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2009年10月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制播分离,分析了制播分析的产业经济理论及现实来源,通过梳理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业的体制及现实,认为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已经走向了一个更加纵深发展的阶段——电视台内部把节目制作与播出机构相对分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模拟市场运作。
关键词:制播分离 文化产业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表征,文化产业在经济规模上开始成为国家的朝阳产业和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而以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业为主的传媒产业无疑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为广播电视业的转企改制指明了政策方向。2009年9月,文化战线上出现了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就是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播分离被再度重提,并标志着国家将其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使广播电视业走向最终的市场化推明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在这样的时代和政策背景下,2009年lo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全国广电系统内率先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制方案是将上海文广拆分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东方传媒”,由此拉开全国广电传媒领域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序幕。因此,站在文化产业的视角对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制播分离进行剖析,既有指导实践的意义,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产业经济视下的制播分离
1982年,制播分离起源于英国,原意是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公司来制作,即“委托制作”。wwW.133229.cOM
从“应然”角度讲,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是建立在高度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成熟的前提下。是西方商品经济维思下市场分工的延续。作为商业赢利意义上的任何一个产业,最根本的生存逻辑是采取“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竞争战略,因为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在法律制度保证下,最基本的规则是市场零准入,竞争失朦自然退出。唯有如此,作为市场细胞的企业或公司才可能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应对复杂的市场局势,在竞争中采取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策略。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市场的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也就是说,市场规模越大,市场的分工就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产业经济只有引进竞争才能产生收益,只有竞争才能区分出哪一家企业或公司具有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才能让自己受益最大。
从经济学“应然”的角度和传媒行业“实然”的角度进行相关的理论说明和实证后,我们才能对“制播分离”这一制度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之所以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传媒行业实施“制播分离”制度,是因为,传媒公司在错综复杂的竞争中,为了减小风险、增大收益所采取的必然办法。在内容制作上,播出机构丧失了比较优势,退出内容制作领域是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而在播出方面,播出机构具有比较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专心做好播出这一块的工作就可以让其实现收益最大化,又避免了风险。这也是理性经济人最理性的选择。所以,制播分离是微观市场经济单元的传媒播出机构的市场行为,其动机是降低风险,追求收益最大化,是真真正正的市场行为、经济行为。
当然,与其说制播分离是一种经济制度,还不如说是传媒自愿选择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因为制度往往是由法律认可,而制播分离只是一种行业惯习,并没有被提到法律的高度来讨论。制播分离是传媒播出机构的自愿行为,制播一体或制播分离并非泾渭分明,也并无优劣之分,在“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指挥棒的指挥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只要在市场经济实践中证明实施制播分离比实施制播一体能有更小的风险和更大的收益,那么选择制播分离就是一种必然,否则,就不可实施分离。
二、关于文广传媒制播分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