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感的现实
在85新潮的推动下,“国油版雕”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纯艺术门类经历了创作方法、创作观念上的革新,固有边界逐步消解并重新扩容定义。影像、装置等全新的表现手段渐渐进入艺术家的视野,经历了模仿、实验以及本土化尝试的过程。美术的当代化进程日趋加速,由此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大发展时期。
在这样一个百艺待新的背景下,传统陶瓷艺术亦经历了西方美学的强势渗透与冲击,并逐步剥离成几种表现形式。千百年来陶瓷的发展又以陶瓷绘画为主流。有的固守传统陶瓷绘画的造型法则与技法,有的机巧移植设计构成、现代纹饰来与传统元素进行适度的融合;也有一小部分以进行技法或是材料实验为主。尽管如此,瓷上绘画在现当代发展历程中总给世人造成一种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冥顽不化的形象。通过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横向对比,众人皆以为达到这样的程度远远不够。有时这种不满,并非罗列出诸多繁琐工艺、技法、流程或是强调材料画种之间的差异性就可以遮羞的。我们不禁质疑——究竟是什么延迟了陶瓷绘画的当代性进程?
现如今大部分创作人员还是以简单的工艺美术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普遍无法对接如今的文化生活,也难以构筑出适用于当下创作的理论基础,缺少瓷画领域中的高屋建瓴式的批评研究,那些滞后孱弱的理论难以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造成陶瓷绘画发展的自觉性、自发性严重不足。再加之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击,也起了不利于瓷画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艺术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也能够将艺术创作导向趋利性的深渊。
根据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得出,偏向工艺美术范畴且有大师头衔的陶瓷绘画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拍卖成交价远远高于略有创新的陶艺类作品。通过近年来陶瓷绘画的市场表现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作品成交状况相对稳定。正是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中,艺术家们创作保守,“动脑子的卖不好,不动脑子的卖得快”的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创作方向。艺术界的功利性日益严重,普遍将销售成绩与艺术成就挂钩且视为正相关关系。这也给原本就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的陶瓷绘画在发展方面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严重缺失致使消费群体在审美情趣方面普遍处于较低层面。这样的消费群体具有盲目性、冲动性等特点,由于缺乏正确且独立的审美观,容易受到诱导与盲从,加之一条道走到黑以及从众消费的心理,从而形成陶瓷绘画市场与学术发展相斥的畸形生态。
就现阶段一般意义上的陶瓷绘画来看,在陶瓷工艺的传承性上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如今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只有能参与到顶层文化的架构才有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有能力构筑补充当下的精英文化,而不是在此时此刻失位失语。尽管艺术需要自然生发自由生长的环境,但按照现行固有模式任其自由生长就能够等到复兴发展陶瓷绘画的那一天,那就彻底错了。
二、泛陶瓷绘画
如果想要陶瓷绘画不坐以待毙,就得主动出击,自觉发展。在此之前得结合当下陶瓷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拓展陶瓷绘画在概念上的外延,将一般意义上的陶瓷绘画延展至“泛陶瓷绘画”范畴。以下的所提到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将其归纳为“泛陶瓷绘画”。
“文革”结束后,文化经济逐步复苏,同时艺术加速介入公共空间,许多大型壁画、浮雕兴建于各大地标性建筑、广场、机场、主题性公园里或是置于其周围环境之中。陶瓷作为公共艺术中重要的材料媒介参与到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里,与公众互动交流。尤其是陶瓷绘画装饰的特点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舒展机会。以往陶瓷材料的艺术作品往往在阅读方式上受制于尺寸,审美体验受到了极大的局限。这些大尺寸的公共艺术作品延展了陶瓷材料的表现力,将原本作为传统手工艺的陶瓷绘画带至一个全新的领域。当然公共艺术也会受制于陶瓷的材料局限性,例如其易碎性、釉上装饰的抗腐蚀性较弱,致使在户外壁画墙面中使用极其慎重。相较于釉上,釉中、釉下和高温颜色釉在抗酸雨腐蚀、防日照方面表现相对稳定,更适用于户外环境。所以现在保存较完整的陶瓷壁画中,有相当数量的青花和釉下五彩等装饰性壁画作品。
光洁的表面、流畅的青花纹饰、典型的窑口造型移植于树脂、金属、木器之上,这些设计类产品已然司空见惯。有些非陶瓷材料但带有陶瓷表面装饰特征的仿陶瓷绘画的工业设计作品也可划为泛陶瓷绘画范畴。尽管材料发生了变化,但该物品的审美原则依然遵循了陶瓷材料的审美原则,以致它们在审美情趣上的通道是基本相同的。这类设计将其他材质的美学特性糅合固有的陶瓷视觉经验以达到仿真或是混搭的装饰效果,这些经验也会通过相同的通道反哺陶瓷设计语言。
