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基于美学视野,建构深度阅读

2016-11-05 14: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而阅读作为高中语文的主要组成部分,更加受到师生的重视。语文阅读的美学内涵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阅读后的整体感知和领悟,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感。高中阅读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加深学生的美学感受。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美学视野下的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理解

 

  高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感的最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提供拓展训练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课堂上发挥潜力,不断探究。同时,还要挖掘阅读材料中蕴含的美学情感,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学生增加对阅读的兴趣,从美学的视角审视文本。

 

  比如讲苏教版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学修养,优化学生的人生感悟。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大声朗读,然后比较课文第35两段中的景物描写,并思考这两段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经过学生的互助合作探究,能够得出第3段的景物特点:地坛公园显得荒芜冷落,是一座废弃了的古园,如同一片野地。第5段的景物特点:地坛公园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面,公园中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富有生命力。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二、 感受美学价值,提高阅读兴趣

 

  传统的高中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缺乏创新和拓展,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以美学视野重新审视阅读,开拓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让他们在阅读后感受到阅读材料的美学价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接受美,还要让学生赞同美、升华美,用全新的视角欣赏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优美画面。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后,就能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并且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比如讲苏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先进行速读,找到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有的学生指出: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的学生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当学生回答以后,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并给他们播放优美的月夜荷塘图,让学生尽情享受美丽的夜色。

 

基于美学视野,建构深度阅读


  三、 应用美学思想,拨动学生情感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迈进,在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阅读方式,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应用美学思想辅助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拨动学生细腻的情感。接受美学思想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内容是指读者在进行阅读时注重实践,强调读者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在阅读中体现创造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真正的意义在于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当读者在分析文章的认知结构和文学思想时领悟到文章的内涵和精神,这时文章才有了思想和生命力,才会为读者提供阅读价值和功能。

 

  比如讲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课文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具体行踪为线索,介绍了贾府的重要人物,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我与学生一同欣赏了相关视频,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会赏析本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美学艺术。

 

  四、 多元解读课文,促进学生想象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所以每一个学生对于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也验证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师要承认课文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发挥想象力,提升阅读感受和审美价值。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凭借学生的想象力,弥补文章中的缺憾,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创造力和自身经验,对文章进行整合,提炼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阿Q正传》,这篇小说有力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和腐败等特点,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发挥联想,对原文进行改写,设想阿Q如果没有死,他未来的发展到底是怎样的?让学生利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假想阿Q精神是否可取,能否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发展。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提升教学水平,构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不断革新教学思想。采用美学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重视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站在美学的立场上挖掘阅读中的美学情感,进而更透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

 

  作者:陆燕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