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思考

2016-03-08 17: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前,生命伦理学正在中国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代中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我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对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生命伦理学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生命伦理学于20世纪50~60年代起源于美国。

 

  我国的生命伦理学(Boehis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至今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1988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安乐死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在岳阳举行的生殖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学术会议,以及前后两起法律案件(陕西汉中的安乐死案件和上海的人工授精案件)标志着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兴起。随后,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在许多学者的推动下,不断的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

 

  第一,出版了一批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著作,

 

  为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些较好的教材和研究专著。例如,邱仁宗教授所著的〈性命伦理学》(1987)等等。

 

  第二,翻译了一些生命伦理学著作。这些著作的翻译为我国学者了解国外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三,一些学者对高新生命科学技术所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李本富教授对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论进行了分析;毛新志和殷正坤教授对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3];王延光博士从遗传信息的隐私权问题、基因组图谱的信息使用与人的社会权利、基因组信息和医学解释与心理压力及名誉损害、基因资源的专利等等方面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进行了研究[4];宋可群、李玉珍、王琦对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5]。许多学者对当代生命科学技术所引起的伦理难题所进行的研究和探讨促进了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第四,召开了为数众多的国内、国际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研讨会,推动了生命伦理学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第五,成立了一些学术或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将积极促进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第六,创办了3种相关的生命伦理学专业杂志一《中国医学伦理学》、《医学与哲学》和《医学与社会》。这些杂志为发表生命伦理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舞台,为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七,一些单位组织了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研修班,提高了生命伦理学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生命伦理学素养。

 

  2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2.1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

 

  我国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同生命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关。一方面,生命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规范伦理学,它不谋求建立体系,而是以问题为取向,其目的是如何更好地解决生命科学或医疗保健中提出的伦理问题,向决策机构提供伦理和管理建议,供决策机构参考。这样,生命伦理学就没有哲学那样玄而又玄,没有哲学那么深奥。另一方面,生命伦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学科,本身涉及到许多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等)这就对生命伦理学研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生命伦理学研究人员有生物学或医学背景,而且要求他们有良好的哲学/仑理学功底和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如果从事生命伦理学教学或研究的人员缺乏医学、生物学背景,就很难进入到这个学科领域;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哲学仑理学理论,很难将生命伦理学的研究深入下去;而如果他们的外语水平不好,则很难读懂外文文献,就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些都会制约研究人员对生命伦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二,研究人员杂乱,有良好素质(具备上述4项要求)的学者太少。

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思考 

  目前,我国业已形成了一股生命伦理学研究的热潮。什么人都研究生命伦理学,不少人缺乏伦理学背景和正规培养、训练的研究人员都一拥而上,这本身反映了部分研究人员对生命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生命伦理学研究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缺乏了解。当然,更多的人关注生命伦理学,更多的人投入到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什么人都参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这不仅不能促进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反而给大家一种什么人都能研究生命伦理学的错觉,这本身不利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第三,合理运用生命伦理学理论和原则对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哲学反思还很欠缺。一方面,由于一些研究人员缺乏基本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知识,他们就很难把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分析透彻;有些人员运用生命伦理学理论分析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时,理论和实际问题分析不紧密,伦理学理论、原则和具体的伦理学问题脱节或者是简单的套用伦理学理论、原则分析伦理问题,伦理学理论、原则和具体的伦理学问题是两张皮,而不是浑然一体。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没有掌握分析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方法,如正反伦理论证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法。目前,国内能够灵活使用这些方法的人不多,所以对生命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的分析也显得平淡。

 

  2.2许多学者热衷于研究高新技术等热点伦理问题,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伦理问题

 

  美国青年学者JmesDwye傅士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德医学伦理学教学研修班的授课中指出:当代生命伦理学家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研究,而且应该做出检讨。当代生命伦理学家都集中研究高新技术中出现的伦理难题等热点问题,而忽视了一些根本的伦理问题。高新技术等热点伦理问题受到许多人的关注,而一些更迫切、更紧急、更基本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在我国,有许多更重要的伦理问题需要生命伦理学学者进行认真的研究。例如,农民的基本卫生医疗问题、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险问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艾滋病防治问题、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青少年人流手术的规范问题、公正问题、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等等都显得更加迫切和紧急,而关注的人并不多,这确实需要我们反思。部分《医学伦理学〉嫩材的内容陈旧,质量有待提高。

 

  2.3我国的生命伦理学还没有本土化

 

