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版画的故乡和摇篮,而且一直就有读书、爱书、藏书的传统,在此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下,20世纪初传入中国,藏书票被我国文艺界的文人和画家所认识,现已深受大众的喜爱,立刻呈现了不可抑制的生命力。藏书票历来被誉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翻开书的封面,一张精美的藏书票立即呈现在面前,它制作精巧,图文并茂,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藏书票的本身,和印章的镌刻一样,另有着它自身的艺术上的趣味。
1 绘画表现语言
绘画语言是通过点线面光色形等视觉元素组成的绘画表达形式。绘画语言的构成,是将技巧、知识、直觉、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对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早在版刻中就有表现,再版画的形态中,除承印物的形制和呈现方式外,图像表现语言和印刷表现欲言直接作用于视觉,版画形态外在的图像视觉效果主要由这两部分构成。图像和印刷直接表现了版画的形态的文化特征和印刷属性。因此,是版画形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是线条,在中国的绘画中,不仅用来表现物体外形的轮廓,同时也用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绘者的情绪或精神状态,圆润流畅的线条和生涩干枯的线条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中国绘画的现行表现丰富而多变,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等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情感表达,这些在我们版刻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刻出来的板子通过线条的表现给人不同的感觉,包括单是衣褶,据了解就有十多种的表达方式,针对如此众多的线条表现。在古代的版画中,尤其是单色雕版画,线条是最主要的图像表现语言。从最早的唐代《精钢般若波罗蜜经》到明代的《十竹斋画谱》等等,几乎所有的古代版画都是线条构成的,线条不仅是造型语言,也是版画审美精神传递的重要媒介。古代版画水墨的精彩表现主要体现在多版套色作品中。中国的水墨画有“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之说。随着状物的发展,色彩越来越丰富,浅浅的“水墨为上”成了中国绘画色泽标准。在很多的中国版画中也运用了这些,将版画中的水墨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不难看出,线条和水墨是古代版画鲜明的图像语言特征,这一特征源于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
西方的绘画表现语言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法国蚀版画家勃拉克芒善于用精细丰富的蚀刻线来制作肖像,他曾受沙龙委托,复制得过小贺尔拜因的油画名作《伊拉斯谟像》,以准确的形象,工整的蚀线,十分成功的传达了原作的精神,当时一个画商看来这个话后惊奇的认为,复制版画再不能让铜雕版技师独占,它将让位给画家的铜蚀版了。版画与绘画原作乱真的印刷效果是复制版画追求的最高境界,版画的表现语言自然会不自觉的像绘画语言靠拢。中西古代版画的绘画语言均来自各自的绘画表现手法。在版画创作中,绘画语言是通过印刷而实现的,因此,在版画中的绘画语言和直接绘制出来的不同,它必须和印刷方式、印刷技术、印刷材料有机结合,才能准确传递精神信息或思想内涵。任何方面的瑕疵都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所以,绘画语言在版画创作中的运用,需要建在对印刷技术原理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2 印刷技术语言
印痕和印迹是印刷语言的显现结果,是版画艺术特有的语言标记。它一方面是印刷过程中画家理念物态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画家刻意追求的印刷效果。在印刷过程中,颜料通过印版转移到纸面上形成印迹,同时由于压力的作用,也将印版凹凸不平的机理压印在纸上形成立体印痕,是谓版铭。立体印痕能敏感地反映出印版的肌理质感,往往给人以坚硬、柔软、粗糙、光滑等触感联想,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情感想象。
印痕和印迹的物理特征往往取决于印刷方式和材料运用,不同的印刷方式和材料,会产生不同性格特征的印痕印迹。它们由各种形态的点、线、面构成,具有丰富的绘画表现力。既有铜板线雕排线清晰地美感,又有石版恣意奔放的笔触;既有黑白木刻的简约概括,又有美柔细腻丰富的色调;既有水印版画的韵律,又有油印版画的沉稳;既有凭证洁净的色块,既有斑驳陆离的肌理。总之,它们汇集了多种视觉元素,通过次序的组合幻化为版画特有的表现语言,在构成艺术形象的同时,又彰显了自身特有的精神气质。
版画作品中,印痕和印迹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有意味的绘画语言符号,是艺术家刻意创造出来的痕迹。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印痕都是版画特有的语言符号,但是印痕本身必须具有艺术内涵和绘画品格,否则便不能成为艺术的有机部分。轮胎的痕迹就不能说是版画艺术。在版画创作中,这些印痕和印迹是经艺术家的思想、文化观念、审美倾向、艺术情趣和绘画才能。因此,这些印痕以及是有意味的、具有绘画创意和精神品格的符号。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龙香普的赛马》,一群马正对着观者迎面急速跑来,画面右侧看台上挤满了激动的观众。我们似乎刻意听见急速的马蹄声和观众人群中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但我们仔细审视画面,却不见到一个具体的形象,见到的只不过是一团乱麻似的线和黑块。然而马奈确实把它目击的那个赛马场喧闹激动的瞬间,通过石板印迹记录下来的具有运动感与速度感的线条笔触传达给我们。
参考文献:
[1] 黑崎彰,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陈琦.版画技法[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3] 孔鑫淼,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