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来写新闻学毕业论文,在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之中,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新闻无学论、新闻学研究同政治的关系、新闻学研究同实践的关系以及新闻史的传统继承与理论创新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认识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把新闻实践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对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也呈现出百花齐鸣的态势,新闻业也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随着新闻业的发展,新闻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的新闻学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随着全球化、媒介化、数字化对我国新闻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对于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新闻教育现状分析
在我国,新闻学教育起源于1918年,由蔡元培、徐宝璜等人发起,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将近100年历史了。新闻学教育的兴起,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事业专门人才。我国的新闻学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重新焕发了生机。我国高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恢复新闻学教育,高校新闻学人才培养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武汉为重镇,辐射全国的新闻学教育格局,为中国新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造力的新闻学专业人才。总的来说,我国新闻学教育还处于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模仿阶段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缺乏深植于中国传媒现实与文化传统的中国化新闻学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全球化、媒介化、数字化对我国新闻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对新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闻学教育面临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瓶颈,尤其是优秀的、具有实战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新闻学教育面临着历史不长、师资匮乏、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的尴尬。
二、高校新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滞后,忽视实践教学
在我国,高校的新闻学教育还主要停留在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模仿阶段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缺乏深植于中国传媒现实与文化传统的中国化新闻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上注重在理论学习而不是实践学习。其实所谓“新闻”,指的便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需要新闻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获取新闻线索从而加工成新闻作品传达给受众。而我国高校的新闻学教育却一味的依赖书本理论知识,对新闻实践活动关注较少,缺乏对新闻案例的分析以及新闻写作的实战演练。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对新闻事业的开阔眼界和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嗅觉以及主动学习新闻探索新闻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新闻教育,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削弱了学生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制作新闻作品的实践能力。如此下去,将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新闻学的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课程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课、计算机课、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课程、体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等;另一类则是专业课程,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法与职业道德、新闻评论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报刊与网络编辑、广告学、传播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新闻学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课以及实习等。从举例的几门课程我看可以看得出来,高校新闻学专业会选择开设一些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必修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还有一些诸如英语、计算机这样的基础课程也会占很大的比例。而别的一些专业如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美学、经济学、文学等课程则被新闻学专业设置成为选修课。这样的专业设置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积累。而在专业课部分,我国高校主要以传统的采、写、编、评为主体。面对媒体的经营管理、市场的运作以及资本运营、新媒体、媒介融合、数字化时代对新闻事业的影响等方面内容则涉及较少,加之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新闻学教育呈现出严重的断层现象,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强,优秀的、具有实战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阻碍新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校新闻教育事业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与国家的划拨,经费来源单一,经费投入力度不大,某些新闻院系因为教育经费短缺,好多理应开展的教育教学项目不得不停止,仅仅只能停留在规划中。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把新闻学教育归为文科教育类别,新闻学经常被挂靠在文学、传播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上,甚至出现学习阶段学的是新闻学专业,但是毕业证上盖的还是文学、传播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章。专业设置不明晰,教师配备不科学,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等问题依然严重。随着全球化、媒介化、数字化对我国新闻学教育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对新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闻学教育面临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瓶颈,尤其是优秀的、具有实战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廉价的教育对新闻学专业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广播电视专业来讲就需要摄、录、编、播等相关知识的实践与学习,教学环节中不仅仅需要重装备,如摄像机、单反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就连传统的报学专业也进入了电子编排和激光照排的时代。新闻学教育其实早己步入了高投入的教育范畴了。如果说人们在第四媒体的出现以前,认为新闻学教育是廉价教育的话,那么第四媒体出现以后还依然固守高校新闻学是廉价教育的观念,这将不利于新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
