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材料绘画介入戏曲舞台美术的必然性
“舞美是寂静的戏剧”、“有了戏剧,就有了舞台美术;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这是曹禺先生对舞台美术重要性的高度评价,作为一种吸收性能极强的、最开放的造型艺术,舞台美术是区别于一般艺术创作的“二度创作”,是受限于剧本内容的独特创意,其遵循的是以虚为主、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与古人尚简的审美思想结合,以“一桌两椅”这种特殊而又简单的道具给观众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好戏。
发展至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戏曲的题材、内容、主题乃至意蕴内涵决定舞台美术不能再去照搬原来的模式,必须要用现代物质材料和科技手段,巧妙融合当代审美情趣。“既有音乐、舞蹈、文学、剧目等的时间性、听觉性,又有建筑与绘画的空间性、视觉性,将舞台空间与艺术美感相结合。”舞台美术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外部形式来揭示剧作的思想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既要符合戏曲气氛情调要求,又要通过各种舞台造型手段组合成为完美的形式。传统的“一桌二椅”已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视觉需求。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种运用各种不同媒介材料创造出的具有表现力的视觉表现形式语言,与舞台美术在表现美的形式上具有相通互溶性,以其特有的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和创新性为舞台美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表现语言,它或是依附于具体的舞台空间形式要素中,或是以独立的面貌,如利用沙子、报纸、宣纸、布鞋、棋等物质材料拼贴,借助塑形性膏制作物品形态,通过油画颜料、调和油等色彩媒介进行绘制,梳理出不同的色彩、笔触、肌理效果,从而满足剧情需要,创造出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实现“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让舞台美术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综合材料绘画在戏曲舞台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结合自身舞台美术设计工作的创作过程和体验
(一)媒介肌理法在戏曲舞台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媒介肌理法是通过不同样式的材料以及技术手段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与符号,制作出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效果,它不但能丰富画面独特的视觉语言魅力,还可以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审美感受。如柳腔新編历史剧《田横别齐》的尾声部分,田横告别即墨,前往洛阳觐见汉皇帝刘邦,此时舞台展现的是荆榛满目的郊外场景,呈现的是悲凉而哀伤的气氛。为了营造这种效果,我们把水粉、水彩、墨、丙烯等不同水溶性颜料混合,调配出偏暗灰色调颜色,经过反复多遍的实验,使画面形成一定的底色;待底色晾干后,再用油画颜料对灌木、山体等物体进行塑造,最后刷一遍达玛亚光油,使画面实现统一协调的亚光效果,从而加强画面整体视觉效果,不断暗示与象征着田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壮举,更为其途中以拔剑自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想像和猜测空间。
(二)实物拼贴法在戏曲舞台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实物拼贴法则是以各种自然物为材料,经过构思、选材、造型、剪贴而成的综合材料手法。这种创作手法在舞台美术设计中运用的较为普遍,如柳腔现代小戏曲《显形记》中,为揭露“法轮功”破坏家庭,损害健康,摧残生命的滔天罪行,我们收集了黏土、丙烯、旧报纸、麻布、瓦块、砖头和乳液等材料,用垒砌、涂抹的方式将粘土、砖头、瓦块固定木质框架结构上,在此基础上然后用拼贴的方法将旧报纸、麻布粘贴在墙面上。此外还借助裂纹肌理材料,并在肌理材料中融合色彩、图案等元素,对整个道具进行灰黄色调的做旧,使整个画面产生复杂的裂纹肌理效果和视觉表现效果,整个舞台效果呈现的是房屋像被暴徒袭击过的景象,斑驳、满目疮痍,这时的舞台背景对整个剧情起到了一种隐喻的作用,使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并全身心地融入到剧情。
(三)雕塑元素在戏曲舞台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舞台雕塑是不同于其他一般雕塑的空间造型艺术,兼具时间艺术特性,其在综合材料绘画中,比较常见的运用方式是利用塑形膏等媒介塑造形体,而应用在戏曲舞台上,更多的是呈现泡沫浮雕的形式,它运用表现的形式是跟随剧情和动作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柳腔现代戏《家风》舞台场景中,我们根据剧情需要对舞台镜框和背景进行统一的雕塑性处理,用雕塑元素制作的“家”的场景,利用钢管焊接成平面房屋外形,并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把具有胶东农村房屋特点的浮雕用铁钢丝、玻璃胶固定在上面。同时,还运用泡沫、纸制材料分别做成真实的树枝、石凳等,使整个舞台画面既有平面又有浮雕效果,很好的体现了戏曲的主题。
三、综述
波兰舞台美术家萨道夫斯基说过“适合于演出意图和激发观众想象的任何材料都是好的”。艺术是相通的,综合材料绘画也好,舞台美术设计也好,雕塑也好,都属于美术的范畴。可以说,综合材料绘画元素在舞台美术设计上的运用给当代舞台美术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表现语言,巧妙地将舞台视觉形象语言与戏曲艺术内涵有机结合,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效果。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身为舞台工作者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借助现代物质材料和科技手段,融合当代审美情趣,为方能使得舞台美术设更加动态多变、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刘燕.绘画表现语言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四川戏剧,2009.
[2](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J].邹德农,巴竹师,刘廷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