015-07-23 11: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日本江户时期的“俳圣”松尾芭蕉,在其代表性作品《奥州小道》中体现了他的无常观。本论试从时间、空间和人生的无常三个方面分析芭蕉的无常观及其对芭蕉的影响。

关键词:无常观;奥州小道;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俳句诗人,被称作“俳圣”,也是著名的随笔家。芭蕉的作品,除了为数众多的俳谐外,还有许多优秀的纪行文注一和俳文注二等随笔。纪行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奥州小道》。作为蕉风成熟期的作品,《奥州小道》被称为“芭蕉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随笔作品,占有日本文学史上纪行文的最高地位” 注三。
    日本文学中的无常观,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思想,以佛教的无常思想为依托,逐渐演变而来的,无常观是基于这种“万物流转,瞬间也不停,变化不停”的观点来批判地看事物变化的观念注四。日本文学中,从《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上古的作品,到《平家物语》、《方丈记》、《徒然草》等中世的作品,无不体现了“诸行无常”的思想。而且在日本文学中被继承下来,直到近世、近代、乃至现代。芭蕉也不例外,他的作品中也充溢着无常的思想。
  国内关于芭蕉的研究,以作品论居多,关于其无常观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本文主要围绕《奥州小道》这部作品,尝试从时间、空间及人生的无常这三个方面来解读尾松芭蕉的无常观。
一. 时间的无常
  《奥州小道》记载了芭蕉从元禄二年(1689)3月末到9月初近半年的旅程,全文的记述与时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如,文中有直接描写时间飞逝的文章和俳句,如:序章中首句的“日月乃百代之过客,去而复来的旧岁新年亦为旅人注五”;在千住时挥泪作别亲友的俳句“春日即将归,鸟啼鱼落泪”;以及在大垣、旅途即将结束、又将踏上新的旅途时,和亲友告别的俳句“蛤身难离壳,分别在晚秋注六”。首句即道出时间飞逝,如过客匆匆。在千住时的俳句和最后在大垣时的俳句,可谓首位呼应,形成了《奥州小道》的时间轴。世间万物,不管变与不变,都随时间流逝。由此,芭蕉感到了无常。
  而且,从文中俳句的季语也可以看到时间的影子。季语是俳句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芭蕉的俳句也一样。《奥州小道》中,出现的芭蕉的俳句共有51句,随着旅程前行,春有“嫩叶、樱花、啄木鸟”,夏有“梅雨、夏草、蝉声”,秋有“秋风、菊花、明月”等。春花秋月,俳句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季节的变换。由此可见,芭蕉认为,时间的无常是永恒的。
二. 空间的无常
  在芭蕉的奥州之旅中,行在旅途,自然要体验各地的自然风光,时间在变,空间也在变,或者空间中的人和事物也都在变。芭蕉和门人从江户出发,途径日光、饭塚、松岛、平泉、象泻、金泽等,最后聚于大垣,全程两千多公里,历经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空间的变换不言而喻。
  其中,芭蕉在旅行出发前,把自己的住所让给了别人,搬迁到了门人的别墅。这时他做了俳句“草庵易新主,三月陈偶人注七”。曾经寂寞的草庵,要搬来的人家,将在偶人节这一天装饰偶人了。家中居住之人在变,而草庵本身却没有变。此时芭蕉把草庵作为不变之物,把岁月和居住的人作为变换之物。
  又如,芭蕉在平泉,目睹藤原家族的旧迹,感慨千秋功名化为一时碧草。写道“集忠义之大臣,据守此城,功名消尽,化为离离春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青。脱笠而坐,经久不忍离去,不觉潸然泪下。夏草荒无垠,兵将梦难寻”。 这句俳句,因引用杜甫的名句而广为人知。旧迹依然,却物是人非。昔日繁盛的藤原家族被源氏家族所灭,唯有废城、夏草残留。时间在变,人在变,城也由繁华变得苍凉。
  由此可见,与时间的永久变换相对,在芭蕉看来,空间或变、或不变,却也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空间的无常,是时间无常的伴随物。
三. 人生的无常
  时空无常,人生更是如梦。在《奥州小道》中,芭蕉也深感人生的无常。
  在序章中,芭蕉就说道“古人多葬身羁旅者。予亦不知何年起,风吹片云,心生漂泊之念。”说出了自己想要漂泊的愿望。而对待旅途中的生死,芭蕉在出发前说道“前途三千里,渺渺在我心。人生如梦,感慨万千”。此时的芭蕉,只是感叹人生如梦,觉得前方的旅程渺茫,却并未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而身在旅途时,在饭塚,芭蕉夜晚受跳蚤、蚊虫所袭,再加上旧病复发,有感于心:“前途遥不可测。虽抱病出行,将入穷乡僻壤,却常思现世之无常,已抱定舍身之念。即使旅途死于道中,亦为天命。”芭蕉在旅途中已经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任由天命安排了。此句道出了《奥州小道》的主题思想,旅途的孤寂和人生的浮生若梦。
  至此,芭蕉已经抛却红尘,怀着人生无常的观念,专心于自己的旅程和文学,并且以旅为生,在大自然中感觉四季的无常流转,感觉事物的“诸行无常”。可以说,芭蕉的旅行、人生与艺术已经三位一体了。
四. 小结
  以上从《奥州小道》中可以看出,对于芭蕉来说,时间的无常是永恒不变的,正如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在时间的无常下,又伴随有空间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即时间、空间、人生等万物都是无常的。实际上,从《奥州小道》开始,芭蕉已经超越了俗世与生死,在旅途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以漂泊为生,真正地把自己的旅行、艺术和人生结合到了一起。

注一:纪行文,日本古来有之,如纪贯之的《土佐日记》、鸭长明的《关东纪行》等。芭蕉的纪行文,不是单纯客观描写自然的旅行记,而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交响,自然是有着浓重的主观投影。引自《日本文学史 近古卷》下册P376。
注二:俳文,是芭蕉首创,是含有俳意的、以气韵生动的文体写就的文章,亦即俳谐的美文。代表作是《幻住庵记》和日记式的俳文《嵯峨日记》。引自《日本文学史 近古卷》下册P381。
注三:引自《日本文学史 近古卷》下册 P381。
注四:参考 关口忠男(2005)《日本文学中的无常观》。
注五:文中出现的《奥州小道》的译文,除标注以外,均为笔者所译。
注六:陈德文译。
注七:偶人节,三月三日,有女孩的人家摆出偶人来祈祷女孩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松尾芭蕉: 陈德文译,《松尾芭蕉散文》,作家出版社,2008年。
[3] 叶渭渠 唐月梅:《日本文学史 近古卷》,昆仑出版社,2007年。
[4] 叶渭渠:《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5] 井本农一等校注:《松尾芭蕉集 日本古典文学全集41》,小学馆,1972年。
[6] 《佛教文学的世界》,日本放送协会,1978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