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2015-11-19 1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回顾清代《说文解字》研究,有训诂研究、古文字研究、声韵研究、说文段注研究等诸多方面的成就。此时期《说文解字》研究既具有鲜明的特点,又存在许多不足。却为清以降《说文解字》研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学术框架。

关键词:《说文解字》;研究;成果;问题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稿成于公元100年,全书取列9353个篆文,500多古文,200多籀文,对古文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它是一部集西周以来,文字、训诂、音韵等诸方面研究之大成的巨著,被誉为“天下第一书”[1]1“在中国文字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1说文自问世以来,历代论著如林。自汉代以降,特别是清代,学者根据钟鼎、石经、金文等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查阅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专著和论文,试图对清代《说文学》研究概况做一个综述。
一、关于《说文》与汉字学研究
古文字
  《说文》与古文字之间自东汉以来就是血肉相关的。清代学者在占有实物资料基础上,对《说文》的古文作以整体的分析考察。蒋述祖《说文古籀疏证》一书中,以钟鼎校说文,但又不据钟鼎以改说文,不舍说文以言钟鼎,虽不墨守许说,无虚造之妄。《说文》中收有小篆、古文、籀文三种字体。王石华《说文正字》,依说文字部,写正正字,并附古文篆籀,或字变体,去徐铉所增之字。叙述简明,可为小学之津要也。
“六书说”
  在“六书”中,清代学者讨论最多的是假借。《说文》所说:“假借”究竟为何意,这是备受争论的问题。侯康《说文假借例举》,认为假借为六书之一,“制字之时已有之。非有字之时有之也。” [3]
  对假借的看法也存在分歧,表现在假借和引申的分和上。传统文字学曾把字义引申看做典型的假借现象。侯氏《说文假借例举》“復辨明假借不同引申,而假借中实有引申一例。” [4]此论被多数学者所承袭。
二、关于《说文》与训诂学、音韵学的研究
关于训诂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 [5]1清代学人对你《说文》训诂学的研究用力较多。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该书以声为经,以形为纬,而训诂参酌诸家之说,以通训明转注假借之训,以定声证广韵今韵之非古而导其源。指出:“就本字训而因展转引申为他训者,曰转注。……转注不易字,而有无形之字”,[6]其书兼采声训和音训两种训诂方法,为后世研究转注和假借二书,开辟了新的门径。
三、关于《说文》与经学的研究
  论及研究《说文》与经学的关系,这方面的著作首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书不仅是研究《说文》的最为权威之作,而且其以经学为小学之根据,以经证字,以字证经,亦被尊为“百世不易之法”,[7]23此书也被称为是“盖千七百年无此作矣”[。[8]1段氏《说文解字注》为清代治经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治经途径。顾霭吉撰《隶辨》8卷,以《说文》为准考证经书字体。《隶辨·序》:“复依《说文》次第,篆偏旁五百四十字,括其枢要。” [9]《隶辨》仍是以《说文》为准绳的一部解经之作。此外,清代学者以“经师经义,证以说文”的专著颇多。
通论类:清代关于《说文》综合性的通论研究著述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成就最大。段氏《说文解字注》居清代研究《说文》“四大家”之首。段氏主张形、音、义三者并重,并将其融为一体,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与形” [10]“一字必兼三者,三者必互相求”[。[11]故可超越前代和同时代的其他学人,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段书出后,清代已有研究段注的专著。
注释礼记类:王筠《许学札记》,此书汲取前人研究及个人心得为之,与说文释例相同,惟说解有所歧异。祁霱藻《说文繁传校勘记》,此书兼取徐本与段注,对窜入许书的说解,详加考证,“皆就其可正者正之,其间亦多正段注之误”。[12]此外,还有王念孙《说文解字校勘记残稿》及《王氏读说文记》等。
段注研究:清代,补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著作颇多。其中专著有:钮树玉《段说文注订》、王绍兴《说文段注订补》、桂馥、钱桂森《段注钞案》等,皆各有独到之处,询段氏之诤友也。
四、结语
  《说文》自汉代问世后,经魏晋隋唐的发展,到宋代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徐铉校订《说文》,形成大徐《说文》“定于一尊”的局面。入清以来,戴震、钱大昕等以《说文》倡导后学,流风所披,《说文》之学盛极一时。段、桂、王、朱《说文》四大家的崛起,标志着《说文学》达到空前鼎盛阶段。“当时,谁要没有读过《说文》。就会被认为是孤陋寡闻,遭到学林的轻视。” [14]1“以论字者必本於《说文》,未有据隶楷而论古文者也。” [15]1于此《说文》研究在清代蔚然成风。
  同时,许慎《说文》是一部以字典的形式出现的、以《解经》为目的的著作。《说文学》的深入研究,为清代治经者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经途径。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在某些领域,至今尚不可超越。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后世学者补疑。
参考文献:
[1](清代)王鸣盛.说文解字正义序[M].许学考[C].南京.江苏广陵左籍训印社.1987.
[2]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3-8、13、14]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
[9](清代)钱大昕.跋说文解字[M].//陈文和.嘉定钱大昕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0,11](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