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2015-09-18 13: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哈姆雷特》是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以哈姆雷特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中,寻找形象上相似或者相对立的人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人物比较分析来认识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找寻作者想要向我们传达的思想。
  关键词:《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似乎夺去了所有人的眼光,人们的研究多数围绕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许多人把对这部戏剧的研究变成了哈姆雷特一人的独角戏。一部作品中主人公是作者编织人物关系的中心,故事情节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人物形象。所以当我们为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叹息,为哈姆雷特的人文精神称颂时,我们不能忘记王子周围的人对这部作品的贡献。
  一、三个人的复仇
  《哈姆雷特》中有三个复仇者分别是: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
  全剧最主要的线索:哈姆雷特之复仇。他是一位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王子,有着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叔父篡位,母亲再嫁毁灭了一切。他开始怀疑爱情和人性,从歌颂人到否定人。在复仇问题上哈姆雷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决心坚定,却行动犹豫。在凶残的宫廷斗争中,他的犹豫让他失去不少复仇机会。当克劳狄斯在教堂祷告时,哈姆雷特本可一剑杀了他,但他不能。因为克劳狄斯是一国之君,虽然他的王位是用卑鄙手段得来的,但别人并不知道。哈姆雷特必须在真相公诸于众的情况下复仇。作为王子他的复仇行为不再是个人恩怨,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局势。人们批评哈姆雷特的犹豫,但大家似乎忘了,作者笔下的这个复仇者是一位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王子。他要考虑到他的国家,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也不允许他像个莽夫一样去复仇。而剧中安排“戏中戏”、哈姆雷特装疯也充分显示了哈姆雷特的智慧。所以,当我们再度评价这个复仇王子时,不要再简单的批评他的迟疑与犹豫。我们还应认识到,他是一个有智慧的王子。
  而剧中莎士比亚安排了与哈姆雷特有着同样使命的两个人物,并且通过这两个人物与哈姆雷特形成对比。雷欧提斯,重臣波洛涅斯之子,其父被哈姆雷特误杀。他本是一位为人们称赞的贵族青年,但是为了复仇,他煽动群众、不择手段,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导致他被克劳狄斯利用,成为杀人的工具,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至于福丁布拉斯文中则说他有着烈火似的性格,召集人马,夺回他父亲丧失的土地。正是因为有了和雷欧提斯的比较才显示出哈姆雷特的慎重思考与智慧,也是因为有了与福丁布拉斯的比较才显示了哈姆雷特的延宕。莎士比亚就是巧妙地利用人物形象的对比来显示出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和悲剧命运。
  二、两个可怜的女人
  《哈姆雷特》中有两个可怜的女性。她们是哈姆雷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母亲和恋人。在众多评论中,这两个形象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但仔细分析,人们会发现这两个形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她们是宫廷斗争的陪葬品。关于王后的形象有人这样评价:“乔特鲁德在《哈姆雷特》中有着多重身份,她是王后,是母亲,是女人,是寡妇,是再婚者,是罪人。”[1](P144)王后的形象历来为人们批评,她的再嫁,让哈姆雷特不再相信爱情。虽然没有三从四德,但她是乱伦者。对这场悲剧她应负很大的责任。虽然她不是一个坏女人,但是王后宝座的吸引力最终还是吞噬了她对已故丈夫的爱。她是一个在德行方面被否定的女人,是一个反面形象。与她相对应的是另一个女性形象:出身贵族,纯洁、美丽的奥菲丽娅。莎士比亚多次把她比作美丽的紫罗兰。她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在女性身上的寄托,代表女性美。她与王后形成对比,向人们展示美丑之差。这是两个形象对立的一面。但这两个形象还有相似之处。她们都爱着哈姆雷特。王后是母亲,她关心儿子,努力保护着自己的儿子。在哈姆雷特误杀了波洛涅斯之后,她极力为哈姆雷特开脱。她饮下毒酒,也是为保护儿子。这两个女性在宫廷斗争中并没有危害他人的利益,然而她们被利用,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哈穆雷特为重整乾坤复仇也好,为父复仇也好,在父权制社会都是典型的男性历史事件,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命运也被席卷,乔特鲁德和奥菲丽娅就是这种状况,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只听到了男性的哀嚎、顿足、咒骂,却不能直接听到女性的自我辩解。”[2](P114)
  三、一对恋人,两个疯子
  在戏剧中,我们必须关注疯子形象。剧中哈姆雷特装疯,然而这个疯子并不孤独,作者还安排奥菲丽娅这个被残酷现实打击到疯的真疯子与他为伴。哈姆雷特装疯,以便自己查找真相。在两个好友都被克劳狄斯收买监视自己,奥菲丽娅被波洛涅斯利用来刺探自己的情况下,哈姆雷特的装疯是一个明智之举。这的确是他聪明的一面。而奥菲丽娅是真的疯癫。恋人的冷嘲热讽,爱情的毁灭,父亲被恋人误杀,她没有能力伤害别人,到最后却被伤害和利用。她在双重打击之下发疯,失足落水。一个装疯一个真疯。但是这两个形象又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在疯了之后说了许多不能说的话。而恰恰是这些话向人们传达了许多信息。残酷的宫廷斗争把正常人变成疯子。这一对可怜的人,最终没有摆脱非正常死亡的命运。因为他们代表着弱小的人文主义对抗强大的封建制度,注定要失败。
  四、两位国王
  在《哈姆雷特》中这是一对隐藏着对比的人物形象。老国王和克劳狄斯的对比,不仅是正反人物形象对比,而且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对两个国王的评价,向人们解释了哈姆雷特心中“人”的意义。哈姆雷特向王后同时也是向读者这样描述:“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肖像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穹苍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3](P149)老国王是哈姆雷特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可以说他的形象是哈姆雷特对 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君主设置的榜样。与此相反,莎士比亚还刻画了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形象克劳狄斯。克劳狄斯为了除去哈姆雷特先将其送往英国,要求英国君主见信杀人。当哈姆雷特回到英国后,他利用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比剑并准备了毒剑、毒酒企图万无一失地除掉哈姆雷特。在剧中克劳狄斯杀兄娶嫂,心狠狡诈,是自私罪恶的化身,是一个阴谋家,代表着旧势力。这一形象与老国王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对比向人们展示了善与恶的对立,展示了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对立,展示了哈姆雷特也是作者心中关于“人”的定义,向人们揭示了封建黑暗势力的可恶,人文主义文明曙光的美好。
  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使得整部戏剧的人物形象更鲜明,剧中的矛盾冲突更清晰,作品结构更为平衡,同时也巧妙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张青.她们因何受伤?——从女性主义角度简析《哈姆雷特》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结局[J].安徽文学,2008(7).
  [2]陈为艳.爱情·理想·疯狂与死亡——论哈姆雷特与奥菲丽娅[J].语文学刊,2009(4).
  [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