三、对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对于高校新闻学教育来讲,学校想实现新闻学专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不仅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要加大高校在新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师资力量对于提升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的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一些有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从业经验的专门人才作为专业教师,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聘请一些从事记者、主持人、编辑等行业的兼职教师,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独立解决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的适应社会的新闻从业环境。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教师与学生的配比问题。只有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专业达到一个合理的配比,才能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这既是对学生负责,同时也是对我国未来的新闻事业负责。
(二)加大高校新闻学专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新闻学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实践学习也同样重要,而理论知识却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大有裨益。高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有大量的文学类书籍,而缺少新闻专业相关的书籍,完善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设施,首先是要引进大量的与新闻学专业相关的书籍,增加学校图书馆新闻类书籍的藏书量,让新闻学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也可以有大量的书籍进行研读,这对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广泛汲取其他专业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新闻思维和眼界。同时,也要设立专门的资金成立新闻学专业实验室、新闻学专业教室,补充摄像机、话筒、单反照相机、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器材,让学生能够全方位接触到采访、摄像、照相、剪辑等环节。学校还应该为新闻学专业学生提供可以施展才能的平台,如建立广播站、电视台,建立学校自己的新闻中心,让新闻学专业学生可以在校报发表自己的新闻作品,在电视台锻炼主持能力和剪辑能力等,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新闻制作的全过程。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新闻学学生即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和存在感,又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书本上不能看到的问题。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同学有机会能到真正的新闻媒体单位体验实习,身临其境感知新闻采编工作的流程等等,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开办一些与新闻学专业相关的讲座,请一些著名的主持人、资深的新闻记者、新闻编辑以及摄影师等和同学们近距离交流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新闻学知识,感知新闻的魅力。
(三)完善新闻学教育的教学体制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书本注重理论,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对于新闻学教育来讲是极大的阻碍。而新闻学本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新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新闻是对新的事物的报道,新闻是有生命的,鲜活的事实报道。传统的新闻教育讲究“统一”,所有新闻学学生不分个性,不分专长,学习一套书本、一套知识,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新闻学教育,就应突破现有教学体系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专长,比如喜欢摄影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培养其摄影才能,喜欢采访的学生教师则要为其提供更好的平台,喜欢剪辑的学生教师要为其增加锻炼的机会等等,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长。而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要扩大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广泛开设社会学、法学、美学、经济学等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工作的各个领域都能深入的挖掘身边的新闻,写出有深度的稿件。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磨练,使每一个从高校新闻学毕业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有实战能力的新闻专门人才。
四、结束语
归根结底,媒介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事业的质量,更好的为社会输送新闻专门人才己成为了新的挑战。对于高校新闻学教育而言,只有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新闻学成为一门稳步发展的学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王青
第2篇:对当前新闻学研究中几个认识问题的思考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人类社会和新闻事业的关系,并且探索新闻事业产生及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新闻业务、新闻理论和新闻史三个部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新闻学研究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一些客观存在的自然或者是人为因素也使得我国的新闻学研究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新闻无学论、新闻学研究同政治的关系、新闻学研究同实践的关系以及新闻史的传统继承与理论创新是几个新闻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认识问题,这几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辨是非,这样新闻学的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而取得更大并且可持续的发展。
1如何看待“新闻无学论”
新闻无学论是指不承认新闻学的学术地位和理论价值并且不把新闻学作为一个独立社会学科的一种论调,在我国的新闻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新闻无学论”始终是其如影随形的一个问题。持“新闻无学论”人群的论点也不是完全的相同,但是这些论点的滋生和蔓延无疑对新闻学整体学科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新闻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内的新闻学存在历史也有将近百年了,其发展过程之中“新闻无学论”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历代新闻学研究者却始终坚持不懈的在质疑声中不断发展并完善新闻学的理论体系,他们面对质疑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值得现代研究者去好好学习。
虽然新闻学经历百年的发展与自我完善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但是“新闻无学论”的论调时至今日依然甚嚣尘上。笔者认为评价一门科学是否已经成为独立社会学科有三个标准,一是要看社会对这门学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二是要看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特殊的矛盾性;三是要看是不是已经形成了系统性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新闻学有完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有特殊的矛盾规律以及独特的研究对象,在自身的发展历史过程之中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术理论体系,这几点足以证明新闻学已经完全具备了成为独立社会学科的条件。当然与传统的社会学科相比,新闻学还只能算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独立学科,其理论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内部规律也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归纳,发展的道路还非常漫长。
