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合集:美学论文
—、节奏美
当今广播节目的类别无外乎三类:新闻、娱乐以及社会服务。而新闻又是重中之重。广播新闻可以细分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
广播声音是由语言、音乐和音响组成。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广播新闻的最基本的符号。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它富有感染力,可陶冶性情,带来审美愉悦感。音响是广播中除了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包括新闻现场采录到的所有的声音。
声音带来的听觉冲击力是“触耳可及”的。由于声音与人的感官的自然接受状态同步,因而广播比印刷媒体更有恒久的发展前景。播音使用的有声语言,除了语音顺序外,还有一个节奏的存在。是附着在语音上的超音段成分,就是横跨一个音节或词、一个短语或句子的语言成分的声调、语调等。这个成分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流中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表现,是播音节奏的存在形式。节奏有激发调节、强化表现和引导定向的功能,让传者的心理节奏通过语言的外部技巧与受者沟通并产生共鸣,使广播的播出效果最大化。
人的听觉是人占有外部世界的天然方式之一。广播新闻也由于人声语言(机器语音则无)的特有的指向型而富于动感和节奏,这时信息播出是一种送达,是顺畅的,接收方式是最自然,最轻松的。因而广播依然凭着这一特性而拥有自己的独特生命另。
二、音韵美
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能力。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有的美学特征。中华民族的汉语言作为音调语言的杰出代表,更是集中了语言音韵美之精华。
汉语语音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首先,由于元音和清声母的优势,汉语听觉感觉是清脆响亮的;其次,它的声调的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使得语言富有乐感。再有,汉语的双音节化、轻重格式、轻声、儿化,以及押韵、对比、叠韵的运用,造成了特有的汉语音节韵律美,使表情达意作用更加准确丰富。
纯正的普通话是非常优美动听的。广播新闻的最后发布者一一播音员(或主持人)使用的是准确清晰、圆润动听、富于变化的普通话,自然带有普通话语音特有的美感。他们较好地掌握了普通话语音知识,懂得其语法规范,并将口语化特点柔入其中,使语言跳脱自如、形式活泼。另外,新闻播音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说话,它有自己独有的一套艺术创作技巧和规律,好的新闻播音,无论是消息、通讯和评论,经过声音再创作后,在听觉感受上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能感受到强烈的新闻持质和语音音韵之美。
三、情境美
新闻作为广播节目的一种,它的播出一定会与某个社会人群发生关系,由于情感的牵递,传者送达信息的同时也送达了某种情感关注,受者会有所感应。受者对节目产生期待,传者也会增强播讲的愿望,两者之间产生交流和互动,建立信任感。
声音可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作用,受者可以凭借声音产生出认同心理或逆反心理。它还可以唤起人们过往的听觉经历,引起联想,这些联想大大增加了广播的表现力。往往富有想象力的人比较金听广播,他们的性情也比较怀旧和古典。由于广播的声音介质的单纯、隐蔽和神秘性,这种情感交流会很深刻、很长久。通常许多听众会长期地追随和喜爱广播里的某个主持人,而很难长时间追随和喜爱某个电视播音员,这便是声音这个介质特性造成的。
这种以传受者之间的情感为纽带的令人回味的情境美的确有着非凡的艺术感染力,而想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播音员主持人付出不懈的努力,必须在思想境界和艺术技巧两方面都达到一定的高度方可企及。
例如,播音界的巨擘齐越先生播出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听后写信给他,赞扬道:“你的播音既把我在文章中表达出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又把我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山A感情也克分地表达出来了。”
四、通俗美
广播造就的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声音世界,因而,它比起电视来有更多的空间灵活性。广播的普及,让因文化程度而被印刷媒体隔绝了的人群共享信息。综合性的广播新闻,永远以大众化、通俗化为目标的。就地方综合性的广播新闻来说,接近性、通俗性永远是首位的,除了重大的国内外新闻之外。运用明白晓畅的口语去播出新闻,雅俗咸宜,群众性强,这样,即使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群体收听起来也不影响信息的接受。
从新闻写作上看,为耳朵而写是广播新闻的写作规律,报纸是为眼睛而写。听众没有读者那种听不明白就重读一遍的奢侈机会。必须用简洁、明快、果断、生动的语句把思想迅速地表达出来,目的是让普通人听懂,不用细想就迅速明白,因为听众往往在注意力并不十分集中的状态中收听广播新闻,受众如果听不清楚,那么传者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广播新闻语言要求的简明、晓杨、朴素明显表现出不同于文字和视觉新闻的通俗美。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传播手段的日益进步,会不断有更加新颖的媒体来冲击广播。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广播新闻凭着自己独特鲜明的审美特征,必将在信息化社会的传播体系中继续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新闻播出后,受众接受。这个过程受众首先是产生参与社会的心理满足感,之后,形成对新闻事实的知觉,在联想作用下,从事实表象中发现与之呼应的审美因素,接着引发情感因素。在这种心理满足感配合下,两种审美层次的情感活动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于是产生新闻美感,实现新闻的审美作用。从审美角度研究广播新闻的美感特征,目的在于提高广播新闻写作、播音技巧和制作的技术,强化新闻传播效果,增强广播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
陶宏1王佳佳2(1.安徽马鞍山广播电视台安徽马鞍山243100;2.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