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打造“西部休闲之都”——成都休闲文化资源开

2015-07-04 20: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 成都 休闲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

[摘要]:成都与杭州,是中国得天独厚的休闲双城。杭州加快建设“东方休闲之都”,成都亟需抢占“西部休闲之都”,正好构成“数一数二”的东西互补。可以从休闲人居、休闲旅游、休闲创业这三个方面来开发成都的休闲文化资源。统筹兼顾忙与闲,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改变中国人生活的忙闲革命。

  先回顾一段历史,2001年11月29日,成都召开“城市旅游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提出,成都应理直气壮树起“中国休闲之都”的旗帜。巧的是刚过半个月,11月13日,杭州举办“2001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世界休闲组织主席、美国休闲研究学者和国家旅游局领导出席。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论坛上宣布,要把杭州建成“世界休闲之都”,并披露杭州正积极申办2006年的世界休闲博览会。两地不约而同提出“休闲之都”,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中国旅游报》、《新周刊》等为此做了“休闲双城”的专题报道。⑴

  一眨眼,5年过去了。2006年4月22日至10月22日,杭州举办以“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的世界休闲博览会。由世界休闲组织、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于一体,以期进一步打响“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

  平心而论,成都与杭州在休闲传统、休闲资源与休闲氛围上各有千秋。放眼四顾,国内在休闲方面得天独厚的城市,目前还找不出第三个,这确实是休闲双城。wWw.lw881.com尽管抢建“休闲之都”杭州已经走在前面。但是,有条品牌规律:“只能数一数二,不能不三不四”,即任何品牌,都是前两名遥遥领先,如饮料业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胶卷业的柯达和富士;快餐业的麦当劳与汉堡王。第三、四名之后,基本没有胜出的希望,或者只能退居一个更小的细分市场。

  杭州抢占了“东方休闲之都”,成都亟需抢占“西部休闲之都”,一东一西,正好构成“数一数二”的互补,千万别落到“不三不四”的境地。

  开发成都休闲文化资源,或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休闲人居

  对一个地方的极度喜爱,不是惊奇赞美,不是度假旅游,而是愿意在那里生活。成都已经获得三项联合国人居大奖,这是创造休闲人居的良好起点。进一步要将休闲浸透到每日的吃喝玩乐,使人真正觉得,成都确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吃:时光隧道

  向来有“吃在成都”的说法,成都餐饮已经形成小吃、川菜、火锅三足鼎立的格局,可否考虑给它开一条时光隧道。一端联系过去,也就是挖掘其中的故事和传说。记得北京初开“仿膳”,端出那玉米面小窝窝头,总要向客人介绍当年慈禧太后避战乱在路上挨饿,吃到农家窝窝头觉得好吃的故事。引起客人的兴趣,那就成了吃“文化”。川菜的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都有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加上对其他川菜、小吃、火锅的历史传说的有意挖掘,用来包装餐饮,提升吃的文化内涵。时光隧道的中端是现在。人们尤其是外地游客虽然知道成都有美食,但往往是碰到什么吃什么。那么,可否考虑修筑“成都小吃新城”,集中专卖大成都范围内新出的名小吃,像新津的黄辣丁、彭州的九尺鹅肠、双流黄甲的麻羊……再修筑“成都新川菜城”,仍是专卖川菜的新品种,像辣子系列、酸菜系列、泡椒系列……再修筑“成都火锅新城”,火锅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成都发明的,那么,这新城或许以火锅为龙头,广纳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的菜品?或者,将火锅新城与各地菜品各筑一城?

  时光隧道,过去照亮了现在;现在以“日新又日新”凝聚起人气;未来则带来延伸感和希望。或可借鉴法国波尔多市的经验,该市以葡萄酒闻名,市内有一所葡萄酒学校,讲解波尔多葡萄种植的历史、葡萄栽培和收获技术、葡萄酒酿造等课程,并可到葡萄园参观和品酒。学校向所有对葡萄酒感兴趣的人,包括外来游客开放。游客多呆三天,就可学完一门初级课程。而成都小吃、川菜、火锅的初级课程,或许还用不了三天。这样把教育与旅游及餐饮相结合,既是为成都留客,又是将“吃在成都”延伸到本地与外地的广大人群中,由他们去进行大有希望的改进和传播。而有了这条从过去到未来的时光隧道,就兼顾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两端开拓,使“吃在成都”成为难忘的美食文化体验。

