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清华(1989-),女,江西赣州,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摘要:在唐皎然和明胡应麟的点评之后,历来大家都认同陈子昂《感遇诗》是对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继承。近来,也有人认为子昂《感遇诗》的直接来源是《古诗十九首》,还有少数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或明或暗地提到子昂《感遇诗》与左思《咏史诗》的紧密联系。比起《古诗十九首》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光阴易逝、生命多艰的悲叹,以及阮籍《咏怀诗》的幽微难明,毋宁说提倡风骨的子昂诗与左思风力有更直接的关联。
关键词:陈子昂;《感遇诗》;左思;《咏史诗》;接受
中唐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说:“子昂《感遇》三十首,出自阮公《咏怀》。”明代胡应麟《诗薮》中也说:“子昂感遇,尽削浮靡,一振古雅,唐初自是杰出。盖魏晋之后,惟此尚有步兵余韵。”由此,后代的评论差不多就一致认定子昂《感遇诗》源出于阮籍《咏怀诗》。的确,在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和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中,作者都是用五言诗的形式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抒发他们身处乱离时代的苦lunwen. dylw.net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闷和没有出路的悲哀。在诗中,他们多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描绘一种孤独而忧伤的情调,二组诗之间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后来也有人指出子昂诗与阮籍诗的关系,与其说是继承,倒不如说是革新。而认为子昂诗源出于《古诗十九首》,则追溯的太远,二者关系显然疏淡了。
以下分两部分对文章观点进行论述:
一、对主流观点的不同意见
前文已经说到,子昂诗与阮籍诗的关系,与其说是继承,倒不如说是革新。陈子昂在初唐柔靡的诗风之下,着意革新,有意追步建安之风,效仿正始遗音,以阮籍诗的成就,他确实是子昂学习的对象。但两人所处时代环境的差异,和性格上的差异,造成了两人在诗歌创作以及诗歌艺术风格上的迥然有别。
阮籍处于魏晋易代的黑暗时期,眼见魏氏的衰颓和司马氏的残酷,他无可作为。虽佯狂全身,却“口不臧否人物”,谨小慎微,性格稍软弱而十分谨慎。于是他的诗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隐晦难明,即刘勰所说“阮旨遥深”,第二个显著特点便是深深的哀愁,几乎每篇都带着沉沉的悲哀,如余冠英说“他的苦闷太深沉了,发为文章不免反复零乱”。而陈子昂却处于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之间的上升阶段,虽武则天也大兴告密之风,信用酷吏,朝政一度黑暗,但这个时代总体还是显示出盛世的勃勃之气。作为时代的先驱,陈子昂比任何人都更自觉地感染了时代的气息,并且他自身的性格也属于豪侠一类的,他的诗歌即使吟诵着一股悲情,也呈现着一种自信自强的悲壮之美。
《咏怀诗》集中地写诗人嗟叹人生、感时忧世、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整个诗集的感情基调是悲哀深沉的。《咏怀诗》其一是典型代表: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独自吟唱,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有股深沉巨大的忧愁,这忧愁不知从何而来,也无处可排遣。一段压抑又压抑的吟唱之后,忧愁不得发泄,诗人只能哀哀地将它收回自己的怀抱,苦苦地咽下满腔哀愁。即使是回顾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到最后也都浸满悲哀,如其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咏怀诗》对现实政治是唯恐避之不及,《感遇诗》却大量地写现实政治,抨击武则天时期的种种弊政,如其lunwen. dylw.net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三、其九、其十九等等;且其诗歌往往还是其谏议的延伸,虽用了比兴以寄意,但用意却很浅显,处处显示出诗人的愤愤不平之气,整组诗歌的表意显得大胆锋利,已有现实主义诗人“唯歌生民病”的做派。根据彭庆生的论断,《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实多作于归田前后,乃至归田之后,但他幽居山林,却心系朝堂,对世事始终难以忘怀。如其七: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他身处山林,却仍然忧心世道日衰,莫识高洁,流露出对现实的深刻不满,似乎还盼着谁来赏识他这个“巢居子”,建功立业之热情尚不能熄灭;其二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也透着强烈的不甘和勃勃的生气。
如马军国所言,在阮籍《咏怀诗》中,始终都徘徊着一个孤独惧祸又狂傲放达的形象;在陈子昂《感遇诗》中,却回荡着一股人生难遇的不平之气。《咏怀诗》虽然凸现了一个放达的诗人形象,但诗人采取的避世的人生态度,却又使整个作品的基调显得十分低沉;相反,《感遇诗》虽然也抒发了人生难遇的抑郁之情,但却更多地表现出诗人渴望为世所用的蓬勃朝气,已经初步具备了盛唐诗歌中那种刚健、壮大的气象。在《感遇诗》和《咏怀诗》的标题上,一开始就已显露出它们在遵循的创作原则上的分歧,《咏怀诗》主要采用了“诗缘情”的创作原则,所以重在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态度;《感遇诗》则采用的是“诗言志”的创作原则,它不仅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且还注意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进一步表现个人对社会的热切关注。
《感遇诗》中表现出的要求建功立业的精神,“梗概而多气”风骨、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显然是对阮籍《咏怀诗》幽微难明风格的革新,而非简单的继承能够做到的。
二、子昂《感遇诗》对左思《咏史诗》的接受
