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辩证法规律在伦理学中的作用

2016-06-08 12: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的主要在于阐明辩证法三大规律在伦理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以便丰富伦理学的方法理论,从而促进伦理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对立统一规体在伦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最高层次的规律为我们通常使用的伦理学方法,即历史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一切亊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人们的道德意识也正是如此,一方面,它和一定的社会条件,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处在矛盾的关系中I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包含着各种对立的、相互矛盾的道德观念。主要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的作用,才使道德意识表现为历史现象,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从而使我们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即不但要领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而且要从实际出发,运用这一学说来研究新材料新情况,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为我们辩证地阐述道德范畴的本质提供了指导思想。我国目前出版的伦理学着作一般都把义务、良心、荣誉、幸福列为基本的道德范畴,并且习惯于就这些范畴本身的规定性来孤立地考察这些范畴。要克服这种片面地理解道德范畴的倾向,就应该把与这些道德范畴相对立的另—些道德范畴一起引进来加以研究。具体地说,就是把义务与权利、良心与恶念、荣誉与耻辱、幸福与痛苦辩证地结合起来加以探讨。既然我们承认善与恶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道德范畴,为什么又不把对立统一的思想引人到上述各对道德范畴的研究中去呢?

  

  再次,对立统一规律为我们正确地珲解道德评价中的行为善恶的问题和动机效果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根本的方法。在马克思以前对善恶关系作出最深刻的分析的是黑格尔。黑格尔分别把善恶看作意志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认为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恶也同善一样,都是导源于意志的,而意志在它的概念中又是善的又是恶的,”(《法哲学原理》第145页)黑格尔还进一步肯定了恶的历史作用。在《反杜林论》、《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着作中,恩格斯批判并剔除了黑格尔善恶观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充分肯定并发挥了其中的辩证法因素,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把握善恶之间的内在联系,才不会象杜林那样把善恶看作绝对对立和不变的东西,才能在道德评价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也一样。在伦理学史上,有些箸名的哲学家正由于不能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来看待这一关系,所以常常陷人片面的“动机论”或“效果论”的错误之中。黑格尔看到了动机和效果之间的统一。但他解决这一关系的出发点始终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则不是从绝对理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5页)可见,只有牢牢地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才可能对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从而使道德行为的评仂问题得以健康的开展。

  

  量变质变规律在伦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首先,量变质变规律为我们研究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我们以往的研究都比较重视道德现象的质的方面,即注重对道德现象作定性的分析。具体做法是:(一)比较重视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说明某些具体的道德现象的来龙去脉和阶级倾向(二)比较重视对某些典型的道徳现象(好的或是坏的)作集中的分析。这些方法固然是需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对道德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比如,就一个学校、一个工厂或任何其它类型的单位而言,其普遍的道德水准究竜如何,光靠定性分折是反映不出来的。量变质变规律告诉我们,质和量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只讲量不讲质固然不行,但只讲质不讲量同样不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定量分析,有助于我们大兴调査研究之风,从面上掌握丰富的材料,从而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阐发道德发展的规律。

  

  其次,量变质变规律也为我们虚视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家知道,正是通过持久的、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才使共产主义道德逐步积累起来,并转化为英雄人物的内在道德品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从而使他们敢于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践行自己的道德观念。如果从方法论上加以总结,就会发现,道德教育正起着“量”的积累的作用,正是在这种一点一滴积累的基础上,人们的道德观念在质上发生了变化和升华。反之,放松道德教育,就会使坏的道德意识乘虚而入,从而使良好的道德风气发生蜕化。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只有从实际出发,采闬各种可厅的方式,深人、广泛、持久地开展道德教育,才能使共产主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一个普遍的提高。

  

伦理学探讨

  再次,量变质变规律使我们足以对道德了为的“度”的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从伦理学发展史上看,许多哲学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首先必须注意,过度与不及,均足以败坏德行。”(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着选辑》上卷笫293页)他举例说,饮食就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健康。他反对走极端,主张“适度”、“中道”。过去,人们总是片面地指责亚氏的这一珲论是中庸之道而拒之于千里之外,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平心而论,亚氏关于道德行为变化中的“适度”问题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而且实际上也提出了伦理学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重大的课题。在亚氏之后重视这个问题,并且从方法论上给了深刻说明的哲学家,首先要推黑格尔。黑格尔在叙述量变超出度而引起质变的思想时,特别强调指出,这不是学究式的玩笑,而是“于实际生活,特别是对伦理学关系也异常重要”。(《小逻辑》第237页,着重号为引者)“在道德方面,只要在‘有’的范围内来加以考察,也同样有从量到质的过渡;不同的质的出现,是以量的不同为基础的。只要量多些或少些,轻率的行为会越过尺度,于是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东西,即犯罪,并且正义会过渡为不义,德行会过渡为恶行。”(《逻辑学》上卷第405页)这就告诉我们,度的问题始终是道德行为评价中的重要问题。“度”的思想也为人们进行道德实践时防it各种片面化的倾向提供了指导思想。

  

  否定之否走规律在伦理学研究牛的作用

  

  首先,否定之否定规律为道德遗产继承问题的科学解决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旣不是排斥一切、抛弃一切的虚无主义,也不是保留一切,毫不触动旧东西的折衷主义、调和主义,辩证的否定是质变,是扬弃,是包含》定内容的否定,是作为联系环节的否定。从辩i正的否定观出发,我们就必然对人类的道德遗产采取批判继承即扬弃的态度。我们会通过历史的、辩论的分析,小心地剔除几千年来道德遗产中的糟粕7而继承、发展其优秀的成分,反对道德遗产继承问题上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特别是虚无主义理论。

  

  其次,否定之否定规律也为我们重视和研究各种新出现的道德观念、道德范畴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前者维持现状,而后者则力图打破现伏,并通过和前者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同样包含着这两个方面。从这一思想出发,我们就不应当把历史上已经提出的某些道德范畴和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一些道德范畴看作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清醒地意识到,道德观念、道德范畴在其自身的否定因素的作用下始终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的经济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就为新的伦理现象,新的伦理观念,新的伦理规范和范畴的出现创造了敬好的条件。比如,近年来在青年中出现的集体结婚的活动,就是一种旧社会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伦理现象。对这种现象如何从理论上进行概括、总结,并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范畴,这正是我们需要加以研究的。

  

  再次,否定之否定规律也为我们合理地阐述道德发展的历史规律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与质变量变规律不同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富于历史感,它能指导我们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去揭示道德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模,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表现为否定之否定的曲折的过程。在发展的高级阶段上,总是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着低级阶段的特征。比如,众所周知,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部名着中阐发了他的平等观。他认为,原始状态的人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后来又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所取代,而这种不平等在资本主义兴起后,又被更髙级的契约的平等所否定。恩格斯认为,卢梭描绘的平等观的发展过程正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80页)恩格斯关于平等观的论述为我们分析各历史时期的道德观念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榜样。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光是简串地按历史秩序来解释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还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把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观念和范畴进行比较研究,以便在较长的历史幅度内揭示其宏观的发展规律,从而在这一基础上建设起伦理学史这门重要的学科。

  

  综上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伦理学的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从不同角度指导着我们去分析、研究各种道德现象,总结道德意识发展的规律。


     作者:俞吾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