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都市报的国际新闻困境
一、概念及背景简述
“都市报”自问世以来,给中国报业带来诸多冲击,使中国报业走向越来越市场化的道路。在欧美,都市报对应的便是大众报纸。都市报刚成立时一直被认为是“小报”,而如今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1993年,贵州出现了一份以“贵州都市报”冠名的报纸。1995年,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发了都市报风潮。都市报的发展被认为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①
都市报的兴起源于传统晚报的衰退。其实,新型晚报也属于都市报,其它一些以早报、晨报、日报、商报等各种名称命名的报纸都可归入都市报。梁衡因此说,“都市报在我国报业中,可成为一个独立的报种。”②目前,学界并未给予“都市报”以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都赞同都市报的主旨是“为市民服务”,主要的读者是市民,内容以社会新闻为主。与党报机关报不同,都市报的主要价值定位在于争取市场,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受众为主要目标。③
国际新闻是新闻出现的最初形态,现在也依然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刘笑盈教授的定义,“所谓国际新闻,是跨越了国家界限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者更具体地说,新闻有:事实、媒体和受众三个基本要素,国际新闻就是新闻要素被国家界限所割断的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新闻。”④随后,他指出国际新闻包括三种形态,即国际新闻报道、对外新闻传播、全球化新闻传播。都市报的国际新闻主要就是国际新闻的第一种形态,即国际新闻报道,此种新闻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事实来自国外,而媒体和受众在国内;主要功能是满足国内市场的新闻需求,使受众了解国际事件和国际舆论⑤。
《南方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1月1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主打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是面向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综合性日报。目前已发展成为广州报业市场的生力军和中国都市报的成功典范,⑥曾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品牌500强”。
二、《南方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特点
毛泽东主席曾对新华社的领导说“要把地球管起来”。虽然都市报的定位与新华社相差较大,前者以国内社会新闻为主,但由于国际新闻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都市报从未缺席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国际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各种媒体的创新点和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各新闻媒体的重视。曾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品牌50强”的《南方都市报》非常重视国际新闻,其国际新闻报道也颇具特点。
(一)注重国际新闻策划
在报道国际新闻时,注重策划是《南方都市报》的一大特点。在刚创刊的初期,该报就显示出对国际新闻策划的重视。1997年的戴安娜专刊是其早期冲击力较大的一次国际新闻策划。8月31日,当该报的几位负责人获悉戴安娜王妃车祸的消息后,用3个版面来做戴安娜专辑,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一份都市报用那么多版面报道国际新闻。1997年9月1日,戴安娜专题带给南方都市报的影响是“南方都市报从来没有这么好卖过。”从9月1日到7日戴安娜下葬,该报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追踪报道⑦;之后不久的又一成功案例便是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特刊,当时国内都市报对该世界杯的报道热情远没有今天那么高,而《南方都市报》的《世界杯特刊》总共出了43期,引起强烈反响,直接使该报的销量增了一倍,从发行量尚不足6万份到世界杯结束时发行量近15万份⑧;又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强海啸.《南方都市报》对此事件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次日共用9个版对大地震进行了报道,策划共分为灾情现场、记者亲历地震、灾区影像、核电站泄漏危机、微博地震、在日粤港游客、震后预测等七个部分,既有文字,又有图片,内容非常全面,而且报道角度也多样⑨;针对今年的希腊债务问题,《南方都市报》也持续跟进。希腊总理齐普拉斯6月27日宣布有关国际债权人提出的协议草案举行全民公决,28日希腊议会凌晨通过在7月5日举行全民公决的议案后到7月13日希腊确定留在欧元区,该报几乎每天都有报道,而且还有相关的评论。7月6日、8日、9日甚至以国际新闻整版的规模报道希腊债务问题,7月14日的封面人物是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而且持续的报道中还有专家的解释,能让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整个事件。
