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试论老舍的文学语言观

2015-10-09 09: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的语言艺术大师,不仅因为其创作作品丰富,更在于他那具有创造性的文学语言理论。本文对老舍文学语言观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些观点见解独到、精辟,对我们当代的文学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舍;文学语言观


 
    老舍先生非常重视文学的语言问题,不管是评价自己的创作还是别人的作品,他都非常重视对文学语言的评价及赏析,建国之后老舍先生写了许多关于文学语言方面的论文,分析了历代的名家创作时运用语言的经验,并总结了自己创作中积累的语言经验,进而阐释了自己的文学语言观。老舍被誉为当代的语言艺术大师,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创作丰厚,更是得益于他那具有创造性的文学语言理论。在其谈创作的一系列文章中有许多关于文学语言理论,老舍的语言观点很多见解独到、精辟,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俗与白的语言风格
      俗与白的语言风格的追求是贯穿老舍文学语言观的一条主线。在《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中,老舍说“最使我得意的地方是文字的浅明简确。有了《小坡的生日》,我才明白了白话的力量,我取用最简单的话,几乎是儿童的话,描写一切了。我没有算过,《小坡的生日》中一共到底用了多少字,可是它给我一点信心,我就是用平民千字文课的一千个字也能写出好的文章。我相信这个,因而越来越恨‘迷惘而苍凉的沙漠般的故城哟’这种句子。有人批评我,说我的文字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我一点也不以此为耻!”【1】这正说明了老舍对文学语言的基本看法,也反映了他对俗与白文学语言风格的追求。
    所谓的“俗”与“白”,并不是没有要求,恰恰是有一定标准的,“俗”,并不是“低俗”的“俗”,而指“通俗平常”,是指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白”,则是指没有过多修饰的白话。他认为“真话、明白话,比什么都好”,“晦涩是致命伤,小说的文字须于清浅中取得描写的力量”。老舍推崇的是一种既贴近日常生活又能真切的表达真情实感的简单、通俗的语言,注意“从日用的俗语中创造出文艺作品来”,“从俗话中掏出珍珠”。《骆驼祥子》十余万言,其语言可谓真正做到了俗与白,整部小说总字数107360字,不同单字数却只有2413字,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乎都是常用字。所以,只要学会621字的小学生,就可以阅读它的90%,而掌握了957字的人,即可阅读95%。【2】
    在追求“俗”与“白”的语言风格的同时,老舍还提出要对日常口语进行“再加工”。他指出提倡“俗”与“白”的语言风格,并不是说写文章完全的口语化,照搬日常口语。相比较而言,日常口语零散、琐碎,还夹杂着不纯粹的成分,又常常因为借助说话人的表情、动作,省略了某些能懂的部分,很多时候口语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被理解。文学语言则不一样,它既要准确的表达事物,又要求说的简洁生动。所以,老舍认为,创作文学语言就是要巧妙地安排普通的文字。真正的文学语言,首先是源于生活,充满真情实感的,还要经过作家的选择提炼。这种加工提炼并不是要对语言进行过多的修饰,追求词藻的华丽和浓妆艳抹。这正是老舍先生所极力反对的,他所追求的是通俗易懂、简洁自然的语言,是凝聚了作家的心血的语言。正是由于对俗与白语言风格的追求,使得老舍先生的作品没有书面语的晦涩难懂;同时,他又对日常口语进行了加工,使其语言避免了口语的粗糙,形成了艺术化与生活化相融合的语言风格。
二、 提升现代白话的审美功能
    当然,老舍先生并没有仅停留在俗与白语言风格的追求上,他还提出要提升现代白话语言的审美功能,塑造本民族语言的“美”。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声律美、简约美、幽默美三个方面。
1、1、声律美
   老舍先生认为语言是带着声音的,而他自己就是带着声写作的,所以才会写出绘声绘色的语言,他认为创作语言时要把字音、字调、语调都考虑进去。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文人早已知晓这一特点,因而创作诗词时注意平仄的搭配。这样才能使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才能形成文学语言的音乐美。老舍先生强调要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所以他是出着声写剧本小说的,它的剧本小说都是有声的作品。老舍说,当代的作家创作时十分注重语言的思想内容,但却忽略了语言的形式。这里的形式,主要指汉语的声调,也就是平仄的变化。他提出要在文章的语句中灵活的运用平仄,在前后两句中交替出现,使声调产生高低、长短的变化,从而使语言形成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律动,产生优美的节奏感。他说:“我写文章,不但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字的声音,不但写文章是这样,写报告也是这样。我总希望我的报告可以一字不改地拿来念,大家都能听明白。虽然我的报告作得不好,但念起来很好听,句子现成。”【3】那怎样才能使文章念起来好听呢,老舍举例说:“比方我的报告当中,上句末了用了一个仄声字,她去了’,下句我就要用个平声字,如‘你也去吗?’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地响。好文章让大家愿意念,也愿意听。”除报告外,老舍先生描写性的文字也同样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读这样的文字,接受者能明显感受到节奏感和律动感,这与他自小的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分不开。“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原因是前者二平二仄,音韵有起有落,后者四字全是平声,缺少抑扬韵致。为了使文章既有思想感情,又铿锵悦耳;既有深刻的含义,又有音乐性,“是文字与所叙述的相得益彰”,就得对文字进行加工提炼。“及至写成一段,当看那全段的律动如何,而增减各句的长短。”【4】我们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像老舍先生那样灵活运用平仄,使声调产生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文学语言的声律美。
2、2、简约美
    除了声律美之外,老舍先生还主张文学语言的简约美。老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白话语言的简约美。一是字词,老舍主张用现代的字尽量不用生僻的字。老舍说:“我写东西,总是尽量少用字,不乱形容,不乱用修饰,从现成话里掏东西。”“想起一组话,先别逐句写下来,而去想想能否找出一句代表全组,这就可以既省话又巧妙。”【5】老舍的作品多数用字量较小,一般掌握二千左右汉字的人就基本能读懂,表达的含义也十分简洁明了,《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是句 式,老舍不赞成用长句子,而推崇用短句子。老舍的作品中的句子多数字数较少,有时三、四个字一句,甚至两个字一句,一个字一句的都有。老舍说:“写东西,要一句是一句”,“不要太长的句子,当我写了一个较长的句子,我就想法子把他分成几段。”【6】一部十万字的《骆驼祥子》,全书却很少有超过十五字以上的句子,多数句子都是七八字或十字左右。
3、3、幽默美
   文学语言的运用最忌讳晦涩、枯燥、乏味,追求的是生动、有趣、活泼。而要使文学语言生动、有趣、活泼,幽默则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同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老舍的语言幽默主要是由句子的构造和用词的选择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诸多要素———词汇、句式、语音的变异使用,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来实现幽默。如《茶馆》第二幕的台词中,老舍十分巧妙地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式,既有深刻的寓意,又有强烈的幽默效果:“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7】老舍幽默的语言风格的形成最重要的在于其对语言结构方式的变异,这种变异是语言幽默的骨架,语言的变异性越强,幽默的效果越强。
    以上是对老舍的文学语言观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的归纳和总结。老舍先生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文学语言观点,对我们当今的文学创作仍然十分受用,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老舍 《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20页
[2]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305页
[3]老舍:《我怎样学习语言》,《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219页。
[4]老舍:《言语与风格.》,《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97页。
[5]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A].老舍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第9页
[6]老舍:《文学创作和语言》,《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283页
[7]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A].老舍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第283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