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美学视野中的新闻教育

2015-10-22 11: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闻教育对于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美学视野下的新闻教育研究中,教师须加强学生对时代现实的干预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崇美”的 “健全的人格”[1],为新闻战线输送优秀人才。

  一、培养学生求真的新闻素养

  培养学生求真的新闻素养就是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选择制作新闻的第一要义。从美学的角度看,美的东西首先也必须是真实的,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失去了“真”,美也就不复存在。朱光潜在《朱光潜谈美》中说:“艺术作品本来脱离不去‘真’,所谓‘全体一贯’、‘人情人理’诸原则都是真的别名。”离开了事物的本真意义,新闻也就不能称之为新闻。所以,新闻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注重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既要维护新闻事件的整体真实,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既要保证自己采写的新闻真实,又要学会辨别别人采写的新闻真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如实报道新闻,才能报道新闻的本真面目,未来才能加入到优秀新闻工作者行列。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拜金主义对我国新闻媒介产生巨大冲击。整个社会在价值标准上存在“以钱论英雄”的错误认识。对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产生巨大影响。再加上如今传媒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媒介机构走向市场自负盈亏,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一些媒介机构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导致“有偿新闻”的蔓延,严重削弱了公众对于传媒的信任度。杜绝“有偿新闻”,说到底必须从新闻工作者入手,解决人的问题。这就要不断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想教育和新闻职业教育,使其对新闻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自觉抵制金钱的利诱,这是杜绝“有偿新闻”的重要保障。而这些愈发凸显了新闻教育中培养学生求真新闻素养的重要意义。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前播报新闻的形式来锻炼学生们判断新闻真实性的能力。每次课前采用5名学生播报新闻,播报内容可以是自己道听途说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媒体报道的新闻。其余同学从消息来源、查看新闻要素、多源求证等方面来判断这件事件的真实性,如果认定有消息不真实,要求讲明理由。比如武汉曾出现过较严重的雾霾,有市民传言说是青山区化工厂氯气泄漏。针对这一事件,学生对网上图片来源、媒体报道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网上只有一张从网友博客发表的图片,有关此事件的报道也仅限于自媒体,认定其是假新闻。针对“内地与香港学生因授课语言爆发骂战系假新闻” “香港大公报‘习主席打的’为假新闻”等事件,学生分析假新闻的成因。此外,通过分析“新快报头版就陈永洲收钱发表失实报道致歉”事件要求学生要铭记新闻工作者使命,恪守职业操守。通过这种训练,强化学生求真的新闻素养。

  二、培养学生向善的新闻诉求

  培养学生向善的新闻诉求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新闻进行社会效果分析的能力。具有良好社会效果的新闻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使社会公平正义。任何新闻都具有主观倾向性,新闻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新闻倾向性的产生,要从新闻报道活动的过程中加以考察。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事实的判断,它也包含着价值观,或者说,是关于倾向性的声明”。新闻向善,是新闻真实基础上的向善。也就是说。除了真实,在选择新闻时,还必须判定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只有在分清美与丑、善与恶之后才能有所倾向地报道,善是客观真实和主观向善的统一。当然,在不同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下,新闻的向善标准会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向善”一般是指“自由、个性、财富”等功利价值;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向善”一般是指“集体、团结、公共利益”等。在具体的社会形态中,新闻向善的标准会因国情和社会制度而有所不同,但是只要“向善”的趋势是有利于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都是值得肯定的。[2]

  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离不开信息,关心新近发生的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人民日报》创刊60 周年之际,胡锦涛考察工作时曾指出,新闻宣传战线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正确看待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规律和要求,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见新闻宣传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矛盾爆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们有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只注重眼球效应而忽视了社会导向作用,夸大甚至扭曲事实来博得眼球以赚取更大收益,忽略了行业道德建设。新闻行业的内部竞争,使许多新闻记者挖空心思找素材,设置编造不实新闻。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公众质疑。