  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西方的生命伦理学,这在刚开始引进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我国的生命伦理学从引进到发展近20年了,还没有真正实现本土化,这也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其实,我国的道家、儒家传统有丰富的生命伦理学思想,有待我们挖掘。例如,中国道家的自然主义传统对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儒家的仁爱原则是对西方生命伦理4个基本原则的整合与超越。

 

  2.4生命伦理学的中青年学者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还是主要靠老一辈的学者撑着,而中青年学者严重匮乏,出类拔萃的生命伦理学的中青年学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制约了我国生命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2.5学术研究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研究机构分散,一些研究机构形同虚设,它们没有或很少从事生命伦理学研究或者开展相关的生命伦理学活动。

 

  3发展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对策

 

  为了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使生命伦理学在我国能够茁壮成长,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3.1整合资源,共同合作

 

  由于一个单位的资源和科研力量有限,我们应该整合资源和科研人员,跨单位、跨地区甚至跨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行一些有份量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工作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术活动。这就要求打破单位界限、学术界限,摒弃门户之见,求同存异,紧密合作。2001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翟晓梅博士申请到北京市科委软课题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就是由邱仁宗、翟晓梅负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的骨干老师杜惠群、张新庆(博士生)周一曼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的3位生命伦理学的博士生合作的结果,该课题于20037月份结题,主要研究成果也在邱仁宗,翟晓梅主编的《生命伦理学概论》出版。现在,我们迫切的工作就是将国内的生命伦理学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开展一些生命伦理学的活动,做一些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改变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研究机构形同虚设的局面。

 

  3.2加强生命伦理学理论的哲学探索,深化生命伦理学的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

 

  徐宗良教授指出,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伦理判断,在对有关的准则、规范展开争议之际,着重对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和功能本身做一番认真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其建设寻求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十分必要的[6]。正如美国学者古尔德所言:确定应该是怎样的前提条件必须依靠逻辑的连贯性,以及对前提条件存在的原因进行哲学的研究[7]。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梳理出生命伦理学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生命伦理学还十分必要依赖道德哲学、生命哲学、生物学哲学、生存哲学的研究,以此去确立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各种价值判断的冲突[8]。因此,对生命伦理学理论和原则进行哲学探索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是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而且,需要挖掘中国古代哲学像道家、儒家的生命伦理学思想,实现我国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对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哲学上进行反思,深化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哲学探索,对于促进和发展生命伦理学具重要的意义,是关系到生命伦理学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3.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1批有实力的中青年学者生命伦理学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学科,英美的研究和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加强生命伦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培养我国的生命伦理学教学和研究人才,有巨大促进作用。为此,一是尽量多组织一些高水平的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二是开展国际课题的合作;三是遴选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到国外学习与培养。

 

  3.4普及生命伦理学教育

 

  对大学生、医院工作人员、决策机构的管理者、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并出版一些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有关生命伦理学的科普读物,普及生命伦理学教育。

 

  3.5规范生命伦理学的研究队伍

 

  鉴于目前我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人员混乱,参差不齐,应该规范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净化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环境。生命伦理学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当然,要满足进行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所有条件,目前在我国不现实。但是,至少要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对于有志从事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人员在某些方面欠缺的,可以一边研究,一边补缺。因此,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可以采取这样的政策。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有志于从事生命伦理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学者参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壮大生命伦理学研究的队伍。另一方面,我们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应该采取宁缺无滥的政策,整饬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学术规范。

 

  3.6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给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以应有的重视

 

  第一,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一些生命伦理问题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尤其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例如,农民的基本卫生医疗问题、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险问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问题、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等等)更要优先支持,研究和解决这些生命伦理学问题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第二,设立国家级生命伦理学研究基地。建议国家级生命伦理学研究基地设在北京,整合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的生命伦理学学者(可以在上海、武汉、南京建立分基地)进行国家课题、国际课题的研究,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虽然当代中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业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只要我国的广大生命伦理学的学者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我们相信我国的生命伦理学会发展得更好,生命伦理学一定能在我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邱仁宗,翟晓梅生命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本富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4(3):54

 

  [3]毛新志,殷正坤.转基因食品还是结构更重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64—65

 

  [4]王延光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伦理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1(2):22—25

 

  [5J宋可群,李玉珍,王琦试述人类体细胞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9(6):30—31.

 

  [6]徐宗良浅论生命伦理学理论的哲学之源[J.道德与文明,2003(1):28—31.

 

  [7][]詹姆斯。A。古尔德现代政治思想[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342

 

  〔作者简介〕

 

  毛新志(1974—)男,湖北浠水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命伦理学与科技管理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