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世界哲学论文

建筑空间艺术心理

2015-07-23 11: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建筑从原始意义的用以躲风避雨的简单要求,发展到单体建筑纳入到城市的空间环境意义上去要求,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飞跃。建筑形体的产生和存在诠释着室内外空间。然而,室内外空间又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建筑空间;空间艺术;艺术心理

                                
            
一、建筑空间的概念
  1.1空间的含义
  空间是一种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有形或无形的物质,是建筑设计系统中最核心的元素,是建筑设计的出发和归结点。空间是建筑的本质,艺术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1.2空间的起源
  空间意识是潜在的视觉、触觉和运动感。空间艺术一词源于德语Raumkunst,德国文艺理论家G.E. 莱辛最早使用了这一概念。建筑空间建造的目的, 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里,建筑艺术的审美都是在虚虚实实的世界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居住建筑的空间满足安全、温暖的心理需求 ;宗教空间满足心灵祈祷、净化的需求;公共建筑空间满足人们的工作、交流、娱乐需求等。这些意识感知的空间,其性质是不同的,可依次称为视觉空间、触觉空间、运动空间及心理空间。
  1.3空间的艺术形式
  建筑空间的“艺术”心理指审美方面的需求,指在使用基础上的精神心理的审美需要,当然包括各种审美的形式:优美的、悲伤的、和谐的。那么,在营造这些空间的同时应观注这些审美心理,营造各式各样的精神氛围,即空间艺术,这样的空间也就是艺术的空间。
二、建筑空间的类型
  根据据建筑形体的实体不同造型会产生了很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空间类型。大致可以总结出14种类型:1结构空间2开敞空间 3封闭空间4动态空间 5悬浮空间: 6静态空间7流动空间8、虚拟空间9、共享空间10交错空间11凹入空间12外凸空间13下沉空间14迷幻空间:
三、建筑空间的心理
  3.1建筑空间的形状对心理影响
  空间的形状基本取决于其平面。平面规整的,如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圆形,令人感到形体明确、肯定,并有一种向心感或放射感,安稳而无方向性。这类空间适于表达严肃、隆重等气氛,在空间序列中有停顿或结束的感觉,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球面穹隆的、角锥或圆锥体的等等。矩形平面的空间,横向的有展示、迎接的感觉,纵向的一般具有导向性,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三角形的或拱形的。半圆形平面的空间有围抱感,用在空间序列中有结束的感觉。三角形平面较罕见,会造成透视错觉。还有不规整的形状,任意的曲面、螺旋形或比较复杂的矩形组合,则令人感到自然、活泼、无拘无束,也许会有向某方向运动或延伸的感觉(视形状而定)。
  3.2建筑空间的体量对心理影响
  建筑体量的大小与尺度的关系,应该以人的坐标为准。而在论及空间环境中的建筑物的体量与尺度时,参照物应该是空间环境中的“关系”,“关系”即为尺度。
  无论是建筑物体还是其他物体,其体量是可以计算的。但对这种“量”的感觉,亦称“量感”,则另有区别。通常,量是指物理的量,而量感则指心理的量。量感源于物理的量却又与其不同,它不单指重量,还包含着视觉上的接受能力。
   空间的大小、高矮使心理产生不同的效应:大,气魄、自由、舒展、开朗;过大则空旷,令人产生自身的渺小、孤独感。小,亲切、围护感强、富于私密性;过小则局促、憋闷。高,崇高、隆重、神圣、向上升腾;过高则与过大毛病近似,甚至令人有恐怖感。低,尺底宜人、舒适、安全;过低则有压迫感。在设计时必须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来确定空间的体量,从而产生特殊的氛围。
  3.3建筑空间的色彩对心理影响
  建筑空间艺术气氛的形成还受到明暗色彩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也能营造出不同的生活情调。空间布置时能选择适合的色彩,会有助于神经得到放松舒适。不同的空间的功用不同,颜色也不该一样;就是相同功能的空间,有时也会因居住者秉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对空间色彩的运用上应该从个方面因素去考虑它,重视分析空间环境的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加入人性化的色彩,从而使设计更有生命力。
  3.4建筑空间的实虚对心理影响
  诸多空间类型存在的条件或者前提,也就是建筑空间种类产生的依据问题,亦是人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问题。 实空间的特点是稳定感、安全感和封闭感。它是有限的、私密的,符合内向的、拒绝的心理性格,具有极强的领域感。虚空间其实就是人的心理空间,因此它是不稳定的、开放的、无限的空间,易使人产生极大的联想和发挥。
四、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
  4.1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
  以“和谐”之美为基调,在对空间的处理上极力的提倡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时空一体、情景交融。
  A.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在建筑空间上,往往表现为因天时就地利,在自然中应该找到自己恰当的姿态,而不是与他相抗衡。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崇尚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
  B.虚实相生在传统空间意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同时也是中国团体艺术观念的重要组成,虚实相生,不但通过对建筑的位置,体量、形态的经营,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与虚实相生的外部环境,而且实中有虚,虚中实,内外交融,从而构成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虚实相生的观点在古典建筑中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单体都得到充分体现。
  C.时空一体,传统空间意识中,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时间的节奏率领着空间的方位,在中国建筑构图中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一体,传统中国建筑总是由单座建筑构成院落,进而以院落为单元再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序列,只有自外而内,人们在运动之中随着逐渐展开的空间变化,方能了解这组建筑群的全貌和高潮所在。
  D.情景交融,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其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空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可敛可放,可流动变化。
   4.2中国传 统园林所体现的建筑空间是最有代表性的
   如苏州的拙政园在造景手法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 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园林创意与工程技艺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艺的丰富多彩。归纳起来包括主景和配景、抑景与扬景、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抑景、实景与虚景、近景与借景、季相造景等。
  例如主景与配景、实景与虚景这四点也是拙政园造景手法在传统造景中的运用;主景与配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堆山有主、次、宾、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景观中配景一直运用衬托作用。
  实景与虚景在拙政园是通过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例如:无门窗的建筑和围墙为实,门窗较多或开敞的亭廊为虚;植物群落密集为实,疏林草地为虚;山崖为实。流水为虚;喷泉中水柱为实,喷雾为虚;在园中山峦为实,林木为虚;青天观景为实,烟雾中观景为虚,即朦胧美、烟景美,所以虚实乃相对而言。
   结束语:空间是建筑艺术所探求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建筑物本身所创造的空间,还是建筑物之间形成的空间,是一种潜在的视觉和运动感。人们在把握建筑空间的同时,融合着自身的各种空间心理需求:美与丑的形态、狭隘与豁达的对比、安全与暴露的挣扎、隐私与开敞的交流……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又负载着丰富的内涵:艺术感、时空感、心理意识感知。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2]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4]郑恭.《造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