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中西方古典悲剧人物差异探究——以《孔雀东南

2015-11-17 1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中西方古典文学尤其是悲剧文学往往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反思,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宗教意识、审美观念、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古典悲剧文学作品形成迥然不同特征。本文将《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悲剧人物进行比较研究,需求其异同。由此得出:中西方悲剧文学既要相互借鉴吸收,也要保存独有的特色和艺术手法,这样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

      《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叙事长诗,而《罗密欧与朱丽叶》 则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之一,这二部作品是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典型代表。尽管二者所处的时代、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体裁也不一样,但是二者的主题一致——爱情与死亡。此外,二部作品的主人公都选择为了追求爱情而不懈的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通过对二部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二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抗争和反抗力度不同。
一、《孔雀东南飞》中顾虑重重的平民
      在《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刘兰芝表现出了封建社会妇女少有的坚强和果敢,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注定了刘兰芝的悲剧。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刘兰芝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在父兄的威逼下,被迫改嫁,“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即使这样,她还是始终钟情于自己的丈夫。当焦仲卿闻讯而至,她一句“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使焦仲卿打消了重归于好的念头,可以说《孔雀东南飞》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却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压迫的妇女形象。反观焦仲卿,在封建家长面前,他表现的畏畏缩缩,无力对抗焦母的决定,而是屈从于她的权威,显得顾虑重重。尽管他身上也有着一股叛逆精神,但是在封建礼教传统的打压下显得微不足道。在焦母驱逐刘兰芝的关键时刻,他的妥协直接导致了妻子的“遣归”和最终悲剧的酿成。在刘兰芝被父兄威逼出嫁太守为小妾时,他不但没体谅妻子,相反还嘲讽刘兰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这一番嘲讽的话直接导致了刘兰芝许下“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承诺,相约与焦仲卿共同赴死。可以说,焦仲卿的软弱直接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刘兰芝虽然也坚持与封建礼教进行抗争,但是这种抗争是建立在一再退让妥协的基础上。因此在严酷的封建礼教传统下,二人无法追求到真爱,死亡便成了唯一的选择。从这一点来看,焦仲卿和刘兰芝之死是吃人的封建家长制酿成的,是在强大的封建外力的推动下走向了死亡。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善于抗争的贵族
      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勾勒出一对为了真爱敢于追求、勇于斗争的青年男女的形象。罗密欧和朱丽叶对爱情有着十分坚定的信仰,他们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相遇,彼此深深爱上了对方,尽管有家族世仇的芥蒂,但是朱丽叶全然不顾这些。与刘兰芝相比,她在追求爱情上显得更加坚决,在家族世仇和爱情面前,她坚定的追随罗密欧并把他看做自己一生的挚爱,“告诉我,你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我就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把你当作我 的主人,跟随你到世界的尽头” 。在父母逼迫她嫁给帕里斯伯爵时,她对父母的威胁没有丝毫畏惧,大胆争辩道“你们不能勉强我喜欢一个我对他没有好感的人”。即使后来迫于父母压力答应,也是权益之计,为她和罗密欧出逃创造机会。
      罗密欧是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男青年,他对爱情有着可贵的坚持和冒险精神,为了爱情,他情愿放弃所有,甚至包括他的名字。为了爱情,他不惧死亡,在得知心爱的人离世后,他不愿苟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毫不犹豫的喝下了毒药。这对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熏陶的青年将爱情看做高于一切,他们崇尚自由,义无反顾的与封建家长对抗,富于冒险精神和勇气,《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爱情悲剧恰恰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斗争。作为早期资本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罗密欧和朱丽叶为了爱情敢于与封建压迫进行斗争,这一抗争是人性和神性的斗争,被压迫势力与压迫势力之间的交锋。
三、悲剧人物的对比
      通过这二部作品的人物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人物往往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西方古典悲剧里的人物往往是门第显赫的贵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只是一个小市民,焦仲卿也仅是一个官吏;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身显赫的贵族家庭。在与封建传统势力的反抗上,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人物往往受封建礼教传统的约束,在表达爱意和反抗封建势力上显得更加理性,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缠绵哀婉,令人心生同情和怜惜。而罗密欧和朱丽叶在爱情面前则敢作敢当,他们的爱情像一股湍急的溪流,充满激情,流淌的更加纯真自然。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更加的理性、深沉,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则充满了激情和惊喜,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在中国,恋爱的双方往往默默相爱,没有很直接明显的爱的表示,在遭遇不公时也没有强烈的反抗行动;而西方文化中,恋爱双方会积极争取,恋爱双方有着很强的牺牲精神,他们的爱情更加的纯真和自然。
四. 结语
      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古典悲剧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范畴,受不同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审美心理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人物特征。中国古典悲剧的人物常带有平民化倾向,一般是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反抗力度较弱,悲剧的冲突局限于悲剧主人公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斗争,主人公虽具有斗争的品质,但最后不得不屈从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威严。悲剧的结局常常体现儒家传统提倡的“团圆之趣”。而西方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基本都是门第显赫的贵族,他们追求自我解放和爱情自由,富于反抗精神,悲剧的冲常表现为人与命运的冲突,体现出斗争的残酷美,悲剧的结局则“一悲到底”,通过斗争和毁灭来增强悲剧给人的震撼。因此,中西方古典悲剧的人物特征是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产物,既要加强交流,互相借鉴吸收,也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并发扬光大,为世界悲剧文学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 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
      [2]马明杰,谢美生,简论中西古典悲剧 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 2004年.
      [3]高合顺,中西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比较[J]文艺论坛,2008年.
      [4] 李莹,李健,从中西方文化审视悲剧意识[J] 兰州学刊,2005年.
      [5] 范倩倩,中西古典悲剧同异性探微[J] 安徽大学,2010年.
      [6]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49年.
      [7]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J] 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