  喝:伴随行为

  我们有两种全国闻名的饮料——川茶和川酒。不仅在于它们互补成趣;更在于其广为人们喜爱并应用到许多场合。关键是,喝茶饮酒都是伴随行为。

  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现代人越来越成为“多重程序并行的消费者”,他可能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听广播。他同时做两三件事,主要是因为时间太少,而想做的却太多。杰弗瑞•戈比发现美国人休闲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时间深度利用”。办法之一就是同时进行几个活动,如一边在饭店吃喝,一边看大屏幕电视。喝茶饮酒都是“时间深度利用”的伴随行为,是给其他休闲,甚至某些工作助兴的。因而酒店茶楼兼营餐饮、歌舞厅非常普遍,最便宜的露天茶摊也少不了麻将。

  进一步开发就要将这伴随行为尽可能普及与延长,使之与其他休闲大面积、长时间伴随,既是提高成都休闲的整体质量,又是把这两个产业做大做强。这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提升。给王冠镶上钻石,提升整条产品线的地位。于光远先生几年前提出的建议,似乎还没见实施。他说现在有歌星、舞星、影星,但还没有“茶星”。要评出中国的名茶师,要找几个专家,让他们喝遍世界上所有的茶。这些“茶星”的评论将对我们的茶和茶文化的推广大有好处。如果成都培养出几个茶星,峨嵋竹叶青被假冒西湖龙井之事大概可以减少一些。二是扩展。增加一些更时尚的产品。杰弗瑞•戈比谈到“时间深度利用”的另一种办法,是把一个特定活动加速,如驾车游览动物园。⑵现在,外地已经做出“冰茶”,把茶罐装,不用冲泡,既方便又节约时间。举一反三,我们根据伴随行为的特征,或许可以开发出“时间深度利用”的其他产品。让川茶和川酒这两种古老的饮料,常变常新,成为时尚前沿的休闲品。

  玩:活动与场所

  成都人爱玩也会玩,玩出好多全国“第一”或“之一”,这是打造休闲之都的民间基础。成都是中国最火爆的球市之一;成都是中国最大的文物市场之一;成都是中国著名的花都之一;成都是中国最大的园林城市之一;成都是全国最大的彩票市场之一;成都是中国四大邮市之一;成都是席卷全国十年不衰的都市报的发源地;成都是电视民生新闻全国屈指可数的几大激烈竞争地;成都是全国三大数字娱乐中心之一,在历次全国电子竞技大赛中川籍获奖选手几达70%……这都是随手举例,我们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成都的“玩家”,李仲广和卢昌崇先生把休闲活动细分为7类:

  ——创造活动:发明、做木匠、制陶器、作曲、园艺、养宠物、制贺卡、绘画、写报道等等;

  ——搜集活动:收集古物、签名、钱币、枪支模型、昆虫、装饰品等等;

  ——教育活动:动物研究、书籍研究、旅游、天文活动、帽子设计等等;

  ——竞争性运动和游戏:体育竞赛、击剑、赛球、猜字谜、下象棋等等;

  ——非竞争性运动和游戏:骑马、舞蹈、演戏、骑脚踏车、划船、露营、钓鱼、徒步旅行、唱歌等等;

  ——观赏活动:观看芭蕾舞、电影电视、歌剧戏剧、音乐会……

  ——社会团体活动:领导露营,辅助育婴室和运动场活动、参加唱咏组织、社团组织、学生联谊、合唱团、青年会、管弦乐队……⑶

  按这个——或辅之以其他休闲分类,我们可以对成都的民间休闲深入摸底,对已有良好基础的加以组织、扶持和引导。于光远论玩有六句话:“活到老、玩到老”;“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⑷以之提升玩的档次和品味,争取玩出几篇全国瞩目的大文章。

