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如何策划地方电视台法治栏目

2015-08-27 13: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文章以\"如何策划地方电视台法治栏目\"为论题,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和观众的视听需求,分别从社会环境 、栏目定位、栏目名称、栏目宗旨、栏目选题、\"六性\"要求、可行性预测等方面大量运用举例、说理、引用等论证方式进行论述,在提出了定位准确、名称得当、宗旨明晰,形态多样等分论点的基础上,最后加以概括总结。

关键词:
  近几年,电视台法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全国40多家卫视几乎三分之二的开办了法制节目。纵观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优秀的法制节目均已成为各台的"顶梁柱"。有些省市级电视台,像黑龙江电视台、湖南长沙电视台等甚至开设了专门的政法频道。不难看出,法制栏目已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了
  法制节目的"热销"与"风行",引起广大电视人的特别关注, 许多市县级电视台也纷纷筹办"法治节目"。下面我就如何策划、办好地方台法制节目谈几点意见。
  认知社会环境。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加快,法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确定为基本治国方略后,法律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因此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对于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同时又是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理应扛起"普法"大旗。地方电视台是地方的窗口和形象,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展示案件,解析法律、法规,更能引起当地观众的视听欲望和情感共鸣,因此宣传效果更佳。
  定位务求准确。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灵魂,准确而清楚的定位是一个节目能否拥有生命力的关键。当今世界,信息业发展迅速,可供受众选择的信息源越来越多,作为相对成熟的现代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正由"广播"向"窄播"发展,因此准确的栏目定位可引锁定部分观众,为栏目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法治栏目的定位概括的说是以追踪报道法律、法规事件,析理说情,传播、普及法律知识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地方因素和受众因素的影响,不同级别、不同区位电视台的法治栏目定位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举案说法为主,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和《经济与法》等。二是以公安题材为主的,如贵州电视台的《法治在线》等。三是以法律故事+嘉宾+观众群+演播室的形式为主,如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为地市级电视台的法治栏目从内容上讲首先应该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专题节目。栏目要紧扣本地法治进程脉搏,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立场关注法治领域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事件,宁可小而精。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节目与生活的水乳关系。
  固原电视台从2008年创办《法治固原》栏目以来,始终遵循"以公安题材为主,及时追踪报道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颇能引起社会反响的案件,边叙述案件经过,边剖析法理"的定位原则,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六盘山区的法治进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尤其在"五五普法"进程中,社会反响良好。
  名称必须得当。栏目名称就像渔网上的纲,是对栏目内容和形式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栏目的"统帅"。纲举目张,只有拉起"纲"这条大绳,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各个"目"才能张开,所以恰当的栏目名称可让人对栏目内容有更多的认知。
  法制栏目的核心是"法",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电视台的法制栏目名称都包含"法",并以法为"重心",但因节目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不同,栏目名称则"各有千秋"。中央点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重在"述说评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法治视界》以"视界"为"法治"的外延,汇集全国各地法治节目,强调整和。大多数地方台由于受"取材"的限制,栏目名称不求"专",而尽可能"宽",多以《法治(法制)在线》或《法制XX》(XX为地方名)命名。在"法治"和"法制"两个概念中选择那个更好?我主张选择"法治",理由是"法制"属名词,动态元素较少。
  名称是法治栏目的灵魂和旗帜,最要紧的是它的外延必须清晰,内涵一定要丰富,象《与法同行》、《法界纵横》、《法治时空》等都可以选择。
  宗旨一定要明晰。宗旨是指主导思想和旨趣,就电视栏目宗旨而言,包含办节目宗旨、服务宗旨和经营宗旨等方面。各家电视台法治节目只因涉足的领域不同,肩负的使命不同,所以服务宗旨也不尽相同。中央台财经频道《经济与法》是一档以"用案例说话,推进中国市场经济规范进程"为宗旨的专业经济法制栏目。它关注中国经济领域的矛盾和纠纷,服务的是社会经济领域。重庆台的《拍案说法》关注的更多是百姓生活和百姓故事。
  法制栏目无论那种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法律知识传播,案件追踪报道,案例案情分析,法律援助、法制时评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彰显法治震慑力,弘扬法治精神,努力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选题要贴近生活。现代社会,物化现象严重,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自然,转向基层,生活化的艺术作品日渐成为人们的的所爱。面对央视、省级卫视等强大的竞争对手,地方电视台要办好栏目,选题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给普通百姓以教育,给普通百姓以指导。
  地方台法治节目大多以公安题材为主,几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几百起甚至上千起案件,我们的节目不可能一览无余。这就要求选题必须具有代表性,选择的故事和现象必须真实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现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每期都讲述一个案件故事,2010年2月3日播出的《会说谎的手机》,讲述了一个关于 "手机变号诈骗"的案件,让人为之一惊,给广大手机用户和移动电话运营商敲响了警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有关子女赡养老人问题、家庭财产继承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普通群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拍案说法》首选题材。
  在贴近生活的同时,务求挖掘案件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更深刻的社会问题。通过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实施,体现法治节目的个性特征。2009年9月固原电视台《法治固 原》栏目播出的一篇题为《花季少年因私怨毒杀同窗》的报道引起社会较大反响。节目通过情景"再现"了初三学生董某因嫉妒心理和琐事纠纷而产生报复心理,最终走上投毒谋害同窗的犯罪道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缺失导致个别青少年心胸狭窄,性格孤僻,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包容心和正常的竞争意识,最终走向极端。
  贴近生活还包含选取生活中的典型,采访对象应是"这类人"的代表,是一个"这个"。通过深入发掘他的生活与梦想,成功与失败、面对与逃避、坚持与放弃等各种矛盾,析情析理,不带任何偏向和功利,让观众在冲突中体会真情,让真理在冲突中彰显。
  栏目可行性预测 在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民众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的当代社会,电视法制节目同其它媒体的法制专栏一样,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次,随着摄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节目的陆续开播,栏目组将同公安机关、政法部门建立起融洽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培养出一大批固定的收视群体,这些都将为法治栏目的创办打下良好的合作根基和群众基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