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浅谈孝悌的异化

2015-09-22 09: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简介:墙薇(198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摘 要: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从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孝悌的异化,铸就了他病态的灵魂,但他的“孝”也带给我们这些现代人某些思考。
  关键词:孝悌;异化;病态;灵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6-0000-01
  
  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一、 多舛的命运
  1、幸福的开始,美丽的梦
  觉新作为一个年轻人 ,是极有才华极有前途的。他相貌清秀,从小就很聪慧,很懂事。这对于他的人生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开端:他占据了天时——一个不算太乱的年代,他占据了地利——一个颇有地位的家庭,他占据了人和——一群家中长辈的欢心。于是,他有了自己的理想,他要“发狠读书”,当上“八府巡按”;他也有了自己的美梦,梦想着过上才子佳人般的生活,和青梅竹马的表妹——梅——厮守终生。在成年以前,他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他的理想是多么远大,他的爱情是多么甜蜜,他的前途是多么光明。在成年以前,他无疑是一个幸运儿。
  2、生活欺骗了他
  觉新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中去继续深造,他还想去德国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那时候他是一般同学所羡慕的人。但是他的幻想被封建家长打破了.中学毕业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面前,告诉他,祖父想抱重孙;他需要他帮助料理家事,少不了一个贤内助,打算今年内让他结婚.而未婚妻是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决定的.对于祖父和父亲的决定,他没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意思,只是点头,表示顺从.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破灭的梦幻而哭。然而他的噩梦才刚开始,不管高老太爷是否活着都将对他产生重大影响,他从没想过要违背高老太爷的意思,对他不敬,就算是高老太爷死了也是如此。梅后来郁郁而死,觉新不能排遣内心的自责。他陷入了深深的精神痛苦之中。
  3、 善良的弱者
  觉新的长辈有高老太爷以及克明、克定等,同辈有觉民、觉慧、淑贞、梅、瑞珏、琴等,下等人有鸣凤、婉儿等,觉新是贯穿这些人的枢纽。大家庭特殊的人际关系,使他感到“不断地跟长辈冲突有什么好处呢?”形成了他的“作揖主义”,他的敷衍处世乃出于无奈。他的软弱只教会他去逃避现实、麻痹自己。他只知演戏,他像傀儡似的被人玩弄着,但是他却疲于、怯于反抗,他脑中封建教育和个人道义责任,时刻垄断着他的思想,支配他的行动,同样也逼近了自己亲手挖掘的坟墓。他是一件时代的牺牲品。他眼看着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黑暗的深渊,却没有丝毫的外在的反抗。即便他的心中曾经有过无数次激烈的斗争,但外表的平静告诉我们:他最终选择了顺从,选择了屈服。他没有回头,更何谈止步!他是一个懦夫。他的懦弱源于时代的烙印,源于家庭的影响,源于他与生俱来的聪明与懂事。也正是他的聪明与懂事,让他担待了太多,牺牲了太多 。
  二、觉新式“两重人格”
  1、新思想、旧生活
  “五四运动”爆发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以及后来上海、南京两地六月初大罢市的新闻。本地报纸上又转载了《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里的文章。于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书报的“华洋书报流通处”里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买了两三份《每周评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读这些书报,连通讯栏也不肯轻易放过。
  2、因为清醒而痛苦
  他看到了传统中的弊端,也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他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人道,善良,忠厚,同情“下等人”,老一辈把他视为得力助手,“祖业的继承人” ;少一辈把他看作可信的依托,敬爱他。而他呢,在两种势力的斗争中,尽量地让双方矛盾不被激化,采取了中立的做法。他屈从封建传统的方面,但在屈从中也常有不满和痛苦;有同情那些被长辈压制的青年的方面,但又无法打破家庭束缚。在这平静与激烈的碰撞中,觉新无法在其中找到任何缝隙可以生存。觉新式“两重人格”便油然而生 。
  三、悲剧命运产生的社会根源
  “孝悌”之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根源于人类纯真的亲亲之情,生长于中国特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家族社会之中。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孝悌”之道不仅具有道德约束的功能,而且具有法律条文的性质,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孝悌”是为人之本。孔子“仁”学的基础是人的真情实感,主要内容是“爱人”,出发点和根本是“孝悌”。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五种基本关系,这就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称为“五伦”。从古至今,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大体上都处于这五种关系之中。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作为人的这些基本关系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君臣之间的关系演化成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罢了。
  四、觉新形象的现实思考
  高觉新是整个小说中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最大的受害者,他的苦难可以说比其他任何人要深重而持久:事业的选择是由封建家长所决定的;与梅的悲剧是由封建家长之间在牌桌上微小的矛盾所造成的;妻子瑞珏的死是由封建家长&ldq uo;血光之灾”的迷信愚昧所造成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觉新身上的缺陷,恰好诠释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和命运。生活从来不是理想中的完美,它总有人无法去决定的无奈和悲哀。生活中的人们更不可能人人是英雄,更进一步,唯有普通甚至庸碌才可能成为大多数。而觉新,就是这多数中的一员。他真实的屈从在了当时的社会和他的家庭中,他真实的矛盾着、真实的痛苦着,也真实的持着他一腔的善良。他的“孝“也真实地鞭笞着现代人的灵魂。这就是我眼中的觉新。
  参考文献:
  [1] 《 巴金研究 》.胡永修 、 周芳云 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
  [2] 巴金.《家》.《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3] 廖小平.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孝的双重效应[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