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李白诗歌成语研究初探

2015-12-12 12: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李白研究主要在集中生平家世、思想艺术、作品整理等多方面。然而对其成语的研究尚少。李白诗歌成语的意义,熟悉其来源后绝大多数比较好理解,但是有一部分成语,其意义跟诗句的含义密切相关,还包含了典故,要真正理解李白诗歌中的这些成语,就必须理解李白诗歌,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成语。本文将对李白诗歌成语的定型及其结构分类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成语;定型;结构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而且成语具有稳定性,通过成语而保留下来的素材包含了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可以说,成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词汇的民族特色,成为能代表本民族文化的词语。
一、定型分类
  据向熹先生《<诗经>语文论集》对《诗经》中成语的定型分类方法,将出自李白诗歌的成语定型分为六类,据初步统计,语源出自李白诗歌的成语有80个。
  1、“直接转化。有的诗句含义丰富,生动形象,往往直接转化为成语。[1]”这一类在李白诗歌成语中有18例:
  笔参造化∕灞陵伤别∕鸿鶱凤立∕兰蒸椒浆∕事往日迁∕衰当益壮∕投山窜海∕心雄万夫∕眼花耳熟∕卓绝千古∕声价十倍∕包荒匿瑕∕鳏寡茕独∕浪迹天下∕代马不思越∕难于上青天∕清水出芙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加工改造。改换或省去原有诗句中个别的字,使之符合成语四字格的要求。[2]”这一类37个:
  扪参历井∕别有洞天(天地)∕天伦之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弹剑作歌∕地崩山摧∕如堕烟雾∕白发千丈∕百代过客∕秉烛夜游∕长风破浪∕豺狼冠缨∕抽刀断水∕摧眉折腰∕雕盘绮食∕东家西舍∕飞流直下∕飞书走檄∕回山转海∕剪虏若草∕金鸡放赦∕桃花流水∕龙盘凤逸∕翩翩起舞∕千金一掷∕清风朗月∕日试万言∕三江七泽∕扬眉吐气∕世道日衰∕输肝沥胆(输肝剖胆)∕星离雨散∕直上青云∕钟鼓馔玉∕金瓶落井∕银河倒泻
  3、“概括创新。根据诗的内容,新造一个与诗句结构不同的成语。其中一部分是诗句中原有的,一部分是新加的。[3]”这一类有13例:
风吹马耳∕锦绣肝肠∕笔走龙蛇∕娇小玲珑∕九天揽月∕骑虎难下∕一泻千里∕如堕烟雾∕苍髯如戟∕喝雉呼卢∕壶里乾坤∕竹马之交
  4、“两两组合。由不同诗句里抽出两个词来组成成语,它们大多是联合式结构。[4]”这一类有8个:
今月古月∕选妓征歌∕金龟换酒∕海怀霞想∕三山两水∕玉尺量才∕玉楼金殿∕青梅竹马
  5、“颠倒词序。组成成语的成分完全相同,只是词序颠倒,就变成同义的两个成语。[5]”这一类1个:刻骨铭心
  6、“仿造革新。模仿已有成语构成新成语,有的反其意而用之。”“有的改换个别词语,使意义更加明白。”这一类有4个:
  骚人墨客∕杀人如麻∕鱼目混珍∕虎变不测
二、李白诗歌成语的结构
  成语的结构,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从音节的数目分析
  从音节的数目分析,《论语》成语有四音节和非四音节两类。其中四音节76条,非四音节4条。四音节是成语的基本形式,占李白诗歌成语的95%。
  2.从语法结构分析
  本文将这81个成语的结构类型做出分析,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对其分类,有以下几类:
偏正结构:天伦之乐∕竹马之交∕翩翩起舞∕长风破浪
主谓结构:两小无猜∕银河倒泻∕代马不思越∕金龟换酒∕金鸡放赦∕三杯通大道∕世道日衰∕金瓶落井∕风吹马耳∕玉尺量才∕苍髯如戟∕鱼目混
联合结构:海怀霞想∕扪参历井∕刻骨铭心∕选妓徵歌∕骚人墨客∕弹剑作歌∕地崩山摧∕青梅竹马∕包荒匿瑕∕摧眉折腰∕功名富贵∕回山转海∕龙盘凤逸∕清风朗月∕三江七泽∕三山两水∕事往日迁∕输肝沥胆∕
述宾结构:别有洞天∕直上青云∕灞陵伤别
述补结构:难于上青天∕骑虎难下∕杀人如麻∕虎变不测∕一泻千里∕飞流直下
连动结构:抽刀断水∕伸眉吐气
三、李白诗歌成语的语法功能
  1. 充当主语
《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2.充当谓语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充当状语
《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嘲鲁儒》:“问以经济策,茫如堕烟雾。”
  4.充当宾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四、结语
  成语可以充当句子的成分,也可以独立成句,它们的语法功能也如同词一般。理解李白诗歌成语的意义,熟悉其来源后绝大多数比较好理解,但是有一部分成语,其意义跟诗句的含义密切相关,还包含了典故,要真正理解李白诗歌中的这些成语,就必须理解李白诗歌,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成语,反之,对某些成语的理解只是望文生义。
参考文献:
[1]曹瑞芳,《论语》成语研究《山西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2]陈秀兰,成语探源《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3]韩娟,<荀子>成语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安旗,《李太白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向熹《<诗经>语文论集》,四川民资出版社,2002年
[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7]《汉语成语大辞典》汉语大词典编撰处,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注释:
[1][2][3][4][5]向熹《<诗经>语文论集》P124~1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