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不仅在我国,即便在其它政治体制国家内,如何对负面新闻信息进行传播都是新闻传播界必须正视的重要话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社会的结构更趋复杂化,各类思潮也更显活跃,在多无化社会价值背景下,对于负面新闻信息怎样传播?如何评价和处理?这值得新闻工作者重视和深入探讨。
关键词 负面新闻信息;含义;适度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70-02
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有正面的新闻信息,就必然会有负面的新闻信息。对于发生的负面新闻,使用正确方式加以引导,适度传播负面新闻信息,能使负面新闻信息产生正面效应,服务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1 对负面新闻信息含义的探讨
新闻是对新近所发生事实的真实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时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新闻事件生成了相关信息,并客观地表示出了发生的事实。新闻信息中,那些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我们称之为正面新闻,而那些对可能产生了消极甚至于有害影响或作用的新闻,我们则统称之为负面新闻。负面新闻信息可分为因客观原因而引发的(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洪水暴雪、地震爆发、干旱等自然灾害)和因主观原因而引发的两类,其中后者可再细分为:1)可能对社会形成危害的事件信息。包括因经济危机、大型事故、传染病、瘟疫、暴乱、政变和饥饿等原因,而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社会信息;2)揭露批评型新闻信息,主要包括对社会行政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司法系统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开展监督的新闻报道;3)与社会阴暗面有关的新闻信息。主要包括:名人丑闻、暴力、不实流言和犯罪等社会上所存在的阴暗面信息。
可以说,只要社会主活当中存在相关负面信息,那些取材于负面信息生成的新闻报道,就是负面新闻报道。当然,负面新闻不是必然会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的效应,只要善加利用,传播负面新闻信息对新闻价值的实现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
适度对负面新闻信息进行传播,能够起到监督行政部门、引导舆论的功能,对预防和提醒可能发生的灾害,以及预防犯罪、宣传法制等方法均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止讹传、正视听、缓解矛盾、舒缓情绪的社会功能。而且,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较正面新闻信息传播影响更加深远。负面新闻的传播,不仅能够形成即时轰动效应,且能造成一定的持续影响,即便新闻事实产生或结束很久之后,依然会长时间地停留于公众脑海之中。甚至在一定时间内引起举国关注,诱发人们进行深入地思考。
2 适度传播负面新闻信息的有效措施
负面新闻信息是相对于正面新闻信息来判断的,正确理解负面新闻信息,应用一些较好处理手法进行适度传播,对于发挥负面新闻信息的正面效应很有帮助。
2.1 要对负面新闻“负面”性准确加以把握
新闻界有着不成文的一个惯例,就是对于负面的新闻信息,常常被限制报道。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传播负面新闻可能会产生相对负面的效果,大量负面新闻报道的叠加作用,会使普通民众失去对社会或政府应有的信心。我国不再是那个闭关锁国、民智未开的封建社会了,不断加快的民主进程,以及电视、网络的普及,人们有其判断能力,传播和报道那些负面新闻,不仅不会引发负面效应,还会产生较正面新闻更加强大的下面影响。
在实践中,一则负面新闻的传播效果,考虑的首先是受众接受心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能仅从传播者角度分析,更要从受众心理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着手,他们对媒体的新闻信息会有自己的分析,若刻意回避所谓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媒体的可信度在受众心里必然大打折扣,即便传播的正面新闻信息是真实的,受众也同样缺乏信任度,其借以正面信息产生正面效果的目标也就难于实现。
而且,过多过滥的正面新闻新信,极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相关媒体按照客观新闻规律,对负面新闻信息进行适度而恰当的回应,才会得以冲淡或是纠正。人们多有如下经历:无论正面新闻真还是假,很多人首先是抱有三分怀疑态度的,甚至而激进的人会全盘否认,片面认为是拍马屁、吹牛皮、唱赞歌。在正面的真实新闻无法得到受众普遍的认可时,其传播和宣传效果自然就难以实现了。
此外,具体至某条新闻信息,要准确判断其是否为负面信息是较难的。更多时候需要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内,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才能更加准确地分析。例如,曾经矿难也是限制传播的负面新闻,然而随着解除限制,这类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但没有形成骂声一片的局面,反而是促进了社会关爱生命、注重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并推动了相关政府部门采取更强硬措施,强化安全监管、改善井下工作环境。