(二)版面设置
报纸对国际新闻的报道最终都要呈现在版面上,版面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新闻报道的宽度和深度,因为大版面往往能引起角度的关注,但是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版面要根据报纸的定位而决定。由于都市报的办报宗旨是为市民服务,贴近生活、贴近市民,因此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版面普遍较少,甚至不少都市报没有固定的国际新闻版面。在版面设置上,《南方都市报》在国际新闻报道的版面安排上主要有两种方式。首先,该报在平时进行一般国际新闻报道时会根据当天发生的新闻数量安排两个左右的版面。国际版的新闻主要是严肃的时政新闻,偶尔会有趣闻;其次,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往往采取增刊(号外)或加版的方式,如1998年的专刊《世界杯特刊》以及日本地震用9个版报道等。
三、国际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稿源较为单一、新闻同质化仍比较严重
由于受到有关规定和自身实力的限制,都市报的国际新闻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新华社的稿件。虽然这能保证国际新闻的权威性、时效性和真实性,但由于新华社的供稿量有限,而目前全国几百家都市报都采用这些稿件,导致都市报国际新闻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在2015年7月3日,《南方都市报》、《钱江晚报》、《楚天都市报》、《京华时报》等都市报的国际新闻主要都是沙特王子“裸捐”、菲律宾渡船倾覆,而“英国版辛德勒”逝世等新闻也有很高的重合度,都是源自新华社或新华社特稿。虽然,《南方都市报》对于国际新闻的策划和报道已在同类都市报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这一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在报道非重大或突发性事件时,《南方都市报》大部分的国际新闻报道还是照搬新华社的稿件。虽然近几年都市报的国际新闻来源有所拓宽,但总体数量仍然很有限,新闻“同质化”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二)国际新闻贴近性不够
在都市报国际新闻来源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如何重新编辑稿件,使之符合都市报的定位,满足读者的兴趣,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吸引普通市民对国际新闻报道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体现都市报国际新闻编辑的素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都市报的国际新闻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还十分不足。《南方都市报》在戴安娜王妃去世、世界杯、日本地震等重大事件上表现十分突出,但是在一般事件的国际新闻报道中,贴近性不足,更多的强调世界视野,较少考虑到本地市民的角度。人们往往对于身边发生的事的关注度要高于其他地方,而随着如今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新闻的边界开始模糊了。就2015年7月19日而言,《南方都市报》登的国际新闻分别为“美国白人男子烧杀抢劫致2死3伤”、“田纳西枪击案凶手饱受家暴”、“英女王幼时行‘纳粹礼’照片曝光”、“一万欧‘抄底’西班牙机场”,但是那天还有更具贴近性、与中国百姓更关切的新闻——“北大考古学生在伊拉克的遭遇”——该报并没有报道,就笔者而言,后者的新闻更有接近性。
(三)缺少深度解析和国际新闻评论
国际新闻评论的缺位是都市报普遍的问题,新闻和评论是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评论是一张报纸的旗帜,
是报纸编辑能力的集中体现,但目前都市报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很少能见到高质量的独家评论,如《南方都市报》的国际新闻就缺少长期固定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由于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普通市民很难通过简单的新闻就了解全貌,因此有深度的新闻解析和相关的国际新闻评论更应受到重视。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新闻总是为大众所津津乐道。如果都市报能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对国际新闻进行独家解读和评论,不仅能吸引受众的关注,更能正确地引导舆论。
四、建议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稿源很难做到像社会新闻那么丰富,但还是可以通过组织编译中心、培养专家库、同海外媒体合作、聘请国际新闻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国际新闻报道的质量,尤其是《南方都市报》等在中国影响力较大的一家都市报,还可以外派记者。
首先,可以聘请专业的国际新闻人才。所谓“术业有专攻”,擅长国内新闻的不一定了解国际局势。要想国际新闻出彩,专业的知识必不可少,比如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立场、国内外局势和发展趋势。针对同一个国际新闻事件,有国际关系背景知识的人更敏感,更了解从哪方面着手进行解读和分析,能够预测事件的走向。由于都市报对国际新闻的重视度还不足,很少有专门的国际新闻记者,即使发生重大事件,外派的记者也可能由于经验不足而错失良机。
