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广播媒体定位创新、内容创新和品牌创新等角度分析了如何构建广播新闻宣传高地。
关键词 广播新闻 创新 竞争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近年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在高举旗帜、围绕大局的舆论宣传中勇于创新,在打造强势主流广播媒体的新闻改革与竞争中锐意进取,以广度拓展竞争力、以深度提升竞争力、以高度彰显竞争力,其社会影响力与公信度日益提升。
一、定位创新,“大视野”才能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
新闻广播是信息汇集的“集散地”,而怎样收集处理加工广播新闻信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关键取决于信息平台的高度和视野。“视野决定方向,高度成就思想”。近年来,四川电台新闻频率把“传播四川,聆听天下”,作为新闻报道工作的战略性定位。在四川听天下让天下听四川。如今,新闻节目每天都能将新闻触角伸向省内各地和全国的四面八方,新闻报道由此而“更新、更快、更贴近”,而在全国“展示四川、营销四川”的声音也此起彼复、不绝于耳。
“传播四川、聆听天下”有两层含义:在四川听天下、让天下听四川。在四川听天下——无论是与省内外电台的连线直播、还是《聆听天下》对全国各地热点新闻的报道、《中国评论报道》对当天国内媒体观点的集纳,都让听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让天下听四川——这是四川电台当好四川“形象代言人”、积极“展示四川、营销四川”,“让世界了解四川”的使命所在。WWw.133229.cOm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川台新闻广播要实现上述目标。单凭自身的采编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为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四川电台在充分利用网络整合各种媒体资源的同时,持续加大“外联内合”的力度,积极联手省内市州电台和省外兄弟电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构建立体的广播新闻网络。
如今,与省内外电台架设在空中的《媒体连线》,每天都将川台的新闻触角伸向省内和全国的四面八方,新闻报道由此而“更新、更快、更贴近”,广播的竞争力由此而得到进一步凝聚。
新闻策划打造公信力、形成影响力。以大策划、大视野的思路和模式做好重大新闻宣传报道,2008年新闻频率收获颇丰。在大地震袭来后的第五天,新闻频率便率先携手全国所有省级电台和香港、澳门电台推出长达11个小时的大型直播,声援四川地震灾区;当伤痛尚未抚去的震后一个月,新闻频率又联合中央台和全省所有市、州电台,直播灾后重建中的四川——“挺起我们的脊梁”;震后100天,新闻频率再次携手中央台和18个援建省台特别直播了“大爱永恒、心手相牵”。当奥运圣火来到四川,新闻频率与中央台和地方台联合,高质量地完成了4场直播;当改革开放30年激情回荡的时刻,又与安徽电台共同直播了“小岗村与向阳镇的对话”。
大视野带来大思路,大思路萌生大策划,大策划产生大影响!由此,新闻广播的路子愈加宽阔。
二、内容创新,有观点有见解才能提升思想竞争力
媒体竞争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除了加强新闻策划,打造强势新闻宣传阵地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提升思想竞争力。如果说,新闻策划是运筹帷幄,谋篇布局的方略,那么,提升思想竞争力就是攻城拔寨。占据制高点的利器。
在这个时代,比信息更重要的是见解,是观点。思想已经成为媒体重要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媒体如果仅仅是提供海量的新闻资讯,是远远不够的,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新闻同质化”和“人云亦云、机械复制”的尴尬境地。因此,广播不仅要有信息,还要有思想;不仅要有通常的思想,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只有“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以独家观点和言论,来提升广播媒体的思想竞争力,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独树一帜,也才能在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思想竞争力,正是广播媒体用以拼未来发展的切入点。
有人说,广播是线性传播模式,声音稍纵即逝,不利于播报评论、广发言论。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众所周知,广播是可以解放人们视觉的媒体形式,收听广播不需要像读报纸、看电视那样专注,听众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其他事情。有人据此就认为,听众对广播的关注度很容易受到身边其它信号的干扰,听点新闻资讯还比较便利,发表观点和评论恐怕就容易让人思维跟不上节奏、不能有效接受和理解。其实,精彩的言论、恰到好处的点评,恰恰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引起听众的关注。
正是对广播线性传播模式的逆向思考,我们提出了推进广播“由信息媒体向思想媒体转变”的理念,通过发表独家言论或者集纳、精选平面媒体的言论观点,在新闻宣传中强化评论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加注重做到思想领先,以精彩的言论打造“听点”,建设“解读热点的思想库”,全方位提升新闻广播的思想竞争力。