时下的当代艺术也多有借用陶瓷绘画手段的作品。有些现当代造型语言的雕塑类作品表层装饰绘以极具传统代表性的青花粉彩的龙纹、植物纹饰、山水、花鸟、人物等,也有的刻意绘制成光怪陆离的形态以别于传统绘画惯用的诗性美学的表达方式。这些作品的材质可以是陶瓷的,也可以是非陶瓷的。另外还有许多版画、油画、漆画的作品借用陶瓷视觉语言用以实验,以求拓展本画种的绘画语言以及画面的表现力。当然还有许多大型陶瓷材料的装置也有些部分用到了陶瓷绘画。所以就陶瓷绘画本身与当代艺术的关联性来说还是有其积极作用与较强利用价值的。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在此我们还要将其区别于古时国画起初对瓷画介入时的情形——即要认清当下当代水墨对瓷画介入时,理应避免就形式上的简单模仿,要找到材料间在深层次上的情感共鸣。陶瓷绘画语言逐步介入多媒体及实验艺术领域,从而使陶瓷艺术在发展上更贴合时代需求的发展步伐,这种样式的艺术拓展也是陶瓷绘画发展的另一面相具体实践的体现。
三、陶瓷艺术学术重构
一个艺术门类要想发展好,固然离不开其学术领域的强力支持与批评。从对过往历史的梳理、现状的严谨分析及未来走向的预测,都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家思考的方式方法、研究方向,甚至是具体的艺术创作。所以说,陶瓷艺术要向前发展,理论支撑极
为重要。如果说陶瓷艺术病了得治。那么最先需要治疗的应当是学术理论方面。陶瓷艺术的学术体系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切入全新的视角,当然在切除恶性的伪学术上也要准确、避免拖沓。
陶瓷艺术现阶段的学术探讨相对封闭,有意避开与主流学术的交流。这既是源于其学术上的不自信也是其理论架构脱离时代的体现。历史反复的告诫我们,闭门造车和盲目的自我辩述带来的只能是滞后。作为一位优秀的批评家在学术研究上应当站在时代与专业领域的前沿上做学问,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学术胸怀积极参与到主流学术的交流及社会事件的探讨之中,构建直至完备学术体系,指引陶瓷艺术健康发展是义务和也是责任。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自我修炼。
一个行业或者说是一个领域的高度直接和该领域的批评家群体的学术素养息息相关。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就表明学术理论只是批评家的事情,和艺术家群体丝毫无关。正相反,艺术家既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更应当是学术的直接参与者。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有明确的学术方向,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作品不难看出如今的艺术家在具备一定塑造能力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独立思考与个体化经验的表达。艺术家除了需要创作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需要被引导,引导的是陶瓷艺术家逐步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世界感知的敏锐性。这也是他们能否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家中最关键的一个素质。通过观察、梳理、分析一部分陶瓷艺术家与他们的学术主张,不仅看到了该领域近年来的希望,同时也根据作品的社会回馈情况不断调整将来的创作方向和完备其学术构架。
四、官方与私立机构
看似艺术家、批评家、美术机构各司其职就能够使行业健康有序,其实不然。目前商业与市场对艺术已经有了较深的介入,艺术品产权的拆分和艺术家商业价值的不断挖掘,表明整个行业已经趋向于演艺明星的包装和推广模式,甚至在利益分配上都极为相似。这并非否定市场商业的介入。因此艺术市场对整个艺术生态的负面影响被严重低估,如今我们还在为其造成的不良后果买单。艺术的主管部门如果认为完全寄期望于少数优秀的艺术家与批评家就能够带动整个领域的变革与进步,显然是慵懒且不负责任的。既然有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存在,就应当在行政规划上做足文章、在制定政策方面多方听证。
现在的公立美术馆在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方面都已经建立健全,下一步可能得结合“大美术概念”朝着大型多功能美术综合体的方向发展,进而完成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聚合上的升级。这既是公立美术馆日后发展的方向,也是通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经之路。陶瓷艺术类别的公立美术馆更要紧随时代,在思想驱动上跟上国际步伐,才能在该领域短时间内进位赶超。
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商业画廊和私人艺术机构逐步成长、日趋完善。他们帮助艺术家构建学术体系,搭建艺术交流和展览平台;引导收藏家通过结合学术和个人偏好来进行系统收藏,以避免盲目投资和简单趋利的购买。也有部分艺术机构以通过进驻景德镇的方式带来了先进的艺术收藏、管理以及推广艺术家的理念。以北京千年时间画廊为例,他们通过在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开设分支机构和艺术空间,积累了在二、三线城市推广传播当代艺术,引导广大艺术爱好者去如何欣赏当代艺术、收藏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几年的努力,部分藏家已经懂得如何欣赏、系统收藏当代艺术;当地的艺术家也通过展览交流,启蒙了新时代的创作理念,收获了具有当代创见性的创作手段。这类职业机构的介入能给整个区域内包括艺术家创作、民众的艺术启蒙、收藏家的收藏投资提供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方法和专业的建议。随着千年时间艺术机构入驻景德镇,国际化视野和多年结合地域美术发展的经验,能够将先进的职业化艺术机构的运作模式带到景德镇,从而给当地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和有效地推动发展。
