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重要时期三国时代,时局混乱,诸雄争霸,权谋相欺,攻守互谋,各显身手,争权夺利,到头却尽入他人之谋的真实写照。
要说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人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三国时代时英雄人物可数不胜数,武的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周瑜、黄盖、许诸、徐晃、曹仁、黄洪……数不尽的英雄人物,他们能征惯战,气吞山河,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至今认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文的有:诸葛亮、陆逊、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徐庶等等大批谋士,他们在三国时代,呼风唤雨,机变百出,驾驭着时代的潮流,掌握着时代的变幻,洞悉着变化的先机,出尽了风头,至今仍有许多的计谋被后人延用,其中人们大为推崇的是诸葛亮的洞察先机,机智百出的计谋,很少有人记起这个时代的另一位出类拔萃的善用计谋的任务——司马懿。
就读者本人来看,司马懿才真正是这个时代权谋第一的谋士。
有人说:“诸葛亮难道在用兵计谋方面不是胜过司马懿多多吗?”
其实不然:请看他们两人出仕的对比,
诸葛亮是名声在外,故而被刘备先入为见,推崇备致,三顾茅庐,出仕便有着超人的权力,手握调兵遣将的令符,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尽管这个过程他付出了至上的智谋才能在刘备集团站稳脚跟,且这时的刘备集团实力低下,但这也更能显出诸葛亮的智谋,以至于达到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外再无谋士的地步,故而诸葛亮的地位、实权十分的稳固,他只需要排好兵、布好阵,为刘氏集团取得利益即可。
反观,司马懿,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出仕就在实力雄厚的曹氏集团谋职,且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簿,在曹操执掌权力的时期,曹操本身就能够对付得了外部的压力更兼曹操手下能用的谋士多多,故而司马懿人微言轻,就是有计谋也不被曹操采用,君不见《三国演义》之第六十七回,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对司马懿的谏言不置可否,坐失瓦解刘备势力的良机。
第六十九回,曹操欲用长史王必总督御林军马,司马懿曰:“王必嗜酒性宽恐不堪任此职,操不听其言”。
可见其时司马懿在曹氏集团中根本不受重用,故而采取的是乘势而动,韬光养晦的思想。
到了后来,由于形势急转直下,才让司马懿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一举而受到曹操的青睐,逐步步入到在曹氏集团的上层阶层。但仍然没有实权,至曹操殆,曹丕立,继之曹睿被拥为魏主,司马懿才升为骠骑大将军。虽贵为大将军,但仍不得势,也才能被孔明施以反间计,令司马懿丢失兵权,但司马懿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直至后来曹睿迫于形势不得不启用司马懿,这个时候,司马懿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他自己要想在草伪政权下稳坐高台,还必须有诸葛亮这一强敌的存在,这就应了古语说的兔死狗烹,狡兔尽,良弓藏的谚语,所以在后来,多次与蜀汉交兵中,有意无意对诸葛亮留下后路。
如:诸葛亮误用马谡守街亭,被司马懿所破,令孔明城中无兵,只有硬着头皮摆下空城计,历史上多说是孔明的智谋退了曹兵,其实是司马懿为了自己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而故意放走了孔明。试想,当时如果曹兵攻进城,想孔明决不至投降,那么只有自杀或被俘而被杀,那时,曹魏就可无敌于天下,而无需倚重司马懿,那么司马懿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势将会随孔明的死亡而消失,而他一生的心血及谋划均将化为泡影,故而,司马懿装着中计的模样,而放过了孔明,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权谋,至孔明病亡时,司马懿在曹魏集团的地位已十分稳固。这时他才能够培植自己的势力,从而取而代之。终至后来司马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曹氏天下归于自己,进而一统天下。
综上所述,我个人的认为三国时代司马懿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