  休闲活动需要场所,西方称为“游憩空间”,是城市建设与规划必不可少的内容。成都走在前面的是公园,目前五城区已有公园110个,加上2005年规划再建设10座城市森林公园,使成都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拥有的公园数——广州2005年有公园125个。公园之外,还要让游憩空间更广泛地遍布市民生活。在美国,狭义的游憩空间包括:宾馆、饭店、运动场、高尔夫球场、网球俱乐部、剧院、音乐厅、文化中心、主题公园、博物馆、游泳池、划船俱乐部、马术场、垂钓园、天然小径探险、岩洞探险、风景游览、射击场、台球厅、保龄球馆、滑雪场、假日农场、度假宿营地、野炊场所等等。⑸这是可以作为我们开发游憩空间参考的。

  游憩空间,城市建设要考虑,房地产业也要考虑。成都房地产龙头的置信公司,它首创的“置信生活方式”,其中一大因素正是高度重视游憩空间。首先,它有个业主专用公园——置信丽都公园。占地近百亩,有林荫大道、疏林草坡、沙滩游泳池、高尔夫球场、阶梯式广场……其次,它利用各种现成场所,建起多个“置信生活方式基地”,如在成都月亮湾体育活动中心建“体育运动基地”,在成都市少年宫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再次,它还有老人休闲场地、老人健身场所、老人茶庄;置信儿童世界、置信儿童素质教育中心等等。增加这些游憩空间,就把墙之内的“住”联通墙之外的“玩”,把休息上升为休闲,合该它的房子好卖。⑹

  二、休闲旅游

  休闲人居限于日常生活空间,休闲旅游则要离开日常生活空间。休闲人居主要满足本地居民,休闲旅游既满足本地也吸引外地客人。

  度假体验游

  首先是城市旅游,以都市内核及近郊为载体。2002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确定围绕五大主题做大做强成都文化旅游,即古蜀文明、三国文化、成都美食、熊猫保护和天府风光。根据这几年的发展,可否增加一个主题:西部休闲。休闲人居中谈到的游憩空间,与这部分内容有很多交叉。但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作为吸引物,因而需要更集中的当代载体。比如,可否考虑整合天府广场、春熙路、红星路步行街、商业场、盐市口、宽窄巷子、成都体育中心、琴台路等商业、餐饮、文化、娱乐资源,打造中央游憩商业区。西部休闲既是独立主题,又尽可能渗透在其他主题之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修建的民俗休闲街“锦里”,你就无法简单判断,它是“游玩的地方”,还是“吃东西的地方”,还是“买东西的地方”?甚至,你说它是一个展示川西民俗的主题公园,也不会有人笑话你异想天开。它的成功正在于民俗、历史、休闲各因素的整合。

  其次是乡村旅游带,以环绕成都市区的近郊与远郊乡村为载体。近郊如锦江区的三圣乡红砂村、幸福梅林;成华区的北湖风景区;龙泉驿区的桃花山文化景区等等。远郊即南北两个国家级山系景区,包括龙门山—邛崃山及山前地带区域。成都是由十区十县(市)组成的特大城市,这是与杭州不同的。那么,开发环成都乡村旅游就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一是外延式开发。成都近郊乡村旅游已经由点发展为面,并进而发展为带,现在还需把近郊与远郊再联结为面、为带。二是内涵式开发。即加强体验性,因为亲身参与和实时互动的体验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优势。只看成都做得较好的,如锦江区三圣乡江家菜地,龙泉驿区龙泉山万亩果园等,体验仍以参加蔬菜水果种植采摘为主。仍比不上浙江宁波奉化滕头村的开发休闲农业。在那里,游客可以参加脚踏水车、手拉水碓、悠荡竹排、纺纱织布、舂稻碾米;还可以观看动物表演的犟牛猛斗、笨猪赛跑、温羊角力、凤鸡争雄;盆景园推出学制盆景和为盆景取名的趣味活动;植物园则根据不同季节推出葡萄、黄花梨、草莓等的采摘品尝活动;还在不同时段安排中华武术、舞龙舞狮等民族文化表演,使乡村旅游分外热闹。