其次,与海外媒体合作,特别是海外华文媒体。除了新华社,目前有不少都市报会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媒体的稿件进行综合整理和编译。其实,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与海外媒体建立新闻共享机制,交换新闻,获取合作媒体在海外的资源,丰富新闻来源,特别是华文媒体,由于心理上的接近性,不少海外华人受众对国内新闻非常关注。同时,将国内新闻发布到海外还可以进行对外传播。
此外,要培养国际新闻的专家库。在遇到重大的国际事件时,积极调动这些专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报纸的定位,邀请特定的专家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这样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特色鲜明,做出的国际新闻也不再是“千篇一律”了。
五、小结
国际新闻是新闻出现的最初形态,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外发生的事件也会深深地影响国内民众,因此我国受众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很多如《南方都市报》等优秀的都市报是市民接触国际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都市报对国际局势的报道直接影响普通民众对世界形势的认知和判断,这就决定了都市报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国际新闻。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都市报的国际新闻来源较为单一,版面较少,新闻“同质化”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且贴近性不足,也缺少高质量的国际新闻评论和深度解析。虽然,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通过聘请专业的国际新闻人才、寻求与海外媒体合作的平台、培养相应的专家库,积极利用新媒体,都市报的国际新闻也可以做到独树一帜、富有特色。(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作者;来莎莎
第2篇:省级卫视国际新闻创新策略研究
一、电视媒体涌现“国际新闻热”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国际上的动态多多少少都在国内引起反响,而国内的受众也越来越迫切希望了解外部世界。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媒体从中央到地方,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国际新闻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76年央视《新闻联播》开播,国际新闻仅是一个段落的形式呈现,而到今天,央视不仅拥有了《国际时讯》、《环球视线》等专门类国际新闻栏目,而且拥有多种样态的国际新闻深化式栏目如:《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实现了24小时对正在发生的国际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从而成为了国内老百姓了解国际社会和世界图景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栏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6年,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问世,定位“全方位播报港澳台资讯”,快节奏的新闻资讯风格很快受到了全国观众的青睐;2012年,湖北卫视推出《长江新闻号》,短短时间内便在同类国际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引起业内聚焦。可见,随着各省级卫视对国际新闻节目的开拓,加大了对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信息的报道,使得国内电视媒体形成了“国际新闻热”的现象。
二、省级卫视国际新闻的创新策略
进入全球本地化的今天,电视媒体国际新闻的市场已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趁热打铁”,突破传统国际新闻话语的框架,是值得省级国际新闻节目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的电视业市场上,电视节目的竞争已然演变成了一种品牌差异化的竞争态势。纵观我国国际新闻的实践过程,央视、凤凰卫视等作为传统的国际新闻权威媒体,其报道风格趋向于专业、全面且庄严,新闻播报的平实度和活泼性稍为欠缺,而这也恰恰为省级媒体发展国际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升级媒体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国际新闻栏目成为其竞争的资本和创新的出路。
《直播全球》是广东卫视打造的一档以国内受众为收视对象的国际新闻直播节目。以“一趟传递价值资讯的快车,一场前所未有的新闻风暴”为口号,集资讯和深度评论为一体,关照国际大事,聚焦国际热点,开播至今已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模式。作为一档成长在热潮中并能保持较高收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国际新闻节目,《直播全球》的很多特点值得研究,对创新省级国际新闻节目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的经验。
