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C.G荣格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的自在之黑暗中点燃光明之焰。”——C.G 荣格
荣格(Carl ·Gustav·Jung, 1875年——1961年)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荣格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荣格常常是一个人玩,自己设计出各种模仿宗教仪式的游戏;他常常沉湎在梦、幻觉和离奇的想象中,他喜欢独自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享受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领悟大自然给他的神秘启示。这一切使得荣格自小就非常内向、敏感。荣格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彼此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此后,大约有五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他们的“蜜月”。弗洛伊德器重荣格,称他为“我亲爱的儿子”,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认为“当我所建立的王国被孤立的时候,惟有荣格一个人应该继承它的全部事业”。1909年,弗洛伊德把他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称他为“王储”。1911年,弗洛伊德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推荐荣格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而荣格也非常尊敬弗洛伊德。但是,两人的亲密关系毕竟不能掩盖他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思想上的分歧。这首先并且也集中地在性理论方面暴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露出来。事实上荣格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把力比多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指向未来并不可破坏的生命力,可以被导向不同的方向,性力不是它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形态。开始,荣格只是在和弗洛伊德的通信与私下交谈中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到1912年,他发表了《力比多的象征》一文,同年夏天,他又去美国讲学,在那里,他终于公开了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分歧。1913年在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两人争论得不可开交,弗洛伊德宣称荣格不再是精神分析学者。1913年10月,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年鉴》主编职务;1914年又辞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职务,然后又退出了学会,荣格离开了弗洛伊德后,创立了分析心理学。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友谊、合作和往来至此结束,但是荣格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弗洛伊德真诚的敬意。20年代,为研究种族潜意识,荣格曾赴非洲和美国西部对原始人群心理进行考察。1932年后荣格又回到大学任教,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荣格一生写下了大量著作,他的大部分著作已收入《荣格全集》,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论体系的主干,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与动力,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没有编入的还有《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追求灵魂的现代人》、《人及其象征》、《记忆、梦、反省》等。
荣格和弗洛依德的观点主要有三点分歧。首先是对里比多概念的解释,弗洛依德认为里比多是性能量,早年里比多冲动受到伤害会引起终生的后果。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样,反对弗洛伊德对性欲的过分倚重。他吸取了柏格森的生命的冲动的思想,不同意把力比多看作一种单纯的性力,主张把它看作一种生命力或心力。他强调要在比弗洛伊德更广泛的意义上使用力比多这个概念,应把它当作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它既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它活动。由于他不同意把力比多理解成是一种单纯的性力,所以他也反对弗洛伊德只用性爱去阐述人的行为。当然,他也并不完全否认性爱因素的存在,但他认为,力比多的生命力只是在青春期以后才具有异性爱的形式。他把性爱的作用降低到只是全部内驱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学者R·S·斯蒂尔说:“荣格扩大了力比多一词的意义,以致此词几乎完全失去了性的涵义”。
第二点分歧在于荣格反对弗洛依德关于人格为童年早期经验所决定的看法。如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以上分歧的发展导致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原则分歧。荣格更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依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依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
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个层次:(1)意识或自我;(2)个人无意识;(3)集体无意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弗洛伊德学说所作的更重大改造表现在,以具有普遍的、超个人性质的“集体的无意识”来补充弗洛伊德的纯粹“个人的无意识”。他认为,弗洛伊德在意识底部揭示出无意识的存在对人格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这就是把无意识看得太狭窄,没有对无意识本身做出具体的分析。在他看来,弗洛伊德所说时无意识实际上只是个人无意识,是属于个体的,而在个人无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更深的精神层次——集体无意识。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者的关系可以作这样的比喻:意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识犹如海洋中一个岛的可见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那些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用以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他强调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前者包括所有一切在个人的生活中“被遗忘、被压制、在隐藏下被感知、被想到和被感受的东西。”后者则包括所有一切“并非曲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精神机能”。他把个人无意识的内容称为情结,而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情结主要来自个人经验,它是由一切冲动和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无数的其它经验组成的,它曾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从意识
中消逝了。原型不是由个体习得的,是纯粹通过遗传而得来的,它包含着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所累积起来的那些经验的影响,而与个体当下的经验无关。它也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一个人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下,不需要经验的帮助,只要处于与祖先相似的环境,就会出现与祖先相似的行为。所谓“集体无意识”,用荣格的话来说“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留所保留下来的普通性精神机能,即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和迁徙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机和意象。”“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这是一个保存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他认为,许多在哲学上被称为“先验知识”的常识,实际上均属原型即“原始意象”的范围。科学家的发明,艺术家的创作,最终都得凭借原始意象。他们有时在创造、创作的活动中,往往会豁然开朗,如有神助,这实际上都是原始意象在起着一部分作用。
在荣格看来,每一个艺术家为探索人灵魂深邃的人,只有当他成为一个“集体的人”,才能真正窥见人类最深刻的内在律动。在这种意义上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并不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恰恰是集体无意识的造化。正像并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德意志民族的浮士德精神造就了歌德一样。与其说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作品,还不如说是某种冥冥之中的集体无意识成全了他们的艺术悟性,使他们有可能为艺术历史长廊留下《最后的晚餐》、《摩西》、《维纳斯的诞生》
再者,与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相联系的重要概念是原型。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始意象,原始意象一词意指一种本言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都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原始意象的同义词就是原型,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荣格指出,“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尽管归属于集体无意识,但是却能够体验为一种印象式意象。在每一种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同一原型可能细部或名称有些变化,但它的核心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通心理要求。譬如西方艺术中的圣母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但却没有穷尽的时候,因为它们面临的是深邃无底的集体无意识,呼应着人类对母亲的无尽之情,因而具有不朽的魅力。
荣格对于原型的界定一直采取了诗性的态度,他说“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荣格通过对神话的广泛研究和临床的治疗经验,揭示了原型和神话以及神话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他把原型理论扩展到文艺领域。原型是人类长期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现象,然后在不同时代通过无意识激活为艺术形象,这些原始意象及原型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这个载体。因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不断地以本原的形成反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中。
在文艺研究中,荣格不同意文学艺术即幻想的特点,不赞成把治疗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法直接运用于文艺研究。因此,弗洛伊德从?“个人无意识”的角度去解释文艺现象,而荣格则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去解释。荣格认为文艺作品是个“自主情结”,其创作过程并不完全受作者自觉意识控制,而常常受到一种积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经验的影响,这种心理经验就是“集体无意识”。虽然读者不能直接在文艺作品中发现集体无意识,但却能通过神话或图腾或梦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发现它的存在和意义。因此,批评家可以通过分析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重新建构出这种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真相,揭示艺术本质。
由于荣格热衷于宗教和神话,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神秘主义和超验主义色彩。总体上说,荣格的理论仍然是以弗洛伊德学说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也在许多基本概念和观点上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发展。如:他对无意识、力比多、自我等概念都作了新的解释。他的关于“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而且早已成为一般的常识。荣格是为了克服弗洛伊德学说的两大局限性而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去建立分析心理学的。但是,他对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的批判改造,实际上只不过是把弗洛伊德的性力概念扩大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力。从而使之与柏格森的生命冲动论融合起来,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的实质。至于他用集体的无意识来补充弗洛伊德的个人的无意识,把人格的形成主要归结为遗传而来的原始意象,这把精神分析学进一步引向了神秘主义。
荣格的普遍影响,体现了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荣格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