  再次是川西旅游带,以成都延伸到川西为载体。川西地区浓缩了中国西部美景之精华,其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是杭州等沿海城市所不具备的;加上独特的高原风情、多民族文化,无论自然还是人文景观,这里都是典型的“西部”。把成都与川西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仅在于成都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是到川西各个旅游景点如三星堆、九寨黄龙……的中转枢纽;还在于整个川西地区有适宜驾车的地形交通环境,已成为自驾车出游的精品路线。成都私家车已超过100万辆,有一批热衷自驾游的旅客。2005年国庆黄金周,据市假日办不完全统计,结伴自驾出游阿坝、甘孜以及凉山地区者超过10万辆私家车,近100万人次,创历次黄金周之最。主客观条件都具备了,《华西都市报》2005年国庆节后及时推出了“打造川西自驾黄金走廊系列报道”,众人纷纷出主意,如建自驾游服务中心、多建修车点、办保险、规范市场等等,都对;但还要在这些硬件之外,高度重视软件,即如何策划主题体验,让每一次自驾游成为不同的新鲜体验。目前,自驾旅游者最多的还是成都和重庆,体验旅游策划好了,沿海甚至境外的自驾旅游者都会前来,成都就有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自驾车旅游接待地,成为最有潜力的自驾游门户城市。

  商务会展游

  旅游绝不只限于“度假”,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国内外许多商务甚至政务活动都愿到休闲环境中进行。瑞士达沃斯,只是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小镇,但每年有几千名企业家、政治家和学者前来出席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如果加上他们的随员,高峰时达数万人。而达沃斯只有两条主要街道,常住人口1万1千人。会展经济被誉为21世纪的“三大无烟产业”,具有巨大的关联效应,据统计,国际展览业带动系数高达1:10,即展览场馆多收1元,住宿、餐饮、运输、通讯、旅游、贸易等相关产业的收入将增加10元。成都会展经济规模宏大,大大小小会展每年近千次。每年或两年一度的全国糖酒会,西部博览会、国际电脑节、国际电视节、中医药科技大会等,已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初步投入使用的“世纪城•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500余亩,集展览、会议、酒店、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是目前中国建筑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备、设施最先进的多功能国际会展中心。

  进一步就要把这些已有的会展品牌、基础设施,加上西部休闲之都的大品牌,做成国内外商务会展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何况,达沃斯还有大缺陷,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说:“相对于达沃斯的寒冷和阿尔卑斯的高山,博鳌面向太平洋敞开着。”这又要说到海南的博鳌,本是一个渔家小镇,总面积仅86平方公里,但以亚洲论坛为龙头,它也成了一个会议中心,达沃斯是一年一次高峰会,博鳌是一年四季有不同会议热点。从2001年至今,共有400多个大型会议在博鳌召开,有近20个项目落户博鳌。达沃斯的冷、博鳌的热,都有不宜办会时。成都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平均降水量980毫米,这气候,比正在着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杭州还好,加上配合前面分析的乡村旅游带、川西旅游带,更是开发商务会展游的天生丽质。

  民俗节庆游

  成都人好玩耍,为自己设计的民俗游玩节日也特别多。史载就有正月初一游庙,初五送穷,初七游草堂,十五闹元霄大办灯会,十六还要游城墙……二月二是“踏青节”,二月十五又是大办花会……几乎把年初两个月弄成了“游玩月”。2004年,阔別45年的大庙会重新亮相成都。它整合民间艺术资源,展示传统文艺精品、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和饮食文化,春节前5天,大庙会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市外游客占了一半。仅这个例子就可看出,民俗节庆游挖掘刷新后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

  民俗节庆游的实质是“制造狂欢庆典”,明乎此,就要有意识挖掘旧节庆,增加新节庆。“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中国(四川)国际熊貓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成都三国文化节”、“成都道教文化节”、“四川南国冰雪节”、“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都是近年来已经形成特色的固定节庆活动。2004年成都“文化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6项,既有古蜀文化、诗歌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活动,又有红色文化、网络文化、国际文化交流等现代文化活动。也就在这一年,全市接待国內游客3215.3万人次,入境游客4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8.4亿元,增长25.2%。

