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张大千的绘画美学

2016-07-12 2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张大千先生是我国20世纪绘画领域最为传奇的一位国画大师,他在中国画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张大千先生的学识极其渊博,无论是书画的基础理论功底,还是思想修养等都是非常深厚的,能够对我国历代的绘画传统理论与绘画思想进行吸纳,而且在深入理解与掌握我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能够与其自身的绘画创作实践相结合,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绘画理论与绘画风格,从而得到了国际画坛的认可与推崇。张大千先生可以说是开创了泼写、泼墨及泼彩等绘画技法的先河。有部分评论者这样说,假如对石涛和宋元明清以及魏晋之前的中国绘画艺术传承作为张大千先生对绘画界的前半生贡献,那么其60岁之后所创造的泼彩泼墨技艺,就是对中国以及全世界绘画艺术所做出的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这一评价可以说是对张大千先生绘画艺术历程中两个阶段所做的创新与贡献的最佳概括。

  

  一、阳刚大气的绘画之美

  

  阳刚大气是张大千先生比较突出的一种绘画美学思想,他在山水画中所用的泼墨泼彩绘画技法不但雄劲大气,而且具有墨彩飞扬的强烈艺术色彩。唐朝以前的中国绘画将气势磅礴、阳刚雄伟的作品看作正宗的画品,而到宋代,随着文人画的广泛流行,致使以静、阴柔、净风格为主的作品成为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主流。我国历史上以阳刚大气为绘画主要美学思想的大师不在少数,如齐白石、李可染、吴昌硕、黄宾虹等。到了五四运动之后,包括张大千先生在内的一批著名画家成为新中国绘画艺术复兴的代表人物,将宋代以来的阴柔画风彻底扭转了过来,在创作画作的时候,阳刚大气成为了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美学标准。这种大气的美学思想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审美观念、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振奋作用。

  

  根据张大千先生的画作分析,其阳刚大气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尺寸角度的阳刚大气。张大千先生曾经说过,画作的大气不仅仅表现在画的篇幅与尺寸方面,更重要的是角度要开阔、要大气。这就体现出其作画时不但讲究尺寸、尺幅以及篇幅的阳刚大气,而且极其注重叙事的大气、视野的大气。张大千先生对于尺寸较小的绘画作品不太推崇,认为一幅画的尺寸如果过于狭小,则作画的境界也会变得狭隘。特别是其在临摹我国敦煌壁画的整个过程中,被壁画的壮美大气所深深吸引与震撼,并发出感慨:敦煌壁画将促使中国绘画作风更加大气。由此可见,敦煌壁画的气势之美给张大千先生带来了巨大启示与震撼。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也并非意味着尺寸越小的画作就彰显不出大气与阳刚之美,历史上以小见大的优秀作品也是层出不穷的。二是题材选择的阳刚大气。如果说敦煌壁画对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影响仅仅体现在大尺寸的选择方面,则是对其思想的过低认识,因为真正体现张大千先生画作阳刚大气之美的是其题材的选择,即能够在丈尺长的绢素上,绘出极其复杂、气魄雄浑的画面。如果缺乏阳刚的气概、广阔的心胸,怎能画出如此磅礴大气的作品?特别是从张大千先生的山水画作中,更能窥视出其辽阔的心胸与开阔的眼界。三是色彩装饰的阳刚大气。色彩装饰在我国绘画艺术中的诞生,使得画作对美的表现性更为强烈。张大千先生在对色彩进行装饰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绘画对颜料的呆板运用,将色彩加以重新组合,在色彩的应用方面非常开放,给予绘画艺术的全新形式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颜色的表现性。张大千先生无论是创作佛像画,还是创作仕女画,在色彩的应用方面都非常华丽、庄重,具有很强的盛唐气象,而且线条勾画极其流畅,工笔的精细程度也鲜有人能及,构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大气之美。

  

  二、独特新颖的绘画之美

  

