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侗族作为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侗族村寨中的公共景观与空间环境具有完善和谐的艺术魅力,湖南通道的侗族村寨在其不断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完善的公共景观体系。
芋头村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距县城9km。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全寨182户,该建筑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建筑沿山谷层层布局,很自然地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民居模式。芋头村独特的村落空间布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侗族传统聚落的研究有高度的价值。
一、芋头村寨历史背景
芋头村最早是杨姓的祖先由江西太和县迁出,经过“衡州”至“靖州飞山”后,顺渠水及其支流双江河“沿江而上”,其中经过了江口、黄柏、琵琶,最后辗转至芋头界,并在此定居。村寨中主要姓氏是杨姓,还有后来从附近的塘豹、古伦等地迁入的龙姓、粟姓,另外还有几户袁姓和熊姓居民。
二、芋头村寨选址及发展过程
为什么该村寨取名为“芋头村”?其名源于它最初建寨选址是在形若山芋头的“芋头界”。村落的生长过程是从芋头界沿山坡向谷地慢慢发展,形成由高而低层层依山盘旋而下的村落形态。现今的村寨是由三个组团构成的,牙上寨、中寨以及下寨。由于芋头村位于山地峡谷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耕地,故建寨首先选择芋头界顶,同时,由于山脊所对的方向是东面,利于接受阳光。随着人口的增长,村民逐渐往半山和山坳聚居,而后,发展到山脚芋头溪边,芋头溪成为村落在谷地发展的轴线。沿着芋头溪,又先后形成了溪北和溪南两个定居点,即中寨,距离寨门最近的下寨则最后才形成。
三、芋头村寨风水观
侗族村寨选址强调“风水”的理念,因此造就了侗族村寨良好的景观空间格局,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结构特征。侗寨就整体布局而言,它的村落环境与自然生态是吻合的,村内村外的环境空间也是优美的。在侗族人看来,延绵起伏的山脉可称为“龙脉”,山脉遇溪流、平坝而止之处可称为“龙头”,“龙头”面朝环绕的溪河和开阔的平坝,背靠起伏跌宕、来势凶猛的“龙脉”,村寨建在这样的“龙头”上,侗家人将此称为“座龙嘴”。再在后山蓄古树青竹形成风水林,以镇凶邪;在溪河上建造风雨桥,以锁财源。在这样风水观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地理空间模式被侗族人认为是村寨的“风水宝地”。芋头村寨是典型的多鼓楼内聚向心式布局,村寨布局形态呈带状依山体展开,牙上寨、中寨依山而建,下寨沿山脚让出中部的空间以纳气流,保证村寨空间的气韵流动。三面风水林环抱,形成沿“龙脉”分布的组团状的聚居空间和复合型村落空间形态。
四、芋头村落空间构成
芋头村寨通过形式不同,富有情趣的多层次空间,在内聚向心的结构秩序目标下,依据一定的方向性,构成了既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空间环境,它们由聚落边界和村寨内部空间要素组成。
(一)边界景观空间要素
侗族村寨的边界明确了村寨的空间范围,寨门、风雨桥等要素起到边界的界定作用,是村寨内外空间的沟通与过渡。
1.寨门。寨门是侗族边界构成要素中的重要节点,它设置在村寨主要出入的道口上,最初具有防御及通风报信功能,现已进一步扩展到在意念上加强聚落群体的地域识别性和民族凝聚力。芋头村的寨门位于山体转弯处,每经蜿蜒的山路,到达寨门后,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风雨桥。侗族风雨桥建造在村寨中村头寨尾的出水口处,也有少数的风雨桥建在穿越村寨内部的水面上。风雨桥既有方便交通、利于休憩交往的使用功能,又是村寨地域常见的界定要素。芋头的风雨桥造型朴素,与绿树、青山、碧水共同映衬村寨,构成良好的景观节点。
(二)村寨内部空间要素研究
以边界作为起点,侗族村寨主要由大量的民居组团空间、自由布局的水空间、位于秩序焦点的鼓楼中心空间以及穿插联系的道路空间等共同构成层次丰富的内部空间。
1.鼓楼。侗寨的活动室以鼓楼为中心展开,鼓楼是侗文化圈最具特色的公共建筑之一,是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公共场所。芋头村共有4个鼓楼,每一个鼓楼的结构、造型均不同,随着村落的变迁分布于各寨之中,鼓楼的位置,对于侗族聚落的空间构成,有一定的代表性。
1.1龙氏鼓楼:位于芋头界顶,是进入芋头界顶组团的必经建筑,有“寨门”的含义,同时,它以平实简朴的形态,成为兼凉亭、集会的场所,与旁边的古井、土地庙共同构成亲和、聚气的村寨公共空间之一。
1.2牙上鼓楼:在芋头界的半山坳口,以高脚的干栏式建筑为特点,鼓楼外侧悬空而建,成为绝佳观景点的景观中心,使村寨空间因此有很好的灵动感。
1.3芦笙鼓楼:用类似塔的形象矗立于中寨核心,9重檐,在结构和造型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是中寨村民的集聚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中心。
1.4田中鼓楼:正方形5重檐,位于芋头侗寨入口处的田中心,有着醒目而显著的空间界定作用。
2.水系串联的村落空间。侗族特别注重水空间的营造和利用。芋头溪贯穿侗寨,既是自然的泄洪通道,又是灌溉系统。在路旁梯级布置的十几处鱼塘巧妙地起到了减慢洪水流速和蓄水的作用。同时科学地利用了自然式洁污分流系统,将水统形成灵动的村落水空间。芋头水溪以其优美的形式创造出丰富的立体空间层次。水塘是侗寨水系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芋头村大小水塘,穿插于密集的居住组团空间内,调节建筑空间的节奏。塘内养鱼,既调节了小气候,又方便了生活。散落于寨中的水塘使房屋保持了一定的间距,有助于采光通风,既可成为防火隔离带,又是消防水源。
3.道路形成的村落骨架。芋头侗寨道路程枝状分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空间节奏与层次,同时,它还是各空间内部与各空间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作为一个介入其他
空间的因素,调节了组合的疏密、强化了层次的分明。
侗族强调占用有力地形,营造适宜人生存和发展的有利空间环境,试图努力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空间,无一不体现其“天人合一”的宇宙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斐.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2]蔡凌.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范俊芳,熊兴耀.山水村落——芋头侗寨的村落景观空间及价值研究.[J].华中建筑,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