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女贞汤》里看中国儒教

2015-11-16 13: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刘索拉是一位具有跨文学写作背景的女作家,她的《女贞汤》描写了一个极得乎家族几千年的事情,借这虚幻的事情来描写儒家权力、儒家排他性等现象,读后使人产生反思,给人以启示。

关键词:

      刘索拉作为有着大陆背景的跨文化写作的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的影子,《女贞汤》就是一部充满了中国民间色彩的小说,里面的很多事件都能在中国历史中找到缩影,刘索拉是借虚幻之事对中国某些现象进行了讽刺,尤其是对中国儒教文化进行了嘲讽。
一、作者简介
      刘索拉祖籍陕西,主要文学作品有小说《你别无选择》、《寻找歌王》等,散文《蓝调之缘》,对话散文集《行走中的刘索拉》、《曼哈顿随笔》等。1998后定居国外,目前回国发展,出版有长篇小说《女贞汤》、《迷恋•咒》等。小说被译成英、日、意等语言,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多个文学奖。
      刘索拉是位有个性的作家,诙谐调侃,意识大胆,叙事方式独特是其创作风格。海外经历给了她很大的影响,作品多对故国的文化进行描写与反思。《女贞汤》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虚构了一个极得乎家族,这个家族几千年的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写照。在这部作品中,荒诞充满了整个极得乎历史。
二、《女贞汤》中的极得乎家族
      《女贞汤》描写的是公元四千年后极得乎家族的历史。公元四千年后是很遥远的事,极得乎似乎也与中国无关,但是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看出极得乎家族其实是中国的缩影:
      “这天走到了一片长城边儿上……说那个国的皇上恩德浩荡,不但没杀他,还赐给他一个那国里大汉人种族的姓氏之一:“继”。 ……中国皇上是万物生灵的父母与真神,是真龙天子。……全体姓极得乎的都改了姓“继”, ……极得乎的部落就这么荣幸的加入了大汉民族还成了第一代大岛人。渐渐地,学了汉人的样儿盖房种地,建城经商,汉人的船也三五月来一次。听说皇帝爱红,大岛人就把城墙涂成了朱红;有汉人来通婚,生下来的孩子就肤色呈黄;汉人不说大岛话,大岛人学会了说汉话看汉文,后代们一代代听着关于祖先曾要找神的传说,但不知神是哪位,只知道找来找去找到了中国皇上。”
      从这里可以看出极得乎家族是一个被完全同化了的家族,它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写。表面上是在讽刺极得乎家族中的人与事,实乃暗讽中国社会中的某些风气与现象。
三、《女贞汤》里的儒家权力
      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一直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历史传承中儒家是避不开的领域。《女贞汤》中便有模仿儒家权力的段落,对那些儒家文人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写。
      “山上长尸草,吃了起淫欲……美人蛇哀鸣,其音如婴,意欲食人……”在这段文字中,尸草、美人蛇、猪龟等奇异的景象以及奇怪的传闻塑造出一个神秘的大岛。在这里事物是奇异的,洒脱的,充满着生命的张力。而儒家讲求伦理道德,与之是不相容的,文中对张大文人及自治会的描写揭示了儒教外表掩饰下的虚伪与自大。
      从京城来的张大文人纳娇艳为妾,“是为了凌辱,全无夫妻之爱;每次都是让她宽衣作各种淫态,张大文人则面带鄙夷,正襟危坐于床上,最后咬牙切齿扑将上来摧残之”。得知娇艳与继合有意后便劈死娇艳。衙门抓他问罪,他这样说道:“娇艳此类娼妇若是在京城,早就该当众斩首,只因大岛长期无视伦理,才会有继合娇艳之类淫情泛滥。我堂堂正正纳妾,合乎伦理不说,又意在熟睹淫态时更深领会圣贤对妇人之鄙夷。纳妾不能称淫,而有集美之雅。只有像继合娇艳那等非法眉目传情之事才是大淫……”。衙门按自治会的意见判娇艳为死罪,继合为‘败坏世风罪’”。张大文人反告继合污蔑罪,于是继合家产大半部分判给了张大文人。张大文人和文人自治会借助儒教的伦理和圣贤之名,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表面上看是维护伦理,实则却是为自己找虚伪的借口,掩饰其卑劣的行为。作品对这种虚伪进行了戏仿与讽刺。
四、《女贞汤》中的儒家排他性
      小说中描写大人物对大岛的文化批评,其实是儒学对异己文化的蔑视与排斥。大岛虽缺少儒教所谓的教化,但是生性自然,活得舒服快意。可自从来了大人物后,批判大岛人“岛上无正风,尽邪气。……只信猪龟,轻视孔孟……。”于是大岛人对儒教崇拜起来,用儒教来规范言行,儒教思想充斥全岛。希撒玛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点。希撒玛生活在大岛的“女人山”,里面的女人“远看就像一群豺狼虎豹下山”,很有野性。希撒玛爱上了继合,与他离开女人山并改名为莲英。她的野性让已经儒化的大岛人恐惧,传言她是母豹子,官府派人特意到家中查看,可此人乃继家仇敌,出于报复便谎报调查结果。于是配制“女贞汤”来消灭莲英的野性。莲英告诉娇艳“有时在自家园子里舒展舒展,就被偷看的人传出谣言去,说我是豹子……只好喝香囊道士给配的“女贞汤”。这汤喝得我一天到晚像木瓜似的,不想动只想睡。这么活着大家倒好像瞧着放心了,说我算正常人了。”从这里看出在儒教控制下的大岛已经受害很深了,容不得莲英这样的人,正如娇艳所言:“他们觉得这么做是为你好呢,世上容不得奇女子呀。”可以看出大岛上的人是没有生机了,到处都以儒教为行事原则,到处都以儒教为处事中心,稍微有点不同,不符合儒教的教条伦理就会被认为是非正常人,就要遭到惩罚。这是排他性的表现,作者在这里讽刺了这种排他性。
      《女贞汤》描写了极得乎家族的几千年历史,将中国的儒家变换了模样与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使得大众读这部小说自然而然与儒家文化的权力及排他性联系在一起了。虽然用语诙谐,但诙谐中有着引人深思的模仿与启示,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思考,应该说这是刘索拉作品独特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索拉.《女贞汤》[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 刘郁琪.历史隐喻中的女性悲歌和文化反思——评刘索拉长篇小说《女贞汤》[J].当代文坛,2004,(1).
      [3] 张珍.沧桑历史下的女性意识和文化反思——重读刘索拉长篇小说[J]. 跨世纪,2008,(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