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引子
这几年,连线报道以其时效性强、现场感强而被广泛使用。但连线报道是记者与主持人共同完成的访谈式报道,与传统的报道形式不同,主持人的作用非常突出。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主持人是连线报道的主导
大家知道:所谓连线报道就是指广播电视记者在新闻发生地用电话接通直播室,直接向听众报道新闻的一种形态。它与文字报道、录音报道和录像报道不同,文字报道、录音报道和录像报道都是记者独立采写或采制的新闻作品完成后,交给主持人播报出去。而连线报道是一种直播报道,记者必须通过主持人的引导才可以完成整个报道。也就是说:"连线报道是以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和主持人的直播间提问两者互动进行的一种报道形式。"(酒杰《广播连线报道中主持人的作为》,见 《新闻知识 》 2010年4期)
但是,主持人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问,主持人在连线报道中扮演着多种角色。首先,主持人是编辑思想的外化,好的主持人能很好地体现编辑意图,并将编辑的意图进一步完善。其次,主持人直接与前方记者进行交流并现场直播,各种新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主持人必须有随机应变的本领。第三,连线报道的主持人实际又扮演者听众代言人的脚色,问什么?怎么问?都要设身处地地为听众着想。
在连线报道中,主持人贯穿连线报道的全过程,从连线报道的引入,到连线内容的层层挖掘,连线时间的把握,一直到连线报道结束,都要有主持人来把控。可以说是主持人在主导着连线的进程,是报道的主导。而连线报道中的记者,是连线内容的提供者,是连线报道的主体。
二、 主持人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精心设置引语
在每一个连线报道开始,主持人都要有一个引语。有经验的主持人往往精心设置悬念,吊足听众胃口,为记者报道做好铺垫。比如:"长丰县宾馆前天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而且四人都是县级领导,备受关注。合肥台记者储蔓得到最新消息:火灾原因已经查明。我们就来连线合肥台记者储蔓,听听她的报道:"(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午间新闻广场》2009年1月8日)
一场大火,一死三伤,而且都是县级领导。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听众当然感兴趣。又比如:听众朋友,安徽台记者陈晨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大学生毕业半年以上仍没有就业的,可以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优惠政策。我们来连线陈晨,听听她的报道:(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午间新闻广场》2009年3月27日)
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出台有关政策,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那些毕业生及其家长一定会高度关注。这个连线引语不是从会议着手,而是从听众的关注点切入,能不引起听众的侧耳细听吗?
2、 挖掘听众感兴趣的问题
毫不讳言,记者报道是连线报道的主体。连线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报道的好坏。但主持人的引导作用不可小看,主持人提问能能问到点子上,并环环相扣,记者报道就会很舒服,听众也会很满足。反之,记者准备的再充分,记者报道也都会大打折扣。
去年7月28日,南京市栖霞区已停产的原南京第四塑料厂厂区发生可燃气体管道泄漏爆燃,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作为近邻的安徽,自然十分关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午间新闻广场》在第二天连线了江苏台记者陈凌云,我们来看主持人的提问:
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事故的最新进展,好吗?
好的。截止到目前,我了解到,事故造成10人死亡,120个住院治疗。。。。。
我听说南京市民现在也是非常踊跃地在献血,救治伤员是吗?
是的。。。。。。
真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消息!那么这个事故的原因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呢?
是这样,事故的原因基本上已经查实了。。。。。
嗯。那我们都知道,化学物质在燃烧时灰产生很多的有毒气体,那目前的事故现场是个什么状况呢?
刚才你说的这一点,也是当地居民特别担忧的。。。。。。
受爆炸影响的附近居民的生活安置情况怎么样呢?
爆炸点附近的宾馆腾出了很多的宾馆包间。。。。。。
这个连线报道受到台领导的表扬,称赞主持人的提问"能抓住听众最感兴趣的问题,层次分明"。
如果主持人偷懒,该问不问,或者主持人提问不合适,常常会给前方记者带来麻烦,引起记者的不满。主持人应该尽力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3、与记者互动
连线报道中,主持人并不是一味地提问,有时候还要与记者进行互动交流。比较常见的是语气互动,"喂"、"对"、"好的"、"接下来"等等。只要主持人放松心态,这种语气互动一般都会自然呈现。
还有种互动是情节互动。需要主持人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比如:曾获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电视优秀消息的《天路之旅,走进西藏》有这样一段连线报道:
主持人:听众朋友,接下来我们再次接通本台随车记者的电话,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是否已经到达了拉萨火车站。喂!