  开发民俗节庆游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含义。从经济看,除了直接收入,还要考虑到举办节庆活动,人员密集、信息传递快、满足需求程度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各种关系较为融洽,为达成投资、交友、宣传、展示等诸多目标提供了条件,它的带动作用很大。从社会看,民俗节庆游是全民狂欢的庆典,它邀请公众停止日常惯例来体验节庆,它使平日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走出狭隘的私人空间分享快乐,它创造了抹平人们的等级与身份的全民休闲氛围,很能体现成都城市精神的“和谐包容”。这对留住市民的“心”,增加市民对成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三、休闲创业

  这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地处西部的成都的特殊问题。2005年成都人均gdp是2500美元,这不能同发达国家比,甚至也不能同杭州比——2005年杭州人均gdp超过5400美元。约翰•霍尔说:“穷人的休闲和富人的休闲是极不相同的,所使用的名称也不一样,穷人的休闲被认为是一种懒散,被认为是祸根。”⑺成都不仅不能照搬西方高倡的休闲比工作重要,甚至不能照搬杭州的某些做法。打造西部休闲之都,需要我们把休闲与创业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巧妙结合在一起,这是对成都人智慧的挑战。

  倡导积极休闲

  休闲并不天然就是“好”的,对林林总总的休闲行为可以大体三分:一是异化休闲,指有害于身心健康或社会利益的休闲行为,像酗酒、暴力、纵欲、吸毒等等;二是日常休闲,指主旨在恢复疲劳的休闲行为,像睡懒觉、闲逛、打麻将、喝茶聊天等等;三是积极休闲,指主旨在促进身心发展的休闲行为,像学习、运动、爱好追求、帮助他人、志愿者行为等等。

  休闲研究者兰德伯格对“好”休闲提出了一些标准,首先就是“改进”。好休闲对人们的许多方面都有改进或完善。古希腊的休闲观就是关注自我完善,认为只有音乐、体育、诗歌、政治性对话和沉思之类的休闲活动才有价值。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重视那些使人得到进一步完善的休闲。⑻打造西部休闲之都,各方面——政府、企业、媒体、行业协会……都要承担相关责任。我们要更多倡导以发展为核心,以健康和知识(身心完善)为两翼的积极休闲。体育、锻炼、旅行、文化、学习、创造、公益……是积极休闲的关键词。要多引导积极休闲行为,多创造积极休闲体验;并且,旗帜鲜明反对异化休闲;大力提倡将积极休闲因素渗透到日常休闲中,提高后者的质量和品位。

  休闲三分只是大体的,有一些亦此亦彼的灰色地带。那么,引导休闲还需要一个操作性标准——“恰当休闲”。将特定休闲放入此时此地,从宏观背景衡量它是否恰当。前几年,有一场是否用麻将来突出成都休闲特色的讨论,我是反对派,不悔到如今。麻将是典型的日常休闲,尽管毛泽东说过麻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做出的三大贡献之一;尽管于光远多次倡导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尽管有全国麻将大赛、世界麻将比赛。⑼但是,2005年成都人均gdp是2500美元,此时此地,不宜张扬麻将。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评选,包括成都在内的10个城市榜上有名。颁奖晚会上,入选城市的市长和市民代表,都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他们的城市。但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云的一番话值得深思。他说:“创业者最重要的是专注和宁静,创业者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需要有文化的底蕴,还有一种在休闲之中的努力,在努力之中的休闲。……成都的休闲让人太放松,可能我不是成都人的缘故,它太放松。”⑽类似的意思还有其他人说过。

  休闲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休闲与较低阶段上的休闲是不同的;较高阶段上是正确的东西,在较低阶段上往往是错误的,反之亦然。现在来突出麻将,弄得别人觉得十个成都九搓麻,你2500美元还搞“麻将之都”,别人怎么看成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休闲,绝不能背离这个硬道理。这也提示我们要辩证看待“发展中的休闲”,根据此时此地的国情、市情,倡导适合“当前”成都以发展为核心的积极休闲,它既是自我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它是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提升工作满意

  休闲学者说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劳动休闲化,工作与休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发展中国家离此还有相当距离。我们得实事求是从手边做起,尽可能结合工作与休闲,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来提升工作满意。

