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工笔画的“形”与“意”的表达

2015-07-20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工笔画的特点之一是严谨、细致、真实。这也使得大多数人认为,工笔画强调工“形”,写意画强调写“意”。同时也造成很多人的审美误解,包括一些绘画者,认为一幅工笔作品在形象的刻画上追求越细致、越具体、越真实就越好。照此说法,如果工笔画只注重物象形体的细致刻画,岂不成为了标本图形?又何谈其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魅力?更何谈绘画的本质意义?
  一、工笔画也注重“意”的表现
  有关“意”的表述,最早出现于东晋宗炳的《画山水序》:“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①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意在笔先,画尽意在”②,“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③等。“意”是指立意、意想、意图、创意,并且“意”要贯穿始终,要体现画中的意韵、意趣、意境。
  而“写意”一词,是在北宋中期之后,随着文人写意画的兴起,在元代的绘画典籍中才开始出现。如汤垕在《画鉴》中提出:“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说北宋僧仲仁画梅“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⑤。这里的“写意”,不仅仅指简略随意的写意画法,还包含绘画如同书法一样,书写创作者主观内心的情感之意。
  从理论根源来看,并不是写意画才注重“意”,在以工笔画法为主要形式的元代之前同样也重视“意”的表现。
  二、工笔画中“形”与“意”的关系
  “形”是图形、形象,既有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也包含艺术家的主观精神。造“形”的目的是要尽“意”,对“意”的表现是中国画的本质,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意”藏于画中,往往可意会、难言传,但决非虚无缥缈。工笔画中的“形”,虽然重视形似的刻画,但也离不开意象造型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可谓“形由意起、意因形生”,工笔画中的“形”与“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孤立而论。工笔画在强调“意”的表现上,相对灵活随意的写意画来说,由于其严谨、细腻的造型特点,在营造意境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但也有其独特魅力之处。
  1.意由心生
  一幅经典工笔画作的艺术生命力是从主体对客体产生审美感受的那一刻开始孕育的。“艺术家寻找和发掘客观形中的特点也就是最适合绘画表现的那些因素,使客观物象展现出其生动之处”⑥,“艺术家在表现客观物像时,必然有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往往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而在作品中也一定有自然的流露,更不用说自觉地强调绘画的语言手段了。”⑦画家要不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通过敏锐的观察,去挖掘不被常人所关注的特征。所获得的新鲜意象感受,会促使画家在创作时把主观精神倾注于物象中,达到情思与对象的“神遇而迹化”,创作出来的作品定会意味隽永。
  2.线意造型
  骨法用笔一般被理解为用笔要有骨力。在工笔画中,线就代表骨,骨就是线。线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段,本身具有极强、独立的表现力,如白描以及十八描等艺术佳作。按照线的功能可归结为:一要表现形体;二要表现质量;三要表现光色;四要表现情意。⑧前三条是客观表象,最后一条是主观情态。缺了前三条之一,便会失去视觉形象的完满,而缺了后者,则会失去艺术的感染力。工笔画中,“线的组合能构成不同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形成多种风格与个性意识”⑨。用线造型是手段,所造之线“形”的好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达到表现的意境目的,而不是只关注用线的挺拔有力或灵活而有弹性。
  3.随情敷彩
  完整的工笔画“形”,一般都是由塑造轮廓的线和渲染气氛的色彩组成。“随类赋彩”是传统工笔画的敷彩特点,按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按类别、类型来着色,这就赋予中国画的着色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随意性、随心性。随着西方色彩语汇的引入,现代工笔画的敷色观念也由原来的随意、随心敷色拓展到随情、随性敷色,更加丰富了色彩造型的“意象”表现力。工笔画中的色彩,除了有彩色,还有无彩色,那就是代表中国特有文化色彩的墨色。中国画非常讲究墨色,在工笔画就有水墨工笔画、白描画。色彩的配制、组合与画家心情、心性相通,使用同样的颜色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
  4.营造意境
  在工笔画中,“意”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画中形象能发人遐想、引人深思、动人情怀的弦外之音,是超出画面以外的,能使人心驰神往,泛起感情上的涟漪,并力求让人的视觉和灵魂一齐振动,从中得到美感享受或精神上的满足。⑩“意”也是创作者与欣赏者能否产生心灵沟通的关键。意境的营造需要创作者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养,如审美能力、思想认识、文化修养等各方面内在的因素。另一方面,创造各种外在的条件,如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体验生活的磨练,滋养其内心深处的创作灵感。生活经历的贫乏和知识的浅薄,是画家不管有多么高超的造型技能和精妙的创意设想都无法弥补的。意境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奇形怪意,而在于平凡中见真情,这也是对工笔画作者思想深刻与否的考验。
  结语
  “意”是一幅画作潜在的生命力,“形”是“意”的载体。工“形”不是工笔画的代名词,写“意”也不是写意画的专用语。在工笔画中,“形”与“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难以割裂,是统一的整体。
  注释:
  ①潘运告.汉魏六朝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②③何志明,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④汤垕.画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⑤潘运告.元代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⑥⑦邵大箴.“形”与“神”的辩证统一[J].中国书画,2012(11).
  ⑧⑨李魁正.骨法用笔与尚骨精神[J].中国画,1994(3).
  ⑩苏百钧.试论“意”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J].美术,1994(8).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