  近日一则“大妈讹老外”的假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并迅速传播。网友们“一边倒”地指责大妈“碰瓷”、“丢人”,后经目击者、警方和媒体的多方努力,真相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老外无证驾车并违反交通规则受到相应处罚,公众还“大妈”以清白,这起持续一天的乌龙事件才终于落幕。毫无疑问,该事件不仅伤害了当事人的自尊和名誉,也在拷问新闻媒体的尊严和底线,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媒体应切实履行好“把关人”责任,保证冷静的分辨能力。当面对众多“围观者”时,必须能做出及时、准确的舆论引导,有效传递社会正能量,建立和维护社会公信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于新闻稿件的社会效果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能分辨具有良好社会导向的稿件,且自己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能够用均衡、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2013年9月25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沈阳商贩夏俊峰被依法执行死刑。然而,搅动舆论场的“小贩刺死城管案”远没有结束,反而引来更为激烈的争论。在课堂中,笔者组织学生模拟以媒体的角度发表对这个事件的评论和看法,其中不乏有夏俊峰的同情和支持者,把其塑造暴力“英雄”。为了让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笔者引导学生顺着以下思路展开讨论和分析:城市小摊贩究竟要不要管理?城市小摊贩要不要遵守法律、规章、制度?夏俊峰的死,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城管也有家庭,被刺死的两位城管,他们的家属和孩子,值不值得同情和关心?夏俊峰案件至今已历时4年之久,如果不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最高人民法院会不会轻率做出死刑的判决。国有国法,该不该有法必依?通过一系列分析,让学生明白:媒体,切莫成为推动社会“暴戾”的帮凶,而应秉承公平公正的角度去报道社会热点,以客观和理性去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比如通过夏俊峰案,媒体可以引导大家思考如何改善和改进、整治城市管理队伍的方法,如何协调城管与小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站在某一边去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

  具有良好社会导向的新闻作品应该具有向善的意义。如果没有向善的内涵.新闻便没有了价值。新闻学老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这一客观标准来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只有向善的新闻,才能赢得受众,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培养学生崇美的新闻追求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遇到一件艺术品,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的才是它的意蕴或内容。明代王履在其《华山图序》中也曾经说过“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他也认为意蕴必须靠眼见的东西作为根据,否则就是空穴来风,失去事物的本真了。黑格尔和王履的美学主张都强调视觉呈现在我们获取信息资源时的重要性。[3]因此,新闻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崇美的新闻追求。新闻的美是具体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一篇美的新闻作品,不仅内容要美,还要具有美的外在形式。只有这样,新闻美才能有效地传达出来,才能吸引受众、感染受众。

  新闻的内容美表现在匠心独运的写作技巧、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结构严谨的篇章布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典型人物的形象刻画等。新闻的形式美表现在版面栏目的统筹安排、画面、图片、线条、色彩等编排元素的合理搭配。新闻形式美是新闻内容美的外观体现。它是真善美在审美客体中的浓缩和凝结,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高度统一。新闻美学的最终价值体现在美的新闻作品中,美的新闻作品必须是真善美的内容在具体形态上的外观反映。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以新闻写作的语言美、新闻标题的形式美、版面的布局美为例着力展开培养学生崇美的教学活动。

  新闻写作的语言美。优秀的新闻作品其共同点都是十分讲究新闻的语言美。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需要什么样的美呢?简洁、朴实、得体!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写新闻时,避免在文中充满华丽的词藻,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从而也降低读者对新闻事实的信任;多用动词而少用形容词,以防被报道的对象失真;少用比喻和慎用夸张,新闻语言的失度夸饰,反会使事物失去了自然美、本色美,甚至会使美变丑。

  新闻标题的形式美,是指作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有机组合而呈现出来的一种新闻标题的外观形态美。主要体现在简化的结构,丰富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人们已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客观上要求新闻标题讲究用语简练,表意明晰,结构简化。所谓‘立片言以居要’。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分析媒体制作的新闻标题,比较报纸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的异同,分析不同的媒体对同一题材的标题制作,进行新闻标题制作竞赛。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读者会对报道的哪一部分内容感兴趣?读者为何关注这则新闻?这则新闻对于读者而言有何价值?在此基础上,从最接近接近读者心理的角度去做新闻,再将新闻中对读者最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制作好标题。

  版面的布局美。在新闻学教育中,教师要领导学生从美学上分析新闻产品的谋篇布局,比如要讲究对比、均衡、对称、和谐、节奏等;在版面安排上要讲究疏与密、虚与实、图与文、标题的大小、栏目的安排以及印刷过程的色彩处理等等。此外,版面的布局还要考虑新闻体裁的多样性;表现手法上的多样性;文字风格上的多样性;语言表达上的多样性;结构安排上的多样性等等。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报刊设计竞赛、新闻专题制作竞赛,学生从美学角度对版面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加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他们崇美的新闻追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追求美的时代。按照美学的规律改革新闻教育,培养未来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是每个从事新闻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培养学生求真的新闻素养、向善的新闻诉求、崇美的新闻追求,才能要让其在未来勇攀新闻事业高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