(一)本地化策略:打造国际新闻“与我有关”
对于国际新闻的概念,国内学者刘笑盈提出了自己的总结,认为“新闻或新闻要素在国际间的传播和流动”。他在《国际新闻学》中就曾提出了三种模式(国际事件对国内的报道、本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国际新闻面向国际的报道),按照三要素细分如下表:
目前大部分的省级卫视国际新闻报道,主要面对的是本国或本地的受众,通俗而言就是向本地受众展现“外面的世界”。诚然,无论是相比具有强大资源优势的央视,还是对比以国际新闻见长的凤凰卫视,省级电视台开拓国际新闻报道都存在着短板和劣势。然而挑战与机会并存,区别于要“顾全大局”的权威平台,地方媒体可以有更细化的定位,出色灵活的本土化战略成为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报道的看点和卖点所在。
在这一点上,广东卫视《直播全球》将其国际新闻的报道基调确定为“国际新闻,与我有关”,将国际新闻事件进行本土化处理,站在受众的角度针对性地选择新闻素材。传统的国际新闻节目,以政治性叙事内容为主,关注的是国际政策、政治、经济等内容,而《直播全球》更倾向于挖掘与受众贴近性更强的社会性题材。例如该节目就曾做过一期有关国办小学“一位难求”的讨论,针对国内的现状做了详细的剖析后,进而关照国际上公办小学的情况,从而引发社会思考和舆论评议。
(二)深度化策略:挖掘国际新闻的厚度
在我国的国际新闻节目中,最常见的节目形式是将国际资讯内容客观地、连续地进行滚动报道。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知晓,然而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随便一则国际事件,网络上搜罗出来一箩筐。可见,电视媒体传达信息的地位已悄然被削弱,且仅仅只做一些消息的堆砌,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国际态势的更深层次的认知。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省级电视台而言,在资源的获取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地方媒体的劣势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央视、凤凰卫视那样能够第一时间抵达事件的发生地,获得第一手的国际新闻素材,由此要求省级卫视在国际新闻的制作角度上寻找到创新点。
《直播全球》这档节目另外一大特点就在于采用了背景资料+事件解读+专家点评的模式,摒弃了简单的资讯堆叠,以一个国际事件作为由头,挖掘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在这一点上,2015年7月20日的节目内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晚的节目关注南海问题,此前在选题会上,主编、专家和主持人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定出以“美军司令南海秀肌肉”为切入点,连线台北专家围绕“七小时”这个时间节点,探讨美国这一举动背后的深层意图以及对南海局势的影响。同时广州演播室专家随时切入讨论深度分析,进一步揭示这一美国鹰派人物此番举动背后的真实目的和菲律宾的盘算。第二部分直接切入中国海军多兵种在南海举行立体登陆作战军演。整个节目内容具有专业性,并且中间不断穿插台北演播室的视频连线和广州演播室专家的现场实时评论,除了常规新闻节目的播报要求之外,对于主持人对国际问题的把握和话题如何切入转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际新闻直播节目,《直播全球》涵盖了新闻播报、直播连线、演播室对话等多种节目样态,增强了国际新闻的厚度和锐度。
(三)新媒体策略:寻求国际新闻发展新动力
Web2.0时代,受众已由早期的浏览模式,进入了全新的“价值阅读”时代。在信息高度膨胀的今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电视新闻节目迎合观众需求的必然趋势。
广东电视台在2015年牵手移动资讯阅读App——ZAKER,展开了独特的“台网合作”,广东电视台负责内容生产和产品运营,而ZAKER负责渠道保障和平台搭建。另一方面广东电视台在ZAKER上拥有自己的专属频道,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频次上都增加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直播全球》上线以后,开辟了“ZAKER国际热榜”板块,通过ZAKER大数据的统计,提供网络上每天阅读量排名前50的国际新闻,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视国际新闻的编排和播出。这一板块使得《直播全球》的数据来源更加牢靠,表现形式更加灵活,节目内容也更加接地气。不仅在国际新闻领域,甚至在整个电视媒体行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已经逐渐成为媒体获取新闻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直播全球》的新媒体战略还体现在新媒体语言的运用上。在新媒体形态不断拓展的当下,如何叙事吸引受众?《直播全球》的实践可见,轻松活泼的表达更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例如《直播全球》的某一期新闻的标题为——“美司令南海‘秀肌肉’给谁看?”,这样的标题显然在传统老牌国际新闻栏目中是极为少见的,而这样的比喻确实恰如其分的传达出了对美军的隐喻质疑。再如正文这样描述: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高调亮相南海上空,乘坐最先进侦察机在南海上空“逛”了足足7小时,他都飞到了哪里?他此番表演是给谁看?菲律宾对此欢呼雀跃如获救命稻草,接下来是否会在南海再搞小动作?