左思《咏史诗》八首被认为是古代咏史诗成熟的标志,而《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这就为子昂《感遇诗》的借鉴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他的《咏史诗》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
然不同。陈子昂身处武周的黑暗统治下,同样对现实极度地不满,抗拒当时柔靡的诗风。两者所处的时代士风有着高度的相似,并且两人都有着刚烈的性情,都奋起革新,因此两者在诗歌艺术上的一致也在情理之中。
(一)抒怀主人公的塑造
左思少怀高志,自恃才高,急切想展示自己才能,做出一番事业。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也经常展现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少年形象,如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年纪轻轻,才学卓异,满腔报国之志,又胸次磊落,功成不受,这是诗人塑造的抒怀主人公,也是诗人自况。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在这组诗中表露无遗。如此一个自信满满,超脱不群的义气青年形象贯穿在整组诗中,如其六:“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等。
与左思相似,陈子昂在其《感遇诗》中也塑造了一个对自身才能极为自信的抒怀主人公形象,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其二)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其十一)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其三十一)
子昂在诗中以幽兰杜若、鬼谷子、瑶台树自喻,颇有一股“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自珍自重;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则颇有曹植《白马篇》中幽并游侠儿之风;又其二十四“高lunwen. dylw.net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嘲讽权贵们智小谋大,力微任重,与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实在是如出一辙。
左思和子昂在他们诗中所塑造的志气高昂、意气风发、极其自负的抒怀主人公形象,使得二者诗歌洋溢着一股蓬勃的朝气和冲天的豪气,也使得二者诗歌有了浑然天成的交集。
(二)“诗以怨”的发挥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自此以后,“诗以怨”便成了我国古代诗文的一大传统。“怨”是指“怨刺上政”,即仕人以诗文的形式向君主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希冀通过“怨”来达到影响“上政”的目的。在左思和子昂的诗歌里,“诗以怨”的功能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钟嵘评左思诗“得讽喻之致”,可谓十分恰当,并且也同样适用于陈子昂之诗。
左思的《咏史诗》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诗以犀利辛辣的笔调抨击了当时的门阀制度,深刻揭露了现实的畸形,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讽刺统治者不能及时选贤授能,怨刺之意显露无遗。其七的“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简直把历代昏庸君主都骂了个遍!
无独有偶,陈子昂在其《感遇诗》中也继承了这种大胆直白的讽谏。归田之前,子昂的诗往往和他的谏议是相互补充,相互生发。如其四: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此处虽借用典故,但写的锋芒毕露,让人很容易就明白他在指责武则天大规模诛杀宗室贵戚一事,与其《答制问事八条》中请求安抚宗室子弟内容一致;其十二: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此诗与子昂《谏政理书》、《谏用刑书》及《谏刑书》相阐明,指责武则天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残害无辜一事,写得很是愤然不平。此外,其十六、其二十九等等尽能轻易对应他的上疏,尽能轻易明了他所讽喻之事,可以说,他的这些诗篇还是他写给统治者的奏折。与他在朝直谏的作风相呼应,子昂的诗充分发挥了“诗以怨”的功用。
(三)左思风力与子昂风骨
左思是西晋时人,西晋诗风整体已开始走向柔靡,而左思的诗风劲挺矫健,豪迈高亢,被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因此可以说,左思的诗风其实更接近于汉魏风骨,“风力”二字也可以说是等同于“风骨”二字。陈子昂所处的唐初时期还是齐梁萎靡诗风的延续,“风雅之道,扫地尽矣”。针对这种弊病,陈子昂刻意革新,追思诗骚传统和汉魏风骨,提出与时风迥然相异的创作主张,即兴寄说和风骨说。他所倡导的“风骨”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之声”,也是刘勰所说的那种豪迈悲壮,“梗慨多气”的情调,与左思风力可谓一脉相承。
如上所述,左思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等诗句都写得直白质朴,愤慨极深;陈子昂“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等诗句同样写得言简意赅,梗慨多气。归结而言,二者的诗歌总体都呈现一种言简意赅、锋芒毕露、质朴自然、绝少雕镂的风格。勿怪有人批评陈子昂诗“粗率浅陋”了。
小结:生于西晋的左思和生于初唐的陈子昂,一个在齐梁诗风的前头,一个在齐梁诗风的尾;一个力排渐已萎靡的晋代诗风,一个力挽深陷齐梁柔靡诗风的时风,不管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诗歌真的不可缺了筋骨,他们两位诗人都选择了向汉魏风骨看齐,思图以汉魏风骨之强济时风之弱。两人所面对的时代弊病相似,一生仕途的坎坷经历也相似,性情才气也一致,众多天然的共同点,让后者对于前者的继承接受变得自然而然。(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彭庆生:陈子昂诗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
[2]李壮鹰:诗式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3]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