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DV后期的数字色彩调节

2015-09-12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电视电影已经普及。DV(Digital Video )数码摄像机走进人们生活,拍摄效果越来越接近电影级别,本文对于拍摄视频采集后进行了进一步的色彩调节,提供了具体的一种实践思路。通过实际作品的色彩调节比较,从电影色彩心理、计算机色彩模式、及PCCS配色体系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DV;色彩;PCCS

一 DV实拍的色彩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影像设备已经逐步普及到个人,尤其是家用DV日益涌入到生活当中,个人拍摄制作短片也成为一个现实。虽然大多数家用机性能不如专业电影设备,尤其是分辨率还通常是SD标清格式而不是HD高清格式,但是对于图形影像的色彩上的探索和研究决不仅仅局限于电影导演和摄像师,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使图像色彩产生更深入的影响力,已经成为现实中的一个新的课题。 实际拍摄用的硬件摄像机设备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图像的色彩质量与表现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我们拍摄采集影像来说,都是可以通过后期的软件调整来对色彩进行深入修正和补充,甚至进行大幅度改变。进行DV创作时,主创人员往往会在拍摄前做一个拍摄效果预测,然后根据剧本拍摄后,对实际得到的影像进行后期加工。通常会综合多个素材对最终画面的色彩提出一定的要求。下图为我们实拍DV的一个镜头静帧。可以看出水面和天际的色彩比较灰,环境给人一种较为压抑的感觉,体现不出来恋人间喜悦明快的心情。可见,刚刚采集的素材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我们的期待。
(图一)

二 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大多数人对色彩都有一个基本的习惯感受。随着地域时代的不同变迁,从艺术设计与文化学来讲,色彩也是是进化演变而来的。时间越久远,差别越大。相同的色彩感受东西方往往大相径庭。但是当代这种差异正在减小,现代设计出现了,全球化的进程在加速,文化入侵现象在加剧,特别是电影网络的影响达到了一种空前的程度,全世界都被连接到一起,大家对色彩的认识正在趋于一致,但是也始终受到个人成长背景的限制。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习以为常的颜色,仍然被打上了民族的烙印,会从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爱好与倾向。对于白色来说,中国往往对它有一种偏见,认为是故世扎棚孝服的色彩,但是西方认为它是一种纯洁的象征。现在的中国也慢慢接受了西方的婚纱取代大红的喜服,白色的婚纱代表新娘从结婚当天起告别过去的纯洁,要嫁与人妇。
  中国红在中国有喜庆的倾向,尤其在逢年过节张灯结彩,红色往往能铺天盖地。代表着喜庆与圆满,象征鸿运当头。但红色如果不是纯粹的红色,特别是混入黑色就会有一种血色的冷酷,尤其色调逐步加深的时候。如下图:为了表现一种触目惊心的噩耗,生离死别的痛苦。将颜色调整为红色渐变。给人一种震惊与打击。

  黑白单色有一种纪念故人往事的感觉,往往代表着回忆。由于东西方经常在葬礼中使用这两种颜色而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使其在电影中往往带有悲哀的感觉。如下图:是回忆恋人生前的场景,将彩色转为黑白,表现了短暂快乐后面隐藏着的巨大悲伤。

三 校色后的感觉
  实拍过程中经常局限于时间、天气、光线的限制。色温及色域常常与计划中的有偏差。从硬件上说镜头的好坏与调节对原始影像起决定性作用,分辨率高的摄像机会拍摄得到更高的细节。大气中各种微妙的反射折射会使画面呈现一种比较均匀的色彩融合,尤其白天户外。太阳色温起到决定性作用。所有画面中元素往往会有一个饱和度较低的较宽色域。物体的固有色、环境色、光线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人,反映到镜头往往会有一种灰蒙蒙的遮幅,给我们的感觉是够真实了,但是不够逼真。空气太多的浮尘和偏移了。这也是现在一些上年纪的人经常会说的,如今的天远远不如几十年前的蓝了,科技带来的不仅仅都是利益。 
  而现代人类的发展使夜晚被灯光渲染成另外一个世界,这时的物体通常会被我们强行赋予一种灯光色彩,而灯光色彩通常依据我们的审美与感觉,这个受制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电刚发明时的黄灯泡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尤其都市的夜景通常会被灯管照射的五彩斑斓。但是过于增强的富于色彩未必会有理想的效果。
  现在我们根据掌握的各种色彩理论,在计算机硬件上运用后期软件(电脑包括的两种颜色方案HSB达到3672360种颜色, RGB达到16777216 种颜色,可以模拟人类能分辨出的全部色域),可以强行扭转乾坤,使白天拍摄的素材组成一个更加纯净,更加丰富的画面。如下图 :图六中日光过于强烈,存在部分曝光,并且前景人物不够突出。画面饱和度不够,色彩不够丰富。