中国海军多兵种在南海举行立体登陆作战军演,中国“野牛”气垫船首次霸气亮相,牛气十足。面对美国和某些国家的频繁挑衅,中国军队是要“以退为进”还是“大胆接招”呢?
诙谐有度的开场导语,既鲜明地表现了立场和风格,同时其生动鲜活的表达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风趣而不违准确,活泼而不显夸辞。可见,运用新媒体语言进行叙事,为省级卫视国际新闻节目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增强了自身作为传统媒体与时俱进的发展新活力。
结语
广东卫视《直播全球》栏目国际新闻的报道实践,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模式,也将为国内电视媒体国际新闻播报提供经验。应该说,随着国际新闻节目的日渐升温,省级卫视所办的国际新闻栏目相较于中央媒体已然构成了一种补充,通过本土化、深度化、新媒体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形成自有独到的节目风格,将是省级卫视打造国际新闻王牌节目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琳
第3篇:社交媒体发展对国际新闻的影响
全球化在网络发展的催化下也日渐深入,很多新闻事件具备国际性的背景,因此,国际新闻报道的地位随之提高。由此看出,国际新闻报道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不断演变,社交媒体为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两者之间注定具有不可忽视的联系。
2015年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社交媒体现象正是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报道影响的最典型例证,通过分析几家主流社交媒体在该事件中的传播表现能够摸索出一些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产生的作用,对今后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对于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作用的现有的研究
目前对于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
1.1国际新闻报道的定义
对于国际新闻的定义学术界没有具体条目,中国传媒大学的刘笑盈教授认为:所谓国际新闻是超越了国家界线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者说国际新闻是新闻在国际间的流动。此外,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找到了一篇学位论文提到:国际新闻报道主要被分成三类,分别是国外新闻向本国报道、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国外新闻面向国际报道。由此看出,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定义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国家界限,突破了国家界限的新闻即可定义为国际新闻。因此,国际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占有很大的比重。
1.2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
《社交媒体传播新闻的特点与趋势》与《社交媒体新闻传播中受众与信息的交互性》两篇论文不约而同地对于社交媒体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做出了归纳,这对于国际新闻的影响也同样适用。
1.2.1符合新闻发布内容的时效性要求
社交媒体是有成百上千的自媒体人构成的一张巨大的信息交流网络,且覆盖的信息源涉及面非常广,因此,社交媒体对于信息的敏感度非常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是由于其信息自发病毒性传播的特性,社交媒体中传播的新闻时效性很强。
1.2.2新闻在社交媒体中传播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社交媒体最大的特性就是交互性,因此,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的新闻也具有明显的交互性质。这相对于传统媒体所做的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来说,社交媒体引进了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也称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Content)和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也称UCC,User-createdContent)概念,对于新闻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信息量的扩充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2.3新闻文本的碎片化
正是由于社交媒体多数信息都是来自于非官方自媒体,所以对于信息的整理和总结能力并不是非常高,信息多为碎片化的信息点。对于当下网络用户碎片化的接受信息的时间来说,这样的信息状态暂时可以被接受,但是,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过于碎片化的信息对于新闻传播并不是一件好事。
1.3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的负面影响
上文已提到了社交媒体上的新闻都过于碎片化,容易产生一些片段的误读或者是信息缺失而导致的传播问题等。此外,《社交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实践的失范与纠偏》一文中客观地指出了社交媒体自身的某些特性为新闻传播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新闻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行为失范等。
2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的社交媒体现象