  张大千先生绘画思想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与内容方面就是对“美”的执着追求,一幅成功的优秀作品不单单需要从创作角度狠下功夫,更需要对欣赏者带来巨大的美的震撼。基于此点认识,张大千先生提出了绘画审美的另_个标准,即力求独特新颖。_幅画只有足够独特与新颖,才能够在众多画品中脱颖而出,也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并为之所吸引,甚至是心灵的共鸣与震撼。虽然张大千先生在阐述独特新颖之美学思想的时候,话语非常平实简单,但是包含着对审美的深入见解与认识,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绘画艺术理论与思想的写照以及近当代绘画艺术的把握与理解,为国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鉴赏与创作标尺,也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认真分析张大千先生的绘画实践路程与绘画思想不难看出,他非常重视画作的鉴赏,而且对其要求也极其严格,从最初临摹石涛的绘画作品到学习其他绘画大师的作品,都是由他自己细心甄选出来的,他从来不盲目跟风,而是在学习优秀画作的同时,不断地审视、纠正与提升自己,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绘画风格。由此可见,张大千先生对待绘画艺术方面的严谨思想与态度,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对传统绘画思想与技法的敏锐嗅觉与察觉。纵观张大千先生的整个绘画历程,可以明显发现其绘画风格的变化界限非常清晰,早在其创作初期,因受到两位老师的深刻影响,善于临摹明清时期的作品,并因追寻石涛的创作意蕴而闻名,这一时期的张大千先生,其所作的花鸟画最受世人推崇。之后经过学习更多大师的画作,其创作风格逐渐气势高雅、布局精妙、畢染重复、变化多样等,此时以营造可居、可游的高原境界为主的山水画成为其_大特色。

  

  张大千先生对传统绘画艺术精华的大量汲取,不仅拓展了眼界、开阔了胸襟,而且奠定了其创作的扎实基础,之后其开始追求自己的风格,并为之不懈地学习与努力,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绘画艺术风格。张大千先生认为只有真正明白了所画对象的物态、物情以及物理这三个方面,才能真正了然于胸,才能做到下笔自如,也才能画出真正的形态与意蕴。张大千先生学习古人但又力争超越古人的创作态度,不仅使其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而且奠定了其在中国绘画领域中极具分量的重要地位。

  

张大千的绘画美学

  三、意境丰富的绘画之美

  

  一般来说,美学的思想研究总是以艺术的创作和审美作为核心思想,换而言之,艺术的本质特点就是美。在张大千先生的一生中,他总是在坚定不移地去发现美、探求美、创造美,并为其绘画创作制造出更多、更丰富的意境美。张大千先生认为,绘画从某一层面上可以作为美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拓展人的思维以及培养个人的境界与情操。由此能够得出,张大千先生对绘画的创作标准和目标追求就是美。古人常说的“遗貌取神”,简而言之,就是对绘画对象的艺术创作,不能只求很像,当然更不应不像,如果太像,创作的画面自然不如相机的直接拍摄;如果不像,则又失去了绘画的原本价值与意义。其本质含义是要求画品的创作要界于形与神之间,形与神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相生,这就是张大千先生绘画美学思想之_。张大千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以神为主,以形为辅,注重形与神之间相应相生的精妙关系。他的作品不仅阳刚大气、气韵生动,而且每幅作品的创作也都出神入化,甚至能够让欣赏者体会到物我两忘的深远意境。因此,怎样做到形神兼备、淡泊高远的创作境界是诸多研究中国现代绘画的艺术家或学者探讨的主题之一,也是张大千先生留给后人的重要绘画美学思想。

  

  在绘画意境的创作方面,张大千先生认为意境的要求就是要有回味不尽之趣味,人物描绘以减笔为妙,即越简单越好。从某种角度去看,用笔绘画大部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多数人经过不断地反复练习,通常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技法水准。但是,绘画的意境创造,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高度,只有在理论、实践、阅历以及用心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大师才能创造出高远、丰富的绘画意境之美。

  

  总之,张大千先生的绘画特征不但表现在对传统艺术的延续方面,还体现在敢于开拓创新这一方面。虽然张大千先生的绘画风格有着深刻的时代环境与外部因素,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其对绘画艺术执着、勤奋的追求。张大千先生可谓才华横溢,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对绘画艺术创作境界的至高标准,以及所提出的_系列绘画思想与绘画理论,都为世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与艺术遗产。张大千先生总是强调,绘画一定要摆脱俗气、浮气、匠气以及秽气,这一思想不仅是张大千先生对画作质量的美学评判标准,也是古人对画品的最高追求。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与理论,就像我国绘画艺术的一面镜子,促使我国传统艺术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者简介]张丽娟(1981—),女,河南洛阳人,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陶艺、雕塑及美术理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