  对于夜晚的灯光场景,我们可以调整它的过于强烈的主观意识,校正其色彩饱和度,按照我们的期望来调整。 前图的色彩太过浓烈,使画面充斥着青紫的氛围。

四 PCCS色彩体系对以上校色的参考与比照。
  来自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PCCS(Practical Color-ordinate System)色彩体系,是现代色彩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参照标准。自从1964年开始研究现代色彩所达到的一个突出成就。它不仅仅在平面、包装、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DV影片的后期校色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它最大的特点是将色彩的三属性关系,综合成色相与色调两种观念来构成色调系列的。从色调的观念出发,平面展示了每一个色相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从每个色相在色调系列中的位置,明确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纯度的成分含量。
  成为人类色觉基础的主要色相有红、黄、绿、蓝四种色相,又称心理四原色,它们是色彩领域的中心。这四种色相的相对方向确立出四种心理补色色彩,在上述的8个色相中,等距离的插入4种色彩,成为12种色彩的划分。在上述8个色相中,等距离地插入4种色相,成为12种色相。再将这12种色相进一步分割,成为24个色相。相对孟赛尔的10色相,它的色相无疑更加精细。明度是白色和黑色之间的色彩感觉。PCCS明度细分为18个阶段,而孟赛尔为11个明度。它的纯度(饱和度)也有9个层级。三个部分构成色立体。可以很清晰的表示出带有特征的各个色彩。经过长期的研究,可以得出冷暖色,软硬色的区域,并且通过大量的调研,也确定了不同颜色的感情区间或者说阶层区间。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色彩喜好,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市与乡村,诗人与 科学家,富裕与贫穷的人心中倾向的色彩也是大不相同。电影中的色彩通常带有导演强烈的主观性。大多数观众在观看影像作品时,也会对色彩产生代入感,大部分人的对一定色域内的色彩都会有一种心理愉悦感。过于强烈刺激的色彩通常仅在特定环境中使用。
  图七的色彩明度就跨越了16个阶段,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阶段,这样过渡的范围更加广阔,人眼的色彩感更加细腻流畅,而且明度的层次主次能够很好的区分,这样就可以给观众一种更深的震动。感觉到一种真实的甚至逼真的存在,可以极大地渲染画面效果。
  图九的色彩饱和度趋于4-7阶段,不至于集中在过高阶段,可以很好的体现当时的场景,在没有导演主观意志的情况下,避免了灯光色彩的强制性限制。色彩饱和度过高会使人视觉产生色彩溢出,尤其对于运动画面更加令人的眼睛不适。色彩的饱和度一般要控制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左右,符合眼睛的习惯。
五 电脑后期校色的一些注意问题
  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也存在一个偏色的问题。不同的显示器出厂后,显示器的色彩通常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个在电脑市场就可以清晰的比较看出。对于硬件色差问题,可以通过校色仪器来进行纠正,必要时要求专业监视器的颜色显示,尽量达到所见即所得的颜色表现。如果显示器上的色彩偏差严重,就会导致校色工作的浪费,在其它播出设备上出现严重错误。对于硬件基本满足需要后,对软件的色彩体系可以采用PCCS标准配置,或者其它标准的色彩文件进行设置。软件的颜色配置在使用者熟练色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标准的变形,比如是自己指定的颜色体系。这个就要考验使用者的颜色功底。
  随着各种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及色彩理论领域的不断完善进化,一个无限丰富的色彩世界必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DV后期的数字色彩调节也必然会更加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电影色彩学》 梁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任何引用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