基于上述认识,四川电台新闻频率在2007年年底开全国广播媒体之先河,成功地策划推出《中国评论报道》。作为一个省级媒体,以《中国评论报道》为题开创新栏目。川台“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大视野理念在此又一次得到体现。《中国评论报道》的立论点是:“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同样的新闻、不一样的解读。”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快速化,让受众很快就能知晓全国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然而,光是知晓似乎还意犹未尽。新闻事件发生了,人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我们提出:“信息化时代,需要多元化思维,今天的新闻,你怎么看?”《中国评论报道》网罗天下热点新闻、荟萃媒体精彩言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精选其它媒体的言论观点,搭建起了快速解读天下新闻热点的“思想库”。
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媒体的视角各有不同。在节目编播过程中。《中国评论报道》做到客观、理性,筛选、组合国内不同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观点言论,多角度透视新闻现象、深度剖析新闻内核,架起了媒体观点荟萃的思想高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办了立足于本土的发表独家言论的《天府天天评》和《深度点击》栏目,并受到了省新闻阅评小组专家的好评。目前,以《中国评论报道》、《天府天天评》、《深度点击》等评论栏目为主,以新闻短评、录音述评等评论体裁稿件为辅,一个多样化的评论报道体系正在四川电台新闻频率形成。观点、言论的创新,正在不断提升新闻广播的思想竞争力。
三、品牌创新,既当“喉舌”又作“知音”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居高声自远。广播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围绕收听市场而进行的精品创作工程。打造广播新闻品牌节目,既要坚持“党的喉舌”的党性原则,又要立足“受众本位”的服务意识,努力成为“人民的知音”。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节目的整体实力和播出效应,2007年,四川电台新闻频率继续加大节目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对新闻宣传的主阵新闻频率进行了整体推进、全面改版。强化“新闻宣传”与“民生服务”两大要素,基本构建了以早、中、晚三大新闻密集区为核心,以重点新闻节目和创新节目为龙头,以全天整点新闻为纽带,以关注民生服务的类型化节目为支撑的新闻广播。
通过大胆改革与创新,四川电台新闻频率在打造新闻宣传品牌节目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天府早新闻》、《聆听天下》、《阳光政务》、《天府农民工》、《中国评论报道》、《四川与世界》等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牌栏目和节目:
《天府早新闻》坚持主流、权威、客观,充分发挥喉舌功能,已成为四川最具影响力的广播新闻节目。众多的听众把《天府早新闻》作为了解四川重大新闻的主要渠道;
《聆听天下》对新闻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进行了大胆创新,以“更新、更快、更贴近”为宗旨,立足“传播四川、聆听天下”的新闻宣传定位,以直播方式对当天全国及省内媒体刊播的新闻事件进行解析式报道,打造了早间广播收听的新“高点”。这也是在全国新闻频率中播出时间最早的“新闻读报类”节目之一。其中,每天推出的由四川台记者采制的《民生调查》立足深度报道,探讨百姓身边的新鲜事;《媒体连线》每天连线省内及全国省级电台,深受听众欢迎;作为原创评论节目,《天府天天评》每天发布新闻观点,评说热点新闻事件,听众反响热烈;
《阳光政务》,将媒体资源与行政资源相结合,把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搭建起了广播媒体服务社会公众的传播平台。2007年先后创新推出现场办公、追踪督办、邀请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参与所有热线节目等新举措,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与党政网站(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合作,实现节目在政府网的全程同步直播和记忆收听。2007年9月,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对《阳光政务》作出批示: “要努力成为构建和谐四川的重要平台”;
《城乡立交桥》作为四川全省广播电视中唯一一个针对农村听众的服务性专题节目,一直在农村听众中享有盛誉。2007年,针对四川农民工超过二千万这一受众市场的变化,《城乡立交桥》努力体现类型化节目形态,改版推出新节目《天府农民工》,深受广大农民工欢迎。
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打造广播品牌节目,四川电台新闻频率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听众,收听率节节攀升。来自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对成都地区收听率的调查显示:2007年新闻频率市场占有率比2005年提高了30%,在全国省级新闻广播中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上海,2008年新闻频率在上年的水平上再提升20%,三年的时间,市场占有率提高了50%。2008年,新闻频率被《中国广播影视》评选为“全国省级新闻类广播频率第一阵营”。2007年和2008年新闻频率先后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