  杰弗瑞•戈比说艺术家是典型的工作与休闲合一,因为他的同一个行为,如画画,既能满足内心冲动,又能解除外在压力——把画卖钱。但戈比承认,“一个人能依靠自己喜欢的工作谋生,这种幸运的情况自古罕见。”尽管艺术家属于特定群体,但还是有工作满意和不满意的区别。帕克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工作是否满意取决于6个因素:(1)创造性——可以将自己的智慧外化到产品中;(2)施展技能;(3)可以全身心投入,不会受到蛮横干扰;(4)发挥自主性并承担责任,拥有做决定的自由;(5)与人打交道,有社会接触;(6)跟懂行的上司和同事在一起。⑾

  仔细思考这6个因素,它很大程度上与文化产业有关,尤其与文化产业的高端——创意产业有关;也与同文化产业密切相关或大部交叉的产业,如信息产业、体育产业、休闲产业高度相关。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再过20年,杭州也许只剩下两大产业:旅游休闲业和高新技术业。如果这预言实现,这两大产业的工作满意度是相当高的。成都呢?只要达到《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6%以上。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国中西部城市前列,文化产业成为成都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再考虑这个目标对文化产业上下游的带动,对信息产业、休闲产业相关产业集群的带动;那么,我们就能大大提升成都的工作满意。

  提升工作满意,与上述直接途径相对,还有一条间接途径,即打造西部休闲之都,落实前面“休闲人居”、“休闲旅游”中讨论的内容,使成都生活的“幸福指数”高于别处——确实不想走,确实很想留。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世界500强已有100多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选择职业要考虑休闲的可能性,企业高管和夫人不愿到生活不如意的地方工作。一位在苏州投下巨资的世界500强公司负责人坦言,在中国,招商政策比苏州优惠的地方举不胜举,但像苏州这样生活与创业都很适宜的地方,就不多了。

  推动忙闲革命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兴起了休闲革命。强调休闲是生活的目的,人是通过休闲而不是工作来充分展示个性和自我价值。我们不能照搬。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毕竟,2005年中国人均gdp才1700美元。我们面临特殊难题,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中国人的闲暇时间,又与发达国家基本相等。我们又要忙,我们又要闲,特殊难题要有特别解,我们要有一场忙闲革命。

  忙闲革命,闲不能老样子,忙也不能老样子。打造休闲之都,我们要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这场改变中国人生活的革命。这问题太大,只举个眼前的小例子,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各种迹象表明,近几年,黄金周的“成色”在下降,因为旅游日益大众化、普及化,中国有13亿人口,假设10个人中有1个人出游,就是1.3亿。无论怎么加盖宾馆、新修道路、扩建景点,也无法满足这1亿3千万人的“大游行”!长假的集中消费实际降低了资源的使用率。何况,这也使长假期间景点拥挤不堪,平时则冷冷清清,旅游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⑿专家已在讨论解决的办法是调整“休假结构”,变集中休假为分散休假。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分行业分批休假;二是分地域分批休假;三是自由式,只管国家法定的休假天数,何时休假则由个人提出申请,单位根据情况安排。那么,成都能否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哪怕作出试验,对树立休闲之都的形象也是有好处。

  更大好处还在同时促进休闲与创业。从休闲看,杰弗瑞•戈比把限制休闲的因素分为三种:一是心理障碍,如没情绪出门。二是人际关系障碍,大量休闲活动要同别人一起做,如没伴,网球就打不成。三是结构性障碍,即客观因素的阻碍,如上班、加班。那么,如果分散休假,至少可以解决一些结构性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再从创业看,日本人把休假当成“经济资源”来开发,它在双休日制中增加“三休日”,即在一年的14个节日中,将4个节日与周末连接,使每个季度都有一个“三休日”。多了休闲人,就要发展休闲业,就要拉动就业和税收,仅这项改革,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高达28000亿日元。⒀