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在事件发生后不久,Facebook、Twitter及Periscope等社交媒体作为代表发起了不同的社交功能,一时产生了一场社交媒体现象级事件。
2.1初步具备国际新闻报道的特性——“安全信使”及“开门”运动
2.1.1Facebook开启安全信使功能
Facebook作为当下用户量最大的社交媒体为国际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它就开启了一个名为“安全信使”的签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的平台向所有的好友发送自己当时的位置以及安全情况。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当地好友的情况。
此外,笔者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此次“安全信使”的开启并不是Facebook第一次开启这样的功能平台。自2014年10月推出“安全信使”这样的安全检查功能以来,Facebook的这项功能已被激活过5次。同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大地震发生之后,Facebook首次启用了安全检查功能。此前,超过700万该地区的人被标准为安全,并向超过1.5亿与他们联系的亲朋好友发送了通知。在9月智力发生大地震之后,Facebook再次启动该项功能。2015年10月,Facebook分别在墨西哥帕特丽夏飓风(HurricanePatricia)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周边发生地震后启动了安全检查功能。
2.1.2Twitter发起“开门”(#PorteOuverte)
运动
除了在Facebook开放“安全信使”功能之外,Twitter也在事发后发起了“开门”运动(#PorteOuverte)。#PorteOuverte是法语打开家门的意思。该活动就是鼓励恐袭发生地附近的居民打开家门,让受伤或者暂时无法回家的人进去。实际上“开门”运动类似于我们国内微博中的“热点”,用户在更新自己的状态的时候可以添加该热点为后缀,这样,所有有关这个热点的信息将会被汇集到一个页面中,人们可以通过搜索该热点看到相关消息。用户也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告知需要帮助的人来到自己的家里。
从国际新闻角度来分析这两个社交媒体事件,首先,信息的传递突破了国家的界限,符合国际新闻的特性之一。用户通过“安全信使”和“开门”热点可以上传收取用户的信息,社交媒体终端也可以收取到当地用户及时的状况大数据,对于该事件及时状况有一个较为客观具体的了解。然而,对于一条新闻来说其信息量是极其有限的,若将其称之为国际新闻还有一些欠妥,但是不可否认是对于社交软件信息传递来说,这将成为社交软件进入国际新闻报道传播的一个里程碑。
由此观之,Facebook和Twitter作为社交媒体的两大代表已经向类似国际新闻报道的信息传递领域跨出了一步,也标志着社交媒体具备着一定的新闻媒体功能,其具备的国际影响力注定对于国际新闻报道具有深远的影响。
2.2社交媒体具备国际新闻报道专业要素——Periscope掀起自媒体直播新闻潮流
直播是新闻最具魅力的一种传播形式,其具有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现场感染力是其他传播新型无法替代的,因此,它也一直是传统媒体引以为豪的专业技术。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直播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媒体所特有的了。现在只要拥有一个能连上网络的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做直播。Periscope是一家隶属于Twitter的流媒体服务商。其开发的同名App为其用户提供了视频直播即时回放的功能在此次袭击事件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事发当时,该软件服务器收到了大量的由用户拍摄而成反映事发地实施情况的视频,甚至以时间导致其服务器宕机。
由此可见,在某些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尤其是具有视频功能的媒体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远远不只是一个记录我们生活点点滴滴并与人分享的平台,更是一个记录事件,传递新闻信息的最快路径。这也标志着,社交媒体开始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垄断地位,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大量的传统媒体报道中会用到通过社交媒体制作并传播的信息,它已成为制作、传播国际新闻报道的工具。
3社交媒体发展对国际新闻报道的影响
截至2012年6月,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了24亿,占全球人口的34%。从2000年到2012年之间,互联网用户数目有了近566%的增长。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移动电话户口量已高达68亿,几乎同于人口数量,这个数目已经远远超过固定电话户口量(约12亿)。由此看出,互联网的传播是今后国际新闻传播的主要舞台,同时移动终端会成为最大的用户使用途径。因此,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报道影响很大,甚至前者会直接引导后者未来的发展方向。
3.1平衡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resourceallocation)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社交媒体是由众多“自媒体”组成的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普遍具有自发性,因此,社交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抓取取舍是根据“自媒体”对于新闻的敏感点来决定的,前文中笔者已经介绍了社交媒体具有交互性以及引进了PGC、UGC等内容生产概念,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上而下宏观的信息传播导向力量,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信息资源、传播渠道、受众,自发式的平衡了资源配置。