2.2 负面新闻传播报道要积极规避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又具有明显负面性质的负面新闻信息。其传播和报道过程中引发一定的负面影响再正常不过了,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任由负面新闻信息的消极影响存在和扩散,也不能在传播中过度渲染,蓄意放大负面的影响,使受众被误导,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新闻媒体应当秉持正确态度,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报道,尽量使负面影响最小化。在新闻传播中规避负面新闻传播产生的消极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负面新闻传播报道绝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暴露出来,那样只能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不满。简单地把问题暴露出来,而非从分析事实、解决问题角度对负面新闻进行深入报道,很容易刺激受众情绪,激化社会矛盾。更不能为吸引受众,刻意营造负面新闻信息的冲突氛围。例如,某富家子弟飙车撞人,不能片面强调“豪车撞人”,也不能夸大受害者的凄苦。这样过于强烈的对比,必然推动负面新闻传播过程里,受众怜贫仇富情绪的积聚。
其次,负面新闻的传播报道,不能对受众判断产生误导,更不能影响社会的和谐。虽然绝大部分媒体受众能正确地区分媒介当中拟态环境与现实社会存在的区别,仍有缺乏辨别能力的受众存在,相信甚至对媒体报道现状进行放大。如,片面突出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受众只看到那些不安全的因素,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看到交通事故、恐怖袭击、劫财劫色等新闻信息时
,即认为身处非常危险社会当中,害怕上当受骗或受到伤害,从而对他人存有戒心,再也不愿去帮助别人。可以说,负面新闻的传播报道应以不影响社会和谐,不误导受众判断为前提。
再次,负面新闻传播报道不能腐蚀正确的价值观。负面新闻信息多是和现行社会秩序及道德标准有冲突的事件。对这类新闻信息的传播,目的不是倡导正义、歌颂光明,而是要暴露和反映社会敏感的灰暗面。其往往对执政当局的政策进行批评和鴸剔,更加强调反常和冲突。即便那些教唆犯罪言论经不起深究,对辨别能力低的受众而言,也无异于是一剂迷魂药,可能在不知不觉当中腐蚀其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和报道,不能产生诱导和教唆犯罪的作用。媒体对负面新闻的传播和报道中,若过度地对负面进行渲染,如刻意地描写详细犯罪情节,跟风盲目炒作热点事件,或是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炮制不实信息,就很可能产生诱导和教唆犯罪的作用,不能不慎重。实事上,过度地渲染负面新闻信息细节,将信息传播植根于煽情主义,过份关注犯罪细节、丑闻八卦等问题,将新闻信息发展成为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消极性报道。虽然能暂时满足受众,实现获取利润目标,却置社会公正于度外,对社会危机和丑恶现象过度渲染,就会强化受众社会危机感,而这需要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采取适度原则进行有效防范。
2.3 要保证负面新闻信息传播报道的正面效果
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仅要尊重受众知情权,更要真实而全面反映事实真相,这也是负面新闻传播能够产生正面效果的基础所在。要让负面新闻传播发挥正面效果,应采取如下
措施。
首先,要客观反映事实真相。发生较大负面新闻事件却不报道,受众对真实信息不了解,就会依据小道消息想象或胡乱猜测。所以新闻媒体应选取适当时机进行传播报道,以解除公众疑惑,产生脱敏效应,这能遏制不实传言的散播,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应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对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负面新闻信息进行传播,能引发受对该事件关注,报道角度适宜就能引导受众进行思考,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再次,要适度宣泄,以缓和存在的社会矛盾。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天,人们生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转型期不[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断加大的贫富差距,随时可能使社会矛盾被激化。所以,适度传播和报道负面新闻信息,为弱势群体建立信息通道,扶助他们正当表达诉求,对化解积怨、疏导不满,以及缓解社会矛盾大有裨益。
3 结论
作为新闻信息重要组成部分,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且大多具有刺激性、突发性和迷惑性特点,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在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期的人们常常会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更倾向于关注负面的新闻信息,在新闻报道中,选择恰当的方式适宜地对负面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对于控制负面新闻舆论方向,消除负面新闻事件不确定因素,预防产生恶性传闻或流言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官敬杰,陈先元.刍议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0(8).
[2]廖志坤.论负面新闻的适度传播[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
[3]仇松强.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积极作用的讨论[J].中国传媒科技,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