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声乐是一门融语言和情感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与心声。歌唱又是声音的艺术,是歌唱者与观众心与心的表达,它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来进行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本文从歌唱中的呼吸、共鸣以及歌唱中的母音探讨歌唱中的发声原理。
关键词:歌唱;呼吸;共鸣;母音
一、 歌唱中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源动力,气不动,声不响。有的声乐家将呼吸比作“工厂的动力车间” “汽车的发动机” “小提琴的弓子” “手风琴的风箱”等。这都阐明了呼吸在歌唱艺术与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到发声方法,当然最基础的是呼吸了,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在呼吸方面,呼吸状态是很自然的状态,比如说打哈欠的状态就是最自然的状态,因为哈欠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自然生理活动,是我们每个人无意识中的一种行为。那么从心理上塑造人的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就要在歌唱发声时积极主动而又松弛的打开腔体。“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声音也就出来了。上下通气儿,里外通气儿,音越高气儿也就越通,所以,‘高位置’与‘深呼吸’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呼吸’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说明用的气儿不深”。如果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让声音靠着气儿流动,做到“以气带声”。当然了,此时也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如果没有气息就不可能发声,就好像小提琴没有弓子就不能奏出声音,没有控制好气息就无法唱好歌,所以要认识到调整好呼吸、控制好气息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情绪激动了,感情也会带动呼吸状态的。
二、歌唱中的共鸣
“基音不纯,泛音也杂”说明了共鸣音色不纯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让声音落下来”。基音只有得到各种腔体的混合共鸣后,其音响效果才能变得丰满、圆润而又富有明亮的色彩。所以说,这个问题不能总追求单一性,否则是达不到效果的。让声音落下来,往下吸着唱,要学会巧妙而又省力地建立良好的共鸣腔体与通道,如果歌唱者感觉到胸口有共鸣音响时,就能很快感觉到胸口是“松开、虚张”的状态,这时胸腔就有了共鸣的空间,如果在声音下落时感觉声带在振动,此时,就说明嗓子用劲儿了哪怕是一丁点儿共鸣色彩也就变的不纯了。
其次,“贴着咽壁吸着唱”。在呼吸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想着吸着唱,使呼出的气流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在一吸一呼的过程中使气息得到最有效的调整和有计划的使用。“贴着咽壁吸着唱”时感觉到口腔后部咽腔共鸣通道的管子。此时,声音要顺着这个管子的后壁“落下来”,打开喉咙使声音得到彻底的解放。他最重要的感觉是:上下通气、里外通气,感觉到气通后声音也就通了。这样以来歌唱者不但唱着舒服,嗓子也不容易疲劳,而且优美的声音使听众能够得到声音艺术最美好的享受。
最后,“扩张鼻咽腔”,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只要一张嘴唱就应该立刻找到在鼻咽腔里吸气扩张的感觉,使自己的声音拢在其中找到鼻腔共鸣。当音越高时声音就越贴着咽壁往后、往上集中。例如:在练习13 51531这条练声曲时,把高音1延长唱,声音就要往后、往上集中,此时要使声音与气息形成强烈的对抗,才能达到共鸣的最佳效果。
三、歌唱中的母音
在美声唱法里以意大利语五个基本母音(元音)a(啊)、o(奥)、u(乌)、e(埃)、i(衣)来进行声音训练的,但这五个母音有宽母音有窄母音,有着不同的音形,在音响与音色方面也存在着区别。若以唱歌与说话的语言母音作比较的话,它们在母音的音型与音色上有着相同与不同之处,说话用纯母音,a就是a,u就是u,不能掺别的母音音色,但是歌唱要求字“正”使观众既能听懂歌词内容又能享受到音乐演唱的艺术魅力,所以要赋予歌唱以“字正腔圆”的艺术美感。那么“混合母音”它可以使母音“圆化”,给声音润色,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调整共鸣状态,扩展音域,统一声区。
在不同的声部不同的音区“混合母音”的状态也不相同。“混合母音”是把原来的纯母音掺上点儿其他母音的音色成分,而不是把原来的母音唱成其他的母音,和原来的母音一点儿也不像也不行,“混合母音”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其实,由纯母音混入其他母音成分,主要是听觉上的。比如说在唱高音a时,此时必须要混入u的成分。这样以来声音就拢住了而不是那么“咧”了,听起来会更竖、更立,显得声音高亢挺拔、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兰皮尔蒂等.嗓音遗训[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6]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