2如何理解新闻学研究同政治的关系
在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历史之中,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新闻和政治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所以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新闻要远离政治是现在很多人所持的论调,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论调是有些不符合实际的,但是新闻却一定要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走的太近了也不行,那样新闻将会失去其研究价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闻学具备非常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种情况下,新闻学的研究根本就无法与政治完全分离。当然,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其相对的社会独立性应该得到尊重,其自身也要遵守一般的学术规范,尤其是涉及到新闻学工作规范、基本原理以及基本传播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要在充分考虑学术性质的前提下去开展研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其研究过程和结论不受政治的影响。
新闻学的专业理念性要求做新闻要遵循真实、公正、客观以及自由的基本原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基本原则之中都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新闻学中只能做到相对的“客观”和“自由”,对于其责任来讲在强调社会责任的同时更要强调其政治责任,在全世界范围内新闻学都是如此的。
3如何认识新闻学研究同实践的关系
新闻学作为一个社会科学不能只是去诠释和印证新闻工作实践,而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术研究,很多人是持有这种论点的,这也是新闻学研究众多认识问题当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想彻底认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新闻学理论的功能和作用去着手,新闻学理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总结和认识实践、印证和诠释实践和预测并指导实践三个方面,通过对新闻工作实践的分析总结得出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去指导未来的工作实践,这是新闻学理论最高层次的运用。
新闻学研究的存在于发展要同时承担上述的三个功能作用,运用所掌握的新闻理论知识去分析总结新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且解释并检验新闻工作实践中的做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而对新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指导今后的新闻实践工作,这些新闻学研究的课题都与新闻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如果作为一个学术理论仅仅只是印证和诠释其工作实践,那么这个学术理论的功能就是不全面、不系统的。面对新闻学理论只是用来印证并诠释新闻实践的论调,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承认在新闻学研究当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印证和诠释实践在任何的学术研究当中都是其重要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是任何学术理论都要承担的基础责任,新闻学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去笼统的否定新闻学理论去印证和诠释实践的做法。理论印证和诠释实践的过程中实事求是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不能为了迎合社会的某种需求而不顾事实去对实践做随意的解释,更有甚者让理论堕落到为错误的东西去辩护的地步。总而言之,新闻学研究应当在适应新闻实践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去发挥其理论研究各个方面的功能,坚定新闻学研究为新闻实践和传媒改革服务的路线不动摇。
4如何处理新闻学研究中传统继承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闻学研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充分继承传统新闻学理论的同时培养理论创新的意识。在我国的新闻学发展历史之中有大量的新闻工作规律和学术成果已经被总结了出来,但是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对当前的新闻实际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去充分掌握以往所总结的新闻学研究成果并且做出大胆、科学和合理的理论创新,在完善和充实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并发展新的理论内容并且放到新闻实践工作中去印证和检验。
我国的新闻业自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将近百年的历史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新闻业前辈分析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许多光荣的传统,这些都是现代新闻学理论的重要支撑,作为现代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把这些视作宝贵的财富去继承并发展。我国的新闻学是一种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在其形成并发展的过程中是没有前人理论成果可以继承的,所以其本身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与时俱进研究新的理论和实践去充实并完善自己。
新闻学当中的传统继承与理论创新应该是一种递进式的关系,也就是说创新理论一定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完成的,没有对传统理论和研究成果的继承,理论创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只有不断的理论创新才能让传统理论和研究成果永葆青春。对已经形成的新闻实践规律和学术成果去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认识到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后才能不断地吸纳营养去完成改革创新的新闻理论,才能让整个传媒业的发展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
5结束语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新闻学的理论创新要时刻考虑到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联系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求,坚持用自身的新实践、新经验、新理论去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才能最让新闻学的研究取得更多的成就。作为新闻工作者要认识清楚当前新闻学研究中所存在的几个认识问题,坚定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社会科学的信念,正确处理新闻学与政治和实践的关系,才能让新闻学为我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黄敏
第3篇:新闻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与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教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与创新,这使得我国高校新闻学类专业学生不断增多。而从近年来新闻媒体行业用人需求情况来看,对于新闻学类应届毕业生的录用并不是很理想,这使得新闻学类专业学生未来发展前景堪忧。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高校应当对新闻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评估,进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强化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以后良好的就业与发展开辟道路。所以,新闻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及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新闻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新聞专业在国内外大学的开设情况
(1)国外大学新闻专业开设情况分析