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投资人的投入,营运和收藏资金的来源也基本靠投资人募集。尽管国家在土地政策和文化发展政策上有一定扶持计划,仍难以从根本上帮助这些民营美术馆专业化正规运营,更别说在学术梳理上的建树与馆际间的交流合作了。除少数资本雄厚的民营美术馆能够正常运营外,多数民营美术馆的发展之路仍步履维艰。
我国陶瓷类民营美术馆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在业务上引导、定期组织出访欧美发达国家吸取他们多年的发展经验。景德镇民营美术馆在发展上的问题相比其他美术馆来说,更加突出与尖锐。归纳主要有三大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其一,景德镇有部分陶瓷艺术家打着民营美术馆的旗号,实则是仅仅通过开一个卖场用来展销自己的陶瓷,并无美术馆的实质功能。以前的模式是前店后厂,现在改为前馆后场,实际上也是换汤不换药。其二,多数景德镇民营美术馆都未在国家相关部门备案,也未取得国家审批。一些私人专营店直接取名某某大师美术馆或某某单位艺术馆,直接混淆了公众对卖场与专业场馆的界限。这类民营艺术馆并没有起到对社会公共教育的功能,也没有在专业领域方面有鲜明的特质。其三,从业者间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以致一大批学术低劣、藏品庸俗的收藏博物馆或是艺术家个人美术馆四处林立,不仅毫无价值可言,还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既然问题尖锐的提出,就必然有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以下罗列五点建议:第一,主管单位在审批民营美术馆的问题上,要在藏品品质、专业研究人员配备和场馆的硬件水准等方面从严审核。受限于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滞后、硬件条件落后、缺经费等种种状况,因此可对个别特点鲜明、立意新颖的美术馆,如有部分非关键性的指标未达标的机构可准许特批,并在将来给予专业指导及政策扶持。第二,组织相关的行业协会,比如民营美术馆协会之类的组织。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各馆际间交流的平台,还能将各具特质的民营美术馆进行详细分类,以便于有效管理、开展工作、提供业务指导。第三,将先进的美术馆学理论引入这些民营机构,从而提高管理层的专业素养。用新时代的眼光和标准来进行运营管理。第四,结合行业发展设立奖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民营美术馆给予资金和政策奖励。可以促进行业规范、增强竞争意识和美术事业的荣誉感。既然有奖励机制就要健全淘汰、退出、惩罚机制。对
不合格或违规的民营美术馆要求其限时整改,超出整改期限或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单位根据严重程度给予吊销美术馆资质,摘牌、罚款等惩处。第五,民营美术馆是对公立美术馆发展的有力补充,也是我国美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协力各部委给予资金、土地等政策性支持并将其落到实处,以避免口号式的空头政策。主管部门要在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时间上给予更多的耐心,协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营美术馆成长壮大,打造“大美术概念”以美育民、以美惠民。
结语
我国陶瓷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流变,一度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名片。近几十年来陶瓷艺术在我国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以致日渐式微并脱离于现实社会生活。景德镇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窑火减衰,这值得每一位相关从业者自省。尽管如此,总有许多人的执著让我们为之感动。再者千百年来历史、人文、民俗都与陶瓷艺术有着剪不断的纠缠瓜葛,让我们从情感上也无法忍心对其置之不理、任其飘零衰落。不论景德镇也好,宜兴、龙泉或其他产瓷区也罢,都应当把握丰腴厚重的历史资源和产瓷区便捷的优势条件来发展陶瓷艺术直至复兴。继承传统、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系统总结景德镇陶瓷艺术现代转型的成功经验,反思其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深入探究陶瓷艺术未来发展方向和再创时代经典的可能性。同时阐释分析陶艺创作与理论架构的关系再结合艺术商业化的契机,给当代陶艺发展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陶瓷艺术能够再次振声于世界。
(注:本文为2013年度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景德镇瓷上绘画的历史发展、现状调查及未来展望》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G2013171)
作者单位:孙晓晨雕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