  忙闲革命,关键在统筹兼顾休闲与创业。闲要对接于忙:休闲的身心完善,休闲的拉动内需,休闲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与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忙要对接于闲:减轻工作压力,增加工作满意,提高城乡人居或社区环境的幸福指数……这是中国式休闲,也是中国式发展,也是中国的忙闲革命。本文处处讲休闲,也时时对接忙与闲。第一部分讨论“休闲人居”,它直接拉动成都的餐饮娱乐业、通信业、体育产业、房地产业、园林绿化业……第二部分讨论“休闲旅游”,它直接拉动成都的旅游业、会展业、休闲农业、交通(客运)业、广告业……第三部分讨论“休闲创业”,直接或间接拉动的行业就更多了,包括文化产业、休闲产业、信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当一部分。而唯有统筹兼顾忙与闲,使成都既是“休闲之都”又是“成功之都”,我们才有与时俱进的21世纪的大成都。

  以上分三层探讨了打造西部休闲之都的具体途径,最后回到宏观,鸟瞰休闲的潜力与前景。先看中国。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闲暇时间占了中国人的两个1/3。一是每天的1/3,即工作、睡眠的“8小时之外”;二是全年的1/3,即国家法定假日114天——52个双休日,加元旦与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我们越来越有闲,我们也越来越有钱。从2003年算起,中国经济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4年我国消费支出中的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城镇居民增长10.5%,农村居民增长5%。有闲、有钱,中国的休闲会革命的,这又必然反作用于工作,因而我说将有一场忙闲革命。

  再看世界。韩国教授孙海植等著有《休闲学》,说20世纪以来,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休闲都在以各种形式不断地增长,其主要原因有:收入增加、劳动时间减少、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与老年人更闲、交通工具发达、信息社会发展、社会高学历化与青少年闲暇时间增加等等。⒁——所有这些,不正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么?而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忙闲革命与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休闲革命,是同一个社会趋势的产物。那么,站在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溶会合,中国崛起跨入世界民族之林的背景上,来看待成都打造西部休闲之都,那意义就更大了。

  再看未来。写作此文中,我经常上“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官方网站”,隔着显示屏,仍感到那里冲来的股股热浪。这场盛会,是推动中国休闲热的第一波;下一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下一波,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站在2010年回首2006年,我们会发现,休闲,是中国变化最迅猛的几大领域之一。黄巧灵先生问:中国休闲时代的“门槛”会是哪一年?他答,未来10年,是休闲中国的关键期;全面小康实现之日,就是我们的休闲时代到来之时!⒂而据国家统计局最新预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大大提前。按照gdp年均8.5%左右的增长率,2015年将达到3000美元,提前实现小康。⒃

  就用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吧:

  “现在就开始面对挑战,并装备自己和组织来迎接新挑战的人,就会成为明天的领袖。那些非要等到挑战真正‘热不可当’才着手应对的人,则会被远远抛到后面,并且可能永远没有赶上的一天!”⒄

[注释]
⑴《成都杭州“抢注”休闲之都》,见“网易•旅游频道•旅游新闻”http://travel.163.com/notes/items/020121/020121_21769.html
⑵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154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⑶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112~11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⑷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40~41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⑸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168~169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⑹参见张立伟:《房地产公共关系的创新——析“置信生活方式”》,载《公关世界》2000(7)
⑺转引自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28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⑻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22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⑼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65~85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⑽2004年11月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见“新浪•新闻中心•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http://news.sina.com.cn/c/2004-11-07/23134843190.shtml
⑾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111、12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⑿据“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消息,2006年“五一”黄金周,中国共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五一”黄金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本已趋缓的国内旅游“井喷”又出现了,相当多的景点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100%、甚至300%的局面。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超过了最大容量2倍。五台山、九华山、平遥、同里古镇、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几乎所有知名的景区在2日到5日的高峰期都出现了“爆满”、“告急”的局面。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说:“我不敢想像,这些人类古建筑瑰宝、历史文化遗产,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如此人挤人的旅游,谈何幸福感!”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这个黄金周的“旅游井喷”现象,并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表明新一轮大众旅游消费的启动。据他们的调查,故宫、五台山等地的游客,70%左右是第一次到这些地方旅游。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这一局面可能至少持续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⒀黄巧灵:《休闲改变中国——四天工作制营造和谐社会》,130~1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⒁孙海植等:《休闲学》,前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⒂黄巧灵:《休闲改变中国——四天工作制营造和谐社会》,114~11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⒃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1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⒄彼得•杜拉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2页,三联书店,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