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优秀的平面艺术设计作品走出了国门,走向国际,为我国创造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造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国际设计风格也从各个角度冲击着我国本土的平面设计。在此冲击下,我国的平面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风格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有些平面设计师对国际视觉语言盲目的崇拜和模仿,而对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传统图案、民间艺术等视觉语言弃之不顾,更有甚者甚至报以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心感悲哀。
客观的讲,国际设计视觉语言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特别是在其创新性上大大超过了国内水平。但是,盲目的崇拜和模仿,不仅会带来设计思维的凝滞,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从而导致创新能力的下降,更会使我国传承了数千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无法得以继承与发展,最后必将导致我们的平面设计丧失独立性与自主性。因此,不仅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平面艺术的具有民族特性且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本土化进程势在必行。
二、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的原则
在讨论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的原则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本土化”这一概念。所谓“本土化”指的是以我们本身所特有的生存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特征为基础的形成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设计语言及表达方式。它出现于“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之后,强调的是传统和本土性的新设计艺术。在探索“本土化”方式的时候,我们应注意一下两个原则。
第一,“本土化”指的并非是简单的“复古”风格,也并不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狭隘的、片面的继承。“本土化”应秉承对传统民族风格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以继承为依托,以发展为目的。“本土化”并不应是简单的拿来,而应该融入设计师的艺术思考与创新,在深刻理解传统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民族风格的精华,从而创造出新时代的民族风格。
第二,“本土化”并不应该完全的排斥“国际风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球一体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可以躲开这种趋势。一切试图逃避这种趋势的行为也都是不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的。
只有坚持了以上两个原则,才能保证“本土化”方式的探索不至于偏向某一方或走向某一极端,保证“本土化”方式探索的长期而有效的发展。
三、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的途径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探讨本土化的方式之前,首先应充分认识本土化所涉及的两个主体——民族化图形符号与国际风格。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寻找到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的最佳方式。
1、民族文化图形符号及其个性
我国是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国的文化与艺术均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而可以象征我国文化的民族图形符号同样也独具特色。传统文化图形符号的思想性与创新性是其根本特性。
我国的文化构成是一种“儒家”与“道家”互补的文化构成形式。“儒家”文化倡导一种“社会性”,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和谐是他的精神追求。而“道家”文化倡导一种“自然性”,提倡无论是人还是世间万物,都应“法自然”,因为“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国的民族文化图形符号也正是这两种文化思想相结合的最完美体现。可以说,每一个民族文化图形符号的背后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都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卓越代表。
民族文化图形符号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将之应用于现代设计视觉语言之中,也是一种创新。最早在国际上取得重大影响的华人设计师之一——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在他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实物元素及图形符号。这种使用让他的作品在当时国际社会中显得耳目一新,与众不同,这便是我国民间文化图形符号的创新性所致。然而,随着平面设计的发展,一些设计师只顾盲目跟风,不假思索的滥用这种图形符号,使得它显得重复、使欣赏着产生厌倦感与审美疲劳。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民族文化图形符号本身是极具创新性活力的,我们不应由于某些人的盲从和跟风行为就将其否定,在探索“本土化”的道路上,应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图形符号的创新性活力,通过设计师独有的艺术眼光和艺术智慧使其充放光彩。
2、国际风格的发展变化
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国际主义风格出现于二战后期,上世界50年代形成的国际主义风格其核心部分是无饰线字体的发展及广泛采用。最早促进国际主义风格在美国发展的设计师是洛尔·马丁(1922-)。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当时十分流行的写实插画方式,换而采用国际主义风格设计博物馆的展览、刊物以及海报。另一位把国际主义风格介绍到美国、并且将其推广的设计师是洛杉矶的平面设计家鲁道夫·德·哈拉克(1924-)。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一直延续了20多年。至今,国际主义风格对全球的平面设计风格仍有重要的影响。当然,在谈到“本土化”的问题时,影响到中国平面设计的国际设计风格不仅仅是国际主义风格,而是以国际主义风格为主,同时包括了纽约平面设计派与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设计风格。
3、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的途径
面对国际视觉语言的冲击,当代的中国设计师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将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这一问题,在不断地寻求民族文化图形符号与国际视觉语言符号的共性与统一,从而找出一条本土化的合理途径。
对于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来说,从“本土化”的观念来看,其对于旧有造型元素选择之侧重是反映地域概念与传递 文化背景的手段。如果简单的采用悠远的彩陶纹样,民间的剪纸图案等等民族文化图形符号,这不过是体现文化意义的捷径,并未寻得民族符号与国际语言的真正统一。因此,本土化的途径不应是简单的拿来与模仿,也不应是勉强拼凑的形式一致,而应是在更深层次上的精神契合。
要实现这种精神上的契合,首先,要深入地研究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且应是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研究,绝不应是闭门造车,更不应是死搬硬套,而是要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资源,深入挖掘本民族的文化潜力,体会我国社会的内在需求,进而创作出符合我国需求的设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本土化。在深入研究本民族的文化图形符号这种形式的同时,设计师们还应更多关注地关注符号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思想。只有有文化思想做基础,这些民族文化图形符号才具有现实意义和民族特性。因此,要保持接受国际风格影响的同时又要保持不偏离民族特性,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比了解各种民族文化图形符号的形式表现更重要。
其次,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应被当做是一项极其迫切的工作。当一位欣赏着观看一幅平面设计作品之时,他所希望的是在这件平面设计作品中找寻到能够唤起他的审美记忆的熟悉的东西,因此,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必须具有本土化的因素,才能够广泛地被大众接受。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借鉴国际上的先进运作方式,改变当前国内平面设计工作实践、理论研究及创意生成不成系统、不够科学的现状,集合大众的力量,改变单打独斗的场面,群策群力,把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本土化当做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做下去。
结束语
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失去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是目光短浅的,也是极其危险的。中国的平面设计如果要成功的走向世界,有效地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本土化是关键。它也是中国的平面设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平面设计在向国际风格学习的同时,更应强化民族意识,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完善与凸显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设计艺术学研究》(第一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唐家路、潘鲁生.
[3]《装饰之道》 李砚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中国古代广告设计》范伟 长沙:岳麓书社.
[5]《本土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刍议》 金星.
[6]《世界是设计的》迪人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