相对我国现有学科体系及专业设置来说,国外大学开设新闻学类专业比较少,这使得新学类闻专业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国外新闻学类专业教学设置比较注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较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力、编辑能力、反应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使得新闻类本科学生满足新闻媒体行业的用人要求。另外,很多国外大学要求新闻学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从业经验,如此才能获得学位证明,这使得新闻学类专业学生积极寻找实习单位,获取新闻行业内的一份工作,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这对于新闻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2)国内大学新闻专业的开设情况
相对于国外大学新闻学类专业开设情况来说,国内大学新闻学类专业开设较晚,诸多方面尚不成熟。但尽管如此,在我国高校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诸多高校纷纷开设或扩大新闻学类专业招收人数,这使得我国每年培养较多新闻学类专业人才。但是对新闻学类专业人才进行考察,发现新闻学类专业人才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或相关能力不强,不符合新闻媒体行业用人要求。这侧面说明了国内诸多搞笑新闻学类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不科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及职业所需的技能、能力、素质,这对学生未来就业有很大负面影响【1】。
2.新闻学类专业的需求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持续发展,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在国内得以推广,加之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使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影视行业的发展,使得行业用人需求加大。为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制作人才、策划人才、编导人才的培养,满足数字影视行业的用人需求。但是要想把新闻学类专业学生打造成优秀的制作人才、策划人才、编导人才等,需要对新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可以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学生,逐渐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另外,在我国企业越来越注重文化传播、品牌打造、形象宣传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报刊的新闻宣传相关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此也是当代新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之一。
3.新闻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
从当前传统媒体转型及社会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增多。但从新闻学类专业人才来说,新闻宣传方面、新闻发表方面、新闻采编方面、新媒体制作方面、新媒体策划方面、新媒体编导方面等,对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从当前新闻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及社会用人情况来看,未来新闻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但是,要想使新闻学类专业学生能够在未来良好就业,需要增强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2]。
二、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对于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首先要明确何为新闻学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探究强化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以便新闻学类专业的开展,可以为企业、社会及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并使其在社会各个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
1.新闻学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为专业知识、专业意识和理念、专业能力。它是有新闻学类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形成的。在对新闻学类专业学生予以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注意强化新闻学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集技术、运作、创新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型新闻人才[3]。
2.强化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1)打造新闻学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是要服务于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的。因此,在明确新闻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的情况下,各高校应当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新闻学类专业,如此才能增强本校新闻学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及社会认可本校新闻学类专业人才,并加以重用。对于有特色、有优势的新闻学类专业的打造,首先高校应当了解本校实际情况,明确本校人才培养优势及教学特色,在根据当前社会新闻学类专业人才聘用要求,进而优化调整新闻学类专业.
(2)创建多元化的新闻实践实习平台
在现代化的今天,提高高校新闻学类专业核心竞争力,还注意运用科学技术。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构建多元化的新闻实践实习平台,为学生创造新闻实践活动或新闻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或新闻实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等,逐步将学生培养为社会需要的优秀新闻人才[4]。
结束语:
面对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较大的情况,为了使高校新闻学类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良好,需要强化新闻学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打造新闻学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创建多元化的新闻实践实习平台等,提高新闻学类专业水平,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学生未来能够在新闻媒体行业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适应新闻媒体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王佳政
第4篇: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探析
基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新闻信息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逐步从报纸信息获取路径转向互联网等多种信息获取方式,在此基础上带动了新闻学、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且最终形成了真实、快速的新闻信息传播状态。文章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进行阐述,望其能为当代信息传播层面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就此逐步拓展受众信息获取路径,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状态。
1新闻学、传播学
基于信息发展环境下,高等教育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将新闻学、传播学等内容纳入到教育范围内,且利用新闻学与传播学间的共性引导学生在对该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为重大新闻事件及世界趣闻要点展开深入的分析,达到高效率学科知识学习状态。此外,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新闻学的发展早于传播学,即传播学学科是基于新闻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且就此完善自身属性、特质。但由于新闻学、传播学在本质层面上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而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互补的关系,为此,当代信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深化对此特性的认知[1]。
