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绯村剑心——以生为最高境界的武士

2015-11-16 13: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从幕府末年到明治新时期,剑心从遵循武士道到背离武士道,不仅仅是剑心自己对生命有所改观,更是因为在时代的巨变下,人们思考趋于理性,对武士道的生命观重新审视。剑心从轻视生命到尊重生命,表明了当代日本人对生命的信仰。

关键词:剑心;生命

      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伴随日本武士阶级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道德体系,它是日本武家社会的行动准则。武士道不仅仅是武士所要遵守的道德规章,更是成为全日本的道德指南,被称为“日本人的脊梁"。《浪客剑心》作为一部描述武士道的动漫,动漫中的人物都是在武士道的训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曾经都恪守武士道的准则。然而,伴随时代的巨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新时代背景下武士道的意义,寻找新时代下的武士之道。
      在武士道的教导中,武士以死为荣,认死为武士的最高境界,无所谓杀人,无所谓被杀,为了荣誉、为了忠义,生命显得毫无价值。
      绯村剑心,传说中的侩子手。幕府末年杀人无数,无视他人的生命,也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在剑心前半生的生涯中,他一直以无惧死亡作为剑术的最高境界,人们都称呼他“斩人者”。幕府末年的剑心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武士,无条件地尽忠、无畏惧地杀敌。在《追忆篇》里,剑心对于组织上的任何命令都是不问任何原因。有一次桂小太郎问剑心:“你就不问问为什么吗?”剑心说:“不需要,只要是组织的命令就行了。”在动漫中,剑心手持长刀,侧眼望着即将死在自己手上的人,一双没有焦点的眼睛,没有一丝的情感,几秒的闪动,敌人全部被杀,剑心擦干剑上的血,转身离开。整个过程都是沉默,画面交织着夜的黑和血的红,把剑心那份对生命的冷漠衬托得更加无情。
      在人物造型设计上,作者别具匠心地给了他一头火红的头发,其实也是寓意着他和血的鲜红有着难以脱离的关系。左边脸颊上的十字伤疤,一条是求生的念头,一条是罪恶的伤痕,求生与赎罪构成了剑心后半生的人生主线。也正是这两条伤疤,划破了剑心的脸,也划开了剑心的武士之心。第一条伤疤让剑心为求生的意念所触动,第二条伤疤让剑心让剑心开始正视生命,决定用剑去守护新的时代。
      明治时期的到来,剑心失去了组织,成为一名浪人。十年流浪期间,剑心去过那些死在他手上的人的家中赎罪,希望能够得到他们家人的谅解。其中一个母亲对他说:“我的儿子作为一名武士,死在你的手上,那是他技不如人,我不应该怨恨你,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实在无法原谅你。”在传统武士道德训导下,武士战死是一种宿命。剑心这种赎罪的行为,表明他开始对生命有所敬畏,逐步逃离武士道对生命的舍弃。
      在TV版中,剑心对武士道的背离主要表现在他对生命的尊重上,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主要有三个表现。第一个表现就是他的逆刃刀。动乱结束后,剑心决定离开,新井赤空给他打造了一把逆刃刀,一把无法杀人的刀。在TV版中,剑心每次都只是将对方打倒而不杀死他们,残忍如鹈堂刃卫、尖东,剑心都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机会。逆刃刀,正是剑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过去以死为义的告别的标志。第二是为救人弃剑。在48话中,张十刀得知新井赤空还有最后一把名刀存在的时候,抓了他的孙子作为人质。为了救人,剑心答应张十刀的条件,丢掉逆刃刀。剑心说:“他是新时代的新的生命,也是一个新的希望,我要用生命去守护他。”对于武士来说,丢弃武士刀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对战的时候,这无疑是必死之举。然后剑心还是把刀扔在一旁,赤手迎接张十刀的进攻,为的是拯救一个新的生命。第三是在剑心得知自己再次杀人的时候,瞬间陷入的失神状态。没有刀的剑心无法抵挡住张十刀的猛烈进攻,这个时候,新井赤空的儿子拿出父亲打造的最后一把刀,扔给剑心,剑心拿起刀却有所犹豫,他在犹豫自己拔出这把刀,可以救自己的命,但是又要回到过去,要夺取别人的生命。这生死关头的犹豫,正是剑心对生命的敬重。在最后的关头,剑心为了救人,还是拔出了刀,张十刀倒在地上的那一刹,剑心的双眼顿时失去了焦点,整个人呆立在原地,无法接受他再次杀人的事实,周围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不敢轻易去安慰剑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生命观的改变,在武家社会,武士杀人是一种荣耀,周围的人见到武士杀人,要么是担心自己也会被杀,要么就是为武士决斗喝彩,不会出现这种杀人后的痛苦和迷茫。
      在54话中,剑心为了学习最高奥义找到师傅比古清十郎。最后一战的时候,剑心下定决心以生命为赌注,迎接师傅的绝技。然而就在生死的瞬间,剑心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神谷熏、佐助、小操等,那个刹那,剑心求生的本能让他选择了反击,这珍惜生命地一击产生了令人震撼的力量,师傅倒下去之前笑了:“傻徒弟,你终于知道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剑心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28年来,自己一直认为死是剑术的最高境界,即使自己决定不再杀人,但是心里一直还是以无惧死亡为最高境界,至今为止的战斗都是当他弃生而战时才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现在为生而战,力量更强。也是在此刻,剑心更加坚定了自己保护生命的信念。
      剑心从遵从武士道到叛离武士道,从轻生到重生的转变,其实是当代日本人在理性思考下做出的选择。在传统武士道精神的支配下,生命的意义显得卑微,生命的价值暗淡无华。这种思想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颓废、消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日本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管理,剑心对武士道生命观的叛离,也是当代日本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符合时代需求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本尼迪克特,新渡户稻造,戴季陶,蒋百里.《日本四书》[M].北京:线装书局,2006.
      [2]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商务印书馆.
      [3]吴廷璎.《日本史》[M].天津:南开人学出版社,1994.
      [4]本尼迪克特,晏榕译,《菊与刀》,光明日报出版社.
      [5]万峰,台湾学者的日本武士道观——评介林景渊著《武士道与日本传统精神》[J].世界历史,1994年第3期.
      [6]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历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7]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九州出版社,2010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