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强者精神,弱者哲学——浅析《美狄亚》与《氓

2015-11-17 1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弃妇”这一文学形象伴随着男权中心地位的确立而得以在不同的文本中反复表现,在古今中外文学发展史中层出不穷。本文试图分析《氓》和《美狄亚》中两个弃妇形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来透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的某些雷同和两种文化中各具特色的方面。

关键词:

一 《氓》中女主人公与美狄亚的相似之处
      1.1追求美好爱情而最终被弃。
      美狄亚和《氓》妇最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然而真心付出最终换来的不是痴心的回报,而是负心郎的遗弃。
      她们都曾大胆追求美好的爱情,也都曾享有短暂的甜蜜爱情,然而终至被弃。伊阿宋为了个人前程、名利和地位而遗弃美狄亚另觅新欢,他想依附王室获取高官厚禄,自私自利的伊阿宋给美狄亚带来了无尽的悲哀与痛苦,而《氓》中的氓在得到了她的青春和财物后,当生活好转之时,开始露出了虚伪与丑陋的嘴脸,无情地抛弃了糟糠之妻。
      1.2为丈夫无私奉献,贤淑忠诚
      美狄亚和《氓》妇都把爱情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美狄亚对伊阿宋可以说是恩重如山。同样,《氓》妇也具有传统的贤淑美德,她不嫌弃氓家的贫寒,毅然相从,嫁氓以后,多年来过着贫困的生活,起早贪黑操持家务,体现了妇女无私的爱与高尚的美德。
      然而,她们的贤淑与对丈夫的忠诚却付诸东流,伊阿宋和氓这两个负心男子无视其奉献与牺牲,无情地抛弃了她们,去追逐自己的利益。
      1.3感叹命运不公,将责任归咎于负心男子
      面对爱情的变故,《氓》妇和美狄亚都感叹命运的不公,但是,她们并没有乞求哀怜。
      《氓》中女子面对无情现实,变得刚毅与理智,她痛斥氓的卑鄙行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对此人,《氓》妇采取了断然决绝的态度与之分手,她清醒地认识到,与氓这样的卑劣小人共同到老,自己将苦海无边。《美狄亚》中,面对被弃与被驱逐的命运,美狄亚痛苦万分,为了报复伊阿宋,美狄亚残忍地烧死了新娘与国王,并亲手杀死了两个儿子,使伊阿宋多子富贵的美梦破灭。
              
二  烈女与弱妇:美狄亚与《氓》妇的相异之处
      美狄亚与《氓》妇作为中西文学史上的典型弃妇形象,她们具有很多相似和雷同。然而,她们同样具有诸多的不同之处,其中,最显著的不同点,就是她们面临被弃命运时,反抗方式的不同。
      面对负心人,《氓》中女子所采取的面对方式更多是内心的、止于言语的控诉与行为的决绝。她冷静的自省,反省自己因轻信誓言,缺乏经验和预见才落得“絮自惮矣”的结局。痛定思痛,她告诫世间女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面对氓的始乱终弃,态度不亢不卑,这种弃妇身世心酸的体验表现了弱女子对父权统治社会的强烈控诉,有力地揭露了男女婚姻上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面对伊阿宋的变心,美狄亚愤怒异常,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复仇行动。她用毒计害死了即将成亲的新娘柯林斯公主,然后,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致命地打击了伊阿宋。这种行为是如此残酷,同时因其强大的震撼力而强烈冲击了读者的心灵。
三 美狄亚与《氓》妇相似之处原因浅析
      文学是现实存在的反映,共同的弃妇形象实则是相同的社会存在的产物。
      首先来看古希腊时期西方社会的情形。在经历了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历史性大转变后,田猎劳作、对抗外敌全靠男性承担,男性成为社会力量的主宰和家庭经济的主要担负者,经济地位的转变也导致了社会和家庭地位的转变,妇女由于在经济各方面都依附于男人,因而失去了主动支配权,成了弱势群体。在重重枷锁的压迫下,妇女丧失了作为人所具有的权利。
      再看中国社会的情形,中国妇女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之低和命运之惨,与古希腊相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说文解字》曾解说:“妇,服也。”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中的妇女歧视观念。中国在氏族部落时就已体现出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到周代,随着封建制度的初步建立,统治秩序的规范化,社会制度也正式确立,《周礼》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重男轻女,规定了妇女的从属地位,同时规定妇女不得参与政事,不能因此影响家务,直至后来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把这种观念发挥到极致。
      中西大致相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普遍一致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女性悲剧,文学中也就出现了共同的弃妇形象。
四 美狄亚与《氓》妇相异之处文化渊源浅析
      古希腊文化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精神,强调人在对立物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这种在古希腊文学中就蕴含的世俗人本意识,充分体现了对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合理欲望的重视,所以面对对立物,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表现出人的个体生命的无穷追求,在困难面前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
      美狄亚的反抗,就是这种强者精神的体现,她的魅力正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反抗过程中呈现出的充沛的生命激情,她虽然是一个弃妇,但她同样是那场婚姻战争的胜利者,她的自救行为让她反败为胜,让她重拾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
      而中国文化则以儒家为主体,偏重于伦理本位,“三纲五常”是它的核心。其“教忠”、“教孝”、“教从”都体现了一个字,“顺”,同时,在道德领域塑造忠臣、节妇、义士的理想模式。所以,中国文学强调的不是西方式的个人主义精神,而更多地肯定人在家族、群体、社会中的价值。
      这种儒家文化下的伦理本位传统其实是一种“弱者哲学”,《氓》妇便是这种文化的牺牲者,《氓》虽作于孔子的儒家伦理本位思想形成之前,但这种文化的思想渊源由来已久、源远流源。《氓》妇作为一个弃妇,虽有不满,也有言辞上的斥责,然而却没有行动上的报复,她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一个古代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即使被抛弃,也要宽容,作社会道德所允许的事,如果她像美狄亚一样,那将是大逆不道,更遭人唾弃,将背负千古骂名。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民本主义和民主意识,激发个人为了自己的命运和利益主动出击,去争取胜利,争当生活的强者,而中国则固守伦理道德,作为顺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都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弱者哲学”埋下的祸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