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中的戏仿

2015-10-13 0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要: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文论家。作为小说家,洛奇主要因其校园小说尤其是其“校园三部曲”:《换位》(1975)《小世界》(1984)和《美好的工作》(1988)而著名。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洛奇在小说中采用的滑稽的模仿或戏仿(parody)这一创作技巧。洛奇在校园三部曲中实验性地将现实主义传统与其他写作模式相结合,进而在文学创作模式日趋多元化的文学界,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的小说写作模式。

关键词:关键词: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 戏拟;


    戏拟(parody),又称戏仿、滑稽模仿。在文学发展中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的parody一词(古希腊词parodia)指对史诗的滑稽模仿与改造。后来parody的所指范围扩大,但主要侧重于模仿。文艺复兴时期,parody开始具有了“滑稽”的意味。滑稽模仿一般被解释为模仿某一类作者的思想与语言特色的诗或文,从而产生类似漫画的喜剧性效果。反讽(irony)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古希腊语中eironia一词。在古希腊喜剧里,它的意思是指佯装的、其言辞含蓄不尽其意、假装愚笨、却常常击败自欺欺人的‘大话家’(alazon),专指一种被称为“佯装无知者”的角色类型。十六世纪以前,人们使用反讽“进行嘲笑和戏弄”、“拐弯抹角的陈述”或“冷冰冰的讽刺”等等与语言风格相关的意思。戏拟手法常常会产生反讽效果,增添作品的喜剧性气氛及趣味性和可读性。
    在《美国传统辞典》中,戏拟被定义为:为取得喜剧或嘲讽效果,而模仿某一作家或作品的独特风格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即戏谑模仿、滑稽模仿。戏拟是欧美小说创作中一种传统的叙事策略,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斯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他的杰作《堂吉诃德》便是对当时流行于西班牙的荒诞的骑士小说的戏拟。
    在《换位》中,作者把一系列互呈反讽性对应的情节放在一起,将极为对称的两条线索、两段故事以交叉剪接的方式进行叙述,并使扎普和史沃娄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充满着巧合:两人乘坐的飞机在完全相同的时间着陆,两人在飞机上都巧遇了一个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两人都去看了脱衣舞,两人的居所也在同一时间发生意外,又同时搬进了对方的家中,两位夫人同时收到了揭发丈夫不忠的匿名信等等。小说中这种两相对照的描写和叙述贯穿始终,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并且随着场景的不断切换形成富有意味的并置,凸现出深刻的反讽意味。除了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情节之间的对比映衬之外,还有同一人物在不同场景下不同命运的对照。《换位》里的查尔斯.布恩就是在英美两个不同国度的境遇对照中表现出反讽的意味。在英国鲁米治大学读书时,他被看成是一个喜欢惹是生非、自命不凡的大学生,史沃娄称他是一个“系痞”。毕业时在英国处处碰壁,尽管史沃娄为他写过无数份推荐信,他却很难找到一份工作,甚至连一个码头搬运工的工作都得不到。但是当布恩来到美国后,他办了个“查尔斯•布恩节目”,其实也就是一个热线电话节目。然而就是这个节目,使他从此摇身一变,成了传媒界的风云人物,广播明星。他的节目尽管在史沃娄看来有些离经叛道,但在美国却大受欢迎。他拥有‘一类“非同寻常的听众群:大学生、教授、嬉皮士、离家出走者、吸毒者和妓女,他们在午夜忠实地收听他的节目。”他甚至成了许多美国人心中的偶像,有人还收集了相当多关于“查尔斯•布恩节目”的民间传说。此时史沃娄也不像在英国时那样对查尔斯•布恩不屑一顾,而把与他的相识当作自己在美国社交的资本,并以曾被邀请到他的节目里担任嘉宾主持为荣。洛奇通过将这个人物的命运放在英美两国不同的环境里产生的戏剧化的转变,把这些互呈反讽性对应的情节并置,不仅突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且达到了非凡的喜剧性效果。
    在《小世界》中,戴维•洛奇既运用了人物反讽、情境反讽、语言反讽,同时也非常善于借用各种典故达到反讽的目的,比如在书名的选取、小说开头和情节结构的安排等方面,都成功地进行了反讽,既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多维的含蓄之美,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性与喜剧性。《小世界》这一书名具有象征隐喻意义。 “小世界”取自于歌德的《浮士德》,暗含着小世界与大世界的对立。表面上看,“小世界”是指学者们的世界,他们在这个小圈子中追名逐利,渴望浪漫的爱情经历或风流韵事,他们匆匆忙忙地在不同的大陆之间穿梭,以为这样就可以领略“大世界”的生活美景。而如果跳出这个小圈子,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审视他们,就会觉得他们的追逐十分荒唐可笑。从更深一层的隐喻意义来看,小世界就是指地球,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欲望,这些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这正是人类生存的悖论。
  《小世界》将当代学者们开研讨会与古代基督徒的朝圣对比,以此讽刺学术界的不良风气和学者们的堕落。《美好的工作》中戏拟通俗侦探小说的文体,描述女主人公罗宾第一次去普林格尔工厂的经历:罗宾驾驶着自己的汽车像仙女离开了天上的宫殿,穿越了鲁米治郊区的荒野与村舍。
在《美好的工作》中,女主人公罗宾是研究英国19世纪小说的博士。所以每一部之前,都要援引夏洛蒂•勃朗持、盖斯凯尔夫人、狄更斯等人的著作,体现出对维多利亚工业小说的戏仿,显示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英国状况的关注与思考。
    洛奇是以讽刺著称、擅写学者生活的小说家。但其作品中的讽刺并不太辛辣,不是愤世嫉俗式的,而是多在挪榆中稍作戏弄,有时在含蓄温和中透露出善意的嘲讽。多种传统、现代及后现代手法综合运用使喜剧性的嘲笑与严肃性的思考相结合,使其小说具有发人深省、让人玩味的无限空间,使小说的喜剧性进一步增强,小说的雅俗共赏特征得以充分表现。
参考文献:
[1] 戴维•洛奇,罗贻荣译.换位.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216
[2] 戴维•洛奇,罗贻荣译.美好的工作.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34.
[3] 戴维•洛奇, 罗贻荣译.小世界.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1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