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浅谈大学生铁人精神再教育

2015-09-28 0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铁人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尤其是青年一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要把铁人精神贯穿一生。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铁人精神再教育十分迫切。 铁人精神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会战创业者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卓绝的时代中形成的精神。铁人精神产生于艰苦与激情并存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关键词:

      当今时代,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人们的心灵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和诱惑,人们开始更多的对富裕生活进行寻觅和追求,并对曾经恪守的价值观产生了困惑。特别是青年一代,出现了一些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现象,互相攀比名牌,消费,比享受习以为常。拉关系,潜规则。他们更加注重物质上的得失,不再注重“雷锋”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挑战。这些无不为我们敲醒了道德教育的警钟。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再教育十分迫切,关乎国家未来的命运。铁人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用铁人精神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完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铁人精神及内涵
    ‘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铁人精神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为国家分忧,为名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经得起子孙后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等。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而铁人精神及其内涵则包含了“八荣八耻”中最核心的内容。如果说今天中国人以“八荣八耻”为其价值取向标准的话,那么铁人精神则无疑涵盖了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流部分。
2当前大学生精神空虚的主要表现
2.1竞争压力大,精神理念弱化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背负了太多的沉重,为住房为衣食为生活,人们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在不断地变动和调整,呈现出多元性。80后、90后大学生处在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高额消费压力等等。价值取向更是存在不确定性。
      为了就业竞争,有人疲于奔命,四处考取证书,完全是被社会潮流赶着走,失去了生活的主动,他们的心理或被淹没在一种被忙碌掩饰的虚无中;也有人没有目标,完全生活在被父母包办的怪圈中,成天混日子,渐渐在消沉和无聊中迷失,在面对挫折时,特别容易感到空虚和苦闷。受功利主义影响,当代大学生比以往更注重实际、实用和实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日渐盛行,许多人迷失在物质世界中,精神世界日渐空虚。这极大地削弱了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延滞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光大 。
2.2 对政治文化传统淡漠
      许多大学生表示,对政治不像以前那样感兴趣,把理想教育视为说教,老一套,不愿意参加。学生普遍反映,现在干什么都缺乏热情,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政治性的活动,认为许多宣传都是假的。在图书馆,传统文化,历史类书籍借阅率下降,抗战时期和我国近代文学作品几乎文人问津。学术期刊备受冷落,通俗杂志大受欢迎,阅览室成了消遣室。网络游戏,垃圾小说成了大学生竞相追捧的对象。为了添补精神的空虚,他们甚至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2.3 缺乏忧患意识和求实精神
       大学生主流是好的,但不能掩饰一些不良现象。许多大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挺高,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紧迫感不强。有的将考试当做一种手段,不过是为了一个个证书,好在社会上谋一份职业;有的对自己人生没有规划,在大学期间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经常逃课;有的精神空虚,整日泡在网上消磨时光;还有极少数人则把勤奋学习当成日后能出国生活的手段,民族归属意识在减弱。现今许多大学生对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形势了解较少,或根本不关心,民族忧患意识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观念上,“知”与“行”不统一。少数学生存在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社会责任感淡薄。
3 用铁人精神构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多元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3.1 弘扬铁人的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在国家处在外困内绕的艰难时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硬是靠人拉肩扛一举拿下了大油田,甩掉了石油落后的帽子,实践着“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伟大民族情怀。让铁人精神走进课堂,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并且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作为学校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教育基地,作为对新入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每年新生入学后,都第一时间组织参观,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洗礼。铁人精神教育应在学校规划设计中占有一定地位,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学时设计上要留有一定空间,在学分上要占有一定比例。学校通过这种教育,增大学生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
3.2 以铁人科学求实精神为引领,教育大学生打牢科学文化基础
      求实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它是对人生和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是科学世界观的反映。具 有求实精神的人,都是脚踏实地的勤奋耕耘者,理想的执着追求者,事业的积极开拓者。无论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国家的兴旺和发达,还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求实精神。铁人王进喜同志对事业和工作的这种执着的求实精神是始终知一、由表及里的,这也是他在短暂的人生中之所以能够创造出那么多的奇迹的原因之一。铁人的实干,绝不是蛮干,而是用心动脑地巧干,是科学求实地干。他的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工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大学生生活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完备的教学环境和设施能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状态不佳、对就业过于悲观,学习动能不强等状况。学校适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根据80 后90 后的个性特点,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注重教学理念提升上下大力气。重视文化素养的积累工作,以引导代替乏味的灌输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好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综合
素质是激烈竞争中提高就业、创业本领的唯一手段和出路,并加大与校外企业联合基地实践教学的力度,提升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
力,达到在实战中增长才智、磨砺品行的目的。
3.3 用铁人艰苦朴素的精神,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铁人精神在当今社会不能丢。油田开发初期铁人是怀着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命精神;忘我工作,一心要找到油,要甩掉中国贫油的落后帽子;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开发出了大庆油田。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宝贵的铁人精神。如今大学生盲目消费、超前消费、虚荣攀比消费等非理性行为,极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感缺失、责任感丧失、价值观偏向。通过参观铁人纪念馆等一系列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铁人艰苦朴素精神的教育,让大学生亲眼目睹铁人及石油会战大军艰苦创业的背景,亲眼所见铁人穿过的补了又补的破旧衣物、破旧得不能穿了的布鞋、草鞋等。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社会风尚。
4 对大学生进行铁人精神再教育的深远意义
      铁人精神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历史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结晶的精神财富,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人精神所蕴涵的爱国主义、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和勤劳肯干等内容是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将其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用铁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年一代提升“以天下为己任”把振兴中华的重任置于肩上的爱国意识。用铁人的忘我精神引导青年一代形成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用铁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培养青年一代不惧艰难困苦,奋发图强的崇高品德。用铁人的科学求实精神鼓励青年一代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恪尽职守,不求索取,把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准则。从近百年的中国历史来看,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可以说,青年人的思想是整个社会的风向标。作为风向标的青年一代,更需要铁人精神的指引,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兴旺发达,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