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
基于传播学、新闻学定位的研究中可看出,新闻学、传播学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实现了报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但从新闻学、传播学概念即可看出,二者间存在着相互吸取的关系,因而基于传播学、新闻学定位的基础上不能对其进行相互取代。此外,基于教育的角度可看出,新闻学、传播学间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例如英国在相关领域教学过程中即将制作过程作为新闻学教学重点,而传播学教学中更为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实现了对新闻学、传播学的有效定位。但是,美国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时常将新闻学、传播学规划为同一领域。继而在此基础上,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展开精准的价值定位,避免科学知识交叉问题的凸显。
3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关联性表现
3.1研究方法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学者在对学科内容进行研究过程中主要崇尚对辩证逻辑方法的应用,即与传播学形成同中求异的研究形式,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突破了主流传播学思想的限制。2)归纳、演绎逻辑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学研究领域中,即其要求研究学者在学科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逻辑思维对新闻学领域知识进行探讨,且通过实验等形式对知识体系进行实证验证,形成透彻的研究效果。3)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方法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二者在学科体系研究过程中均涉及到了文献研究、阶级分析等研究方法的应用,且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从采、写、编、评等途径入手深化研究成果,并借助新闻媒介达到最佳的研究状态。
3.2学术立场
基于主流传播学与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的背景下引发新闻学、传播学在学术立场层面上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即新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旨在培养富有公共服务意识的媒体人,且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将职业技能培训、专业伦理培训、人文精神灌输等视为主要研究目的,继而由此凸显出学术立场的鲜明性。此外,主流传播学学术立场在设定过程中强调了对政治、军事、企业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例如,美国主流传播学在学科探究过程中即将媒体企业商业广告效果及政治竞选信息的传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继而与新闻学研究立场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特征。另外,传播学在立场表达过程中强调了对商业语言的套用,继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立场设定,但二者在人文取向等领域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相同之处。
3.3研究层面
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层面的异同首先体现在新闻学领域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将“业务研究”视为自身研究重点,即其倾向于对“术”的研究,因而要求当代学者在对新闻学内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基于新闻、广电、广告不同形态的基础上以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究形式来达到深入的研究目的,且将公关活动规律、广告活动规律等内容纳入到研究范围内,形成最佳的学科研究状态。而传播学在知识领域研究过程中旨在探讨新闻、广电、广告等的学理层面,即二者基于探讨内容相同的基础上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视角,继而就此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特征。同时,传播学与新闻学相比,其凸显出概括性、指导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学者在学科知识研究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其研究特性[2]。
3.4研究对象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新闻学、传播学在研究对象层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媒介范围选择的背景下,新闻学在知识领域研究过程中强调了对新闻媒介的运用,即将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作为自身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且就此为受众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便于其及时了解到全世界重大新闻事件。而传播学在发展过程中将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自身媒介范围,即借助电影、书籍等达到信息传播目的。2)在研究内容层面上新闻学在学科研究过程中将写作、采访、编辑等视为研究重点,而传播学更为注重对言论、文艺等知识的灌输,继而导致二者在研究对象层面呈现出异同的特性[3]。
4新闻学与传播学互动方法分析
在新闻学、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二者间的良好互动,加快探索步伐是非常必要的。如1994年著述《新闻传播学》、1995年《新闻传播学原理与研究》、1997年《新闻传播导论》等的出版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间异同的研究,且在研究过程中明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活地进步。同时“新闻传播学”概念的引进也逐步实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有效互动。此外,在新闻学、传播学研究过程中为了达成二者的互补,在新闻传播学概念界定过程中基于新视角、新审视路径的基础上达到了新闻传播过程发展目的,且通过对英文表述方法“Journalism&Communication”的运用开拓了学者研究视角,最终就此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新闻学》《传播学》课程也被逐步引入到高等教育中,继而就此实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良好互动[4]。
5新闻学与传播学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发展的背景下,其要求相关专业学者在对二者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倡导学科间的交互学习,且利用二者优势达到互补的研究目的。此外,在新闻学、传播学未来发展过程中二者将结合自身重点研究内容建构全面的发展系统,并在系统优化过程中保持自身属性、特点,最终避免同化作用影响到自身发展成效。另外,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要求学者应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各自优势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事件展开报道及传播行为,继而便于受众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可及时掌控到第一手社会新闻资讯,并对其展开传播行为。除此之外,基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保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性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5]。
6结论
综上可知,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新闻学、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且在新闻学与传播学互动过程中“新闻传播学”概念也逐渐涌现出来,因而在此基础上,相关专家学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从研究对象、研究层面、学术立场、研究方法等层面入手对新闻学、传播学间的异同之处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行为,最终由此来为当代受众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并由此拓展新闻事件等信息获取路径,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状态。
作者: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