无论是在Facebook的“安全信使”,Twitter的“开门”运动,还是periscope视频流的案例中都显示出了由“自媒体”发起的信息传播有的放矢地平衡了各方面信息资源,让最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信息内容得到了最大的扩展,从而得到了巨大的社会反馈,甚至一时间超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甚至是吸引传统媒体也加入其中。在巴黎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有专业媒体人用Periscope移动终端来直播他们在一线工作的状况,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来观看,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3.2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网络是目前信息传播最快的媒介,而社交媒体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媒介上的媒体,其传播速度不言而喻。同时,由社交媒体引起的群体性传播概念也开始逐渐改变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理解。社交媒体利用人际传播的原理,无形中将受众分为了众多群体,而每一个群体之中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紧密,他们可能具有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生活圈、相同的交际圈等,这样的传播也会避免一些浪费传播资源的问题,因此,在群体之中传播的效率会比较高。
我们可以发现,Facebook的“平安信使”和Twitter的“开门”运动中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即用户可以发出自己的安全信息,也可以去查询好友的信息,同时它的信息流动式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这两种因素让整个信息交流的网络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固,有利于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
3.3丰富新闻内容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告诉我们,信息形式本身就具有信息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社交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国际新闻的内容由原来的报纸简单文字图片信息,变成了现在网络上的全媒体报道形式。美国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指出人在媒介演化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简而言之,新媒体环境下更多的信息形势会不断出现,我们的技术会越来越趋向于完美。
除了新闻内容形式会越来越丰富之外,内容的来源广泛也是社交媒体的又一特点。“自媒体”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关注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让社交媒体成了一个巨大的“熔炉”,囊括了众多新闻题材,而网络突破了国界,也给国际新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现平台。
3.4增加新闻核查难度
社交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资源、效率和内容等方面确实有着不小的积极影响,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影响,给国际新闻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因素,导致新闻真实性的危机出现。在巴黎危机发生过后不久,各种社交媒介上都出现了一些有关当地受害者的求救信息,其中微信上出现的中国在法人员发朋友圈求救的信息被广为转发,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最后事实证明这一消息是假的。这不禁让人深思,过度自由、过度快速的信息传播空间对于新闻核查的问题考虑的还是很不够。
网络公共空间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在让网民们自由发表言论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为很多不安定分子提供了干扰社会的平台,而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巨大的辐射面,自上而下式的管理是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的。因此,新闻核查的难度不断加大。
4结论
通过对于社交网络的发展状况研究,以及结合Facebook和Periscope两个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中做出的反映分析来看,社交媒体已经逐渐跻身于媒体行业的领先位置,成为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联络工具,更是国际新闻制造和传播的平台。然而,就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其本身仍然具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如增强自发性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核查功能的建设等。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交媒体会掀起一场又一场的国际新闻革命,不仅会改变国际新闻的信息源配置,还会改变国际新闻传播的形式、渠道以及受众,不断增强国际新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作者:方雪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