记者:主持人,喂,你好,我们的火车已经穿过了拉萨河特大桥,已经缓缓的进入拉萨车站了,现在所有的乘客已经......你听到了吗?
主持人:我听到他们已经欢呼起来了。
记 者:他们已经很早就在车窗旁边期待了,大家都已经很早把行李收拾好,就是为了等待这时刻的出现。现在我通过这个车窗看到很多工人在向我们招手,他们是在欢迎我们。在这48小时以来,正堂列车没有一个人因为高原缺氧而提前下车,全部都平安、安全的抵达,我看见很多当地人穿着少数民族服装,手牵着哈达在想我们挥手。
在这段连线中,前方记者为主持人提供了足够的背景声,并以提问的方式,对这一信息进行确认。这里,记者临时变成了访问者,主持人则变成了"谈话者"。
又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进中国》特别现场《走进成都》中的一段连线报道:
记者:陆晗,其实就在31年以前,也是在这一河段,还曾经出土过李冰和另外一尊无头石像。
主持人陆晗:对,我们都有记忆。
记者:对,当时在1974年出土的时候,李冰石像身上还有一段铭文,写了一个"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所以当时,人们就理所当然认为李冰和当时出土的那尊无头石像就是"三神石人",因此这31年以来,大家一直在寻找第三尊。但随着近期这两尊无头石像的出土,"三神石人"的说法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在大家就认为这个三尊无头
的石像才是真正的"三神石人",李冰就不在其中了。同时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三个石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主持人:现在又不清楚了,又成了一个谜。
记者:对,现在大家就在猜测,有可能是大禹,有可能是四川治水比较有方。当然这一切都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进中国》特别现场《走进成都》)
这段连线报道中,主持人与记者之间的互动比较好。好就好在主持人以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记者进行了无障碍的专业对话。主持人一句"现在又不清楚了,又成了一个谜。"既是对记者谈话的高度概括,又为记者进一步报道拓展了空间。
4、以感谢结束
作为一个完整的报道,需要有一个结尾。连线报道的结束多是以感谢记者的辛勤工作结尾的。比如:《天路之旅,走进西藏》中最后两个连线报道的结尾:
"主持人:好的,郝毅,谢谢你给我们从拉萨火车站发回的报道。"
"主持人:成都到拉萨的首发列车已经准点到达了拉萨火车站。两位记刘心还有张亚娜,你们辛苦了。我们第一报道小组的 记者郝毅正在站台迎接你们的到来,谢谢你们,再见!"
应当指出,结尾看似简单,却需要主持人高度重视,不仅要表达完整,而且要体现出自己的真诚。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要将报道记者的名字点出来,这既是加深听众记忆的需要,也是主持人代表媒体感念前方记者辛勤工作的体现。
对一些身处险境的连线记者,主持人还要说一些"注意安全""注意休息"一类的话,这既是主持人自我情感的自然流露,也代表着媒体对前方记者的关怀,更是受众情感抒发的客观要求。
三、 主持人要有备而上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持人在连线报道中责任很重,任务很多。也就是说,连线报道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但我们的新闻主持人队伍整体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都是录播的。当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已经大红大紫的时候,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还担当着"播音员"大任。采编播的严格分工限制了播音员的发展。所以,当新闻节目改成直播时,很多播音员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尤其象"连线报道""新闻话题"这种需要直接与记者、听众交流的节目,很多播音员还望而却步。
那么,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我觉得,很多老播音员以及新主持人要有针对性的充实自己,上节目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加强新闻修养。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国情、省情甚至县情,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一条新闻的价值大小。这是做好连线报道的基础。同时要了解新闻的构成要素,提问时才能有针对性的补差补缺,从而完整地把新闻挖掘出来。其次要了解听众,做听众的知心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听众需求的角度着想,从听众的角度挖掘新闻、报道新闻,才能真正适应听众的多方面需求。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主持人,在做连线报道之前,要尽可能地与记者沟通,了解新闻的大致情况,了解记者采访的大致情况,这样,在与记者连线时,才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