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一)《定军山》中“老生”行当特点
《定军山》是靠把老生戏,想要学习、了解这出戏,就要明白什么是靠把老生。靠把老生与武老生不同,最直接的来说,就是从扮相上来区别,绝大多数扎硬靠且带髯口、文武并重的角色都是靠把老生,但也有例外,比如《战宛城》中的张绣,也是扎硬靠带髯口且有文有武,就不能算是靠把老生,应该归武老生,因为剧中张绣是以武打和功架为主,而靠把老生除了抢相区别以外,重点是要以功架、唱念、人物份量为主,武打技巧为辅。比如《战太平》中的花云、《南阳关》中的伍云召、《伐东吴》、《阳平关》、《战长沙》三剧中的黄忠、《珠帘寨》中的李史用、《镇潭州》中的岳飞等,都属于靠把老生。
(二)从念白来谈
诸葛亮升帐后命张著传令,黄忠在幕后有几句念白,分别是“慢着”、“黄忠”、“来也”。谭派的这几句念,可谓是高亢嘹亮、节奏分明,一声高过一声,分三个层次。张著念“调回三将军,大战张颌”,需要扮演黄忠的演员在心里跟着一起念,张著念完紧接着黄忠念“慢着……”,节奏和张著的念应当是一样的,中间不能有停顿,“着”字的音调要直入云霄。这样人物还没露面,两个字一出来,就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以及这出戏的基调,从念白要表现出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张著念“何人阻令”,黄忠念“黄忠”,这句就不要向前面一样接的那么紧了,且不要拖腔儿,要干净利索。此时人物应当有潜台词,意思是:我是鼎鼎大名的五虎上将,黄忠!念白要有气势。“忠”字尾音稍微下滑一点。张著念“随令进账”,黄忠念“来也”,这一句又要比上一句接的慢一点了,人物该出场了,要摆开了念,要把尺寸坐住,“来也”的“也”要高亢、清脆。这样人物还没出场,剧情、气氛、气势就已经出来了,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为整出戏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从动作来谈
上场的锣鼓是【四击头】,演员要在下场门踩着【四击头】第二锣出来,行话说就是“崩着点儿”。上场先迈左腿,两手拎着靠拍子微侧,走三步加一个小垫步,上右腿时稍大一点,这时身子冲前台“变脸”,这是基本的路数。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这几步的节奏,谭老师对我说,上了岁数的人走路要沉稳一点,谭派的这出戏的台步需要满腿着地,跟步要紧一点,这样才能凸显出人物的年龄。出场的前三步需要稍微紧凑,最后一步慢点。“亮相”对眼睛既要舒眉展眼,还要有神,一出来不能“温”了,注重人物的武将身份!
(四)从唱腔来谈
这出戏没有大段的唱腔,都是以【二六】、【流水】、【快板】为主,“唱”虽不是很多,但都很经典,难度很大,音符起伏较大。头场有段经典的唱腔“师爷说话言太差”,板式是【二六】。这段【二六】,和别的戏的【二六】不同,它不像《骂曹》的【二六】那么多腔儿,所以唱段要流畅,不拖泥带水,干净、利索,整段唱的节奏中速偏快,没有大搬大撤,重点的是有些字的“收音”要干净,轻收,比如“师爷”的“爷”、“怒气发”的“发”等,还有一些“嗖儿”音,如“威名”的“名”、“斩关夺寨功劳大”的“功”等,需要“嗖儿”的后半部分很轻,提了着唱。还有一些需要爆发力的的音,如“不由黄忠”的“忠”、“威名镇守在长沙”的“沙”等,在字头要加点劲,要有弹性。在唱段的最事,“非是某黄忠夸大话”唱完“黄忠”的时候,有锣鼓点“倾一仓”,这时有一个双手托髯口的动作,这个动作要在锣鼓点打“倾”的时候眼睛看到髯口,“仓”在变脸,心里要有潜台词,大概的意思是“我黄忠不老,你们看我的吧!”。后面的“夸大话”的“话”出来的时候,动作要与唱词统一,微微颤一下,显得人物有分量,复合戏情戏理,观众看了才会觉得过瘾。后面的“拉弓”身段幅度要比前面大一点了,但难点在于,扎着靠身段幅度大靠旗容易乱,所以要掌握一个宗旨就是“整”,该动的动,不该动的绝不动。有一个误区就是。这样可能没有老生的韵味了,不一定非得动腰扭胯就是老生的韵味,老生的韵味在于节奏的变换,这才是靠把老和难点。
(五)从开打、身段来谈
见韩浩、夏侯尚一场,黄忠拿象鼻刀上场“过河”,打“鼻子”、“削头”亮相,接刀下场,这一场要注意眼神与节奏的变化。这出戏的开打要打出老生的意思,打的不是速度,是身段、是功架、是气势,尤其上来见到韩浩、夏侯尚,眼睛是要有变化的,见到敌人了,节奏加快。这出戏的刀下场不能和武戏的刀下场相比,没有武戏技巧难度大,也很短暂,那么看点就在于表演,前面的几个“大刀花”要稳点,眼睛要有戏,“回花”时眼睛一定要盯着刀头,节奏放缓,为的是引起观众注意,“回花”完转身“匹马”眼睛就一直看刀头,这时乐队打【急急风】应当“长调门”,演员眼神随之向前“长神”,之后的动作要逐渐加快直到【四击头】亮相,一气呵成,有快有慢,效果一定很好!
谭派这点处理是符合人物的,这一场的表演是在马上,是马溜,而且在战场上人物是应当有杀人的气势的。看谭元寿先生《定军山》的现场录像,此时是大快人心,观众连连“叫好儿”。这是《定军山》的魅力,更是谭派的魅力。
黄忠、严颜占领了天荡山,诸葛亮命黄忠回营议论军情,这场黄忠和严颜分别的时候有一个上马的动作值得一提。这个动作和以往的“上马”不太一样,表现的是“上马”后跟严颜分别,然后“打马”离去。这套动作是锣鼓点单起【丝边】,演员身段幅度较大,比较伸展,其实不难理解,这套动作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演员仍靠拍子后缓马鞭上马,此时跟别的上马不同的是,要拨转马头跟严颜告别,所以马鞭再转回来起右腿,颠三下,“盘腿”拱手一请,然后打马离去,谭派这样处理十分符合人物,也展现了京剧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对《定军山》一剧的角色塑造手法粗浅认识,在自己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用我在舞台上的表现,为谭派、为京剧事业献出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