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从传播学角度探析 《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影响因

2015-06-18 15: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13年的年末,《爸爸去哪儿》以收视率稳居第一,引发了无数讨论且好评如潮,让湖南卫视在以《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的夹击中成功突围,节目全国网平均收视率2.85,平均收视份额18.52,城市网平均收视率4.671,平均收视份额20.98。节目第二季冠名高达3.1199亿元,是2013年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本文用传播学的原理来探讨该节目走红的原因。

  一、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地使自己的某些需求获得满足。”它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这种媒介印象或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受众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如今,社会关系中的亲情关系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于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缺失,也引起了公众的讨论。而受众本能的对亲情有着深切的渴求,韩国版的《爸爸去哪儿》的高收视率,引起了湖南卫视的注意,加之对中国国情的考虑,于是湖南卫视引进版权把《爸爸去哪儿》本土化,使这一个外国综艺节目转化为适合中国全民收看的节目,符合了如今受众对于亲情的心理需求。节目对于亲情的渲染对受众有着很大的吸引,让不少对现实失望的受众发出“好想要一个孩子呀”这样的美好感叹,《爸爸去哪儿》这种关于明星亲子互动的综艺节目意在引起大众对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关注与对子女教育的共鸣。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外界接触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普及,受众接触媒介的可能性大幅度增长,且由于湖南卫视长期处于一个综艺节目老大的位置,播出平台非常好,而且湖南卫视长期拥有10-30岁这样的年轻收视群体,节目有着丰富的受众基础,也有利于节目的宣传和节目的后续话题的持续发酵。

  最后,受众观看了《爸爸去哪儿》节目之后,好评如潮,人际传播与社交互动之后,受众对于节目在讨论,有利于受众的社交,受众的心理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受众满足于自己对于节目的观感,在以后的选择中也会继续一如既往的选择这个媒介与节目。

  二、大众传媒具有向公众提供娱乐和社会文化传承的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和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这里我们所指的主要是电视和网络。大众传媒的功能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获取与传递信息;第二是社会文化传承,也就是传播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第三是舆论监督功能,第四是娱乐休闲的功能,包括文化、艺术、休闲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各大省级卫视娱乐节目铺天盖地涌向人们视野时,人们对娱乐节目的态度趋于麻木,而《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定位却更高端,更新颖,更精准,为受众提供了一种可供全民娱乐的节目。节目每一期都会引起热议,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和热度很高,受众不断的加入这个议题的讨论,有利于丰富受众的娱乐生活。就节目本身来说,对于其中嘉宾萌娃的定位也十分精准,比如其中的田雨橙,外表清新可爱,淑女范十足,仿佛一个娇小姐,但其卖点却是一个大力运动员,一个像风一样的女子,差异化的定位引发受众的好奇心。郭子睿是纯爷们的化身,同时也是一个“小大人”,张悦轩属于暖男类型,是个典型的“人来疯”“捧场王”,王诗龄是有点胖的小公主,情商高。精准定位加差异化路线,配上字幕组创意十足的笑点,让受众笑个不停。而节目也从最开始的单纯的“萌”转向亲子问题,家庭教育,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这样的话题上转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上一些教育专家对此的探讨,让节目的热度更上了一个层次。明星爸爸和星二代的组合,满足了人们的窥视心理,求新心理,求知心理,求真心理以及怀旧心理,使家庭节目升级为更具娱乐性的真人秀。在选秀节目接近尾声的年末,《爸爸去哪儿》一骑绝尘,为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亲情孝道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目另辟蹊径,区别于传统的说教,它运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更独特的视角教育当下迷失的人们,使节目更具人性化,让人们在物质至上的现实世界里拥有了一方栖息之地,让受众可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起到一种教化的作用,而中国文化里本来就有对孝道的推崇,《爸爸去哪儿》满足了受众的这一内心渴求。而节目中子女对于爸爸的反馈,也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对于许多年龄较小的受众起到一种很好的教育作用,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大众传媒提供娱乐的功能和社会文化继承的功能。

  三、成功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一个企业的各种传播方式加以综合集成,其中包括一般的广告、与客户的直接沟通、促销、公关等,对分散的传播信息加以无缝结合,从而明确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总体传播效果。整合营销传播(IMC) 这一观点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爸爸去哪儿》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的节目版权和模式,该节目在韩国一经播出,收视率持续在同时段第一。且原版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受众基础,由于中国和韩国文化差异性不大,且“韩流”已经席卷了中国年轻人的文化圈,而明星爸爸加孩子的组合也足够吸引人,所以节目有足够的受众基础。且湖南卫视利用韩国团队熟悉的节目制作经验和本身在硬件软件上多年的实力,从业人员经验丰富,一百多人的团队,几十台摄影机跟踪拍摄,节目技术人员投入大,从而奠定了《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基础。

  《爸爸去哪儿》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在选秀节目多样,歌唱节目捏造选手身世,相亲节目煽情手法泛滥等各种招数出现时,受众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而人们总是乐于接受新奇的,以获取更大的信息量和更深的愉悦感。而《爸爸去哪儿》通过记录孩子们和爸爸两天完成任务的日子,用竞争的方式突出不平衡抓住受众的眼球,让其中温馨有爱的小清新场面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突出了真人秀节目真实简单的特点。

  《爸爸去哪儿》采用明星造势与制造话题的方式,在节目初期,就在湖南卫视频繁地播出宣传片,主打林志颖和kimi第一次亮相野外综艺节目的噱头,利用受众对明星的窥视心理。节目主打的核心就是对明星的消费和明星的号召力,明星对于节目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而在微博上,明星爸爸们发的微博经常占据话题榜前几位,几乎相当于节目的官微,其引起的话题也持续发酵,上升到全民讨论的热度,让节目从小众娱乐上升到大众娱乐狂欢。

  《爸爸去哪儿》善于打感情牌。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大,父亲也经常缺失于孩子的成长之中,而节目相当于一种希望,一种心灵鸡汤,让父亲融入孩子的成长之中,见证他们每一次新的蜕变。

  《爸爸去哪儿》的目标受众的定位也非常精准。档期选择正好是许多选秀节目结束的时期,同时,广泛的受众通过社交媒体进行频繁互动,网络热议有助于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而零差评有利于建设良好口碑,形成良好的人际传播效应,推动节目的成功。

  《爸爸去哪儿》利用湖南卫视自身的资源和韩国团队的制作经验,选用明星造势,在社交媒体上制造话题,并以情感人,走差异化路线,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节目的成功。而它的成功证明了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说法并不过时,好内容带动的口碑传播依然是最好的营销。

  参考文献

  ①http://edu.ifeng.com/gaoxiao/

  detail_2013_12/17/32193548_0.shtml

  ②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③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