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玉,石之美者的内涵分析

2015-09-16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之境,物华天宝。袤野中原,关中大地,西北广漠,我们向司母戊鼎顶礼膜拜,观兵马俑悄声叹息,赏敦煌壁画叹为观止,对宋元瓷器摹仿再造……而玉,可以与人耳鬓厮磨,亲近入怀。这种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载体,经万年岁月悠悠琢磨,如高不可攀的神女,供人拜谒敬仰,又如可亲的邻家女孩,为人摩挲爱抚。关于“玉”的概念,东汉许慎在《说文》中道:“玉,石之美者”,就是说凡是色泽美丽、质地坚硬的石头就是玉,从矿物学的角度讲玉是摩氏硬度为5.5~7.0,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状、具有色泽温润特征的矿物的集合体。一般来讲,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玉又分“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以翡翠为代表,软玉以和田玉为代表;广义的玉泛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它不仅包含“软玉”和“硬玉”,还包括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以及严格说来并非玉的玛瑙、琥珀、绿松石、水晶等。
  在周朝时期,玉已具有了“礼”的性能,被用于祭祀大典,实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认为,玉有十一种“德”,我尤其认同其中二者——温润而泽,仁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玉,质地温和柔润而有恩德,象征着仁;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其美质,同样,美玉也不会因微疵而损掩其忠。还有人用玉的品性来比附和规范自己,谦逊律已,儒雅风流—— “君子比德于玉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与人从来亲近如斯。
  古人爱玉,是用生命和感情去爱的。传说中的和氏献璧,讲述了一个“忠”的故事;蔺相如“完璧归赵”,讲述了一个“勇”的故事。古代诗文常以玉来比拟美好的人或事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簘”(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传为宋真宗赵恒《劝学文》)……玉总是与最美好的秉性和形象融为一体。
  当前流传于世的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和绿松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玉”。绿松石虽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颜色,却缺乏通透莹润的质感,与“玉”的形象尚有距离,应以蓝田玉来替代它。新疆和田玉源远流长,《史记》、《汉书》等诸多古书均有记载,屈原曾有赞美和田玉的诗句:“登昆仑兮食玉瑛,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和田玉色彩优雅,光亮柔和,质感温润,仿佛在水一方的伊人,受到上至帝王,下及百姓的追捧和喜爱。曾看到两张玉凤图片,其独特的韵致令我难以忘怀。其中一件为石家河文化(距今4600~4000年)出土的玉凤,黄褐色玉质,玉凤作侧身回首状,喙、冠如鸡,圆眼,胸部外突,短翅长尾,翅上雕琢数条阳线浅浮雕翎纹,线条舒展,工艺精细。另一件为唐代作品,白玉质,器表微有红褐色沁,喙如鹰,丹凤眼,凤颈挺拔有力,线条流畅柔美,凤翅略张,有几道凸出的细棱,以此来表现羽毛,不露刀痕。石家河文化玉凤为片状透雕,显得薄而精致,它身段苗条,姿容俊秀,仪态高雅,宛若华服出游的贵妇,略显衿持高傲。相形之下,唐代玉凤形容丰满,长相敦厚,神情温柔,犹如淡妆晚归的少女,一派无华天真。
  若说和田玉是玉中圣品,艳冠群芳的话,另类软玉——岫岩玉、独山玉和蓝田玉也各领风骚,不甘示弱。岫岩玉历史悠久,一万年前的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出土了岫岩玉制品,汉代的金缕玉衣大部分玉缀片也是由岫岩玉制成的。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早在6000年前就已被古人采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不少南阳玉制品。蓝田玉的真容可谓古今莫辨,它产于陕西蓝田县,据传和氏璧就产于此,秦始皇也曾用蓝田玉制作玉玺,李商隐诗云:“蓝田日暖玉生烟”,《汉书》、《后汉书》、《水经注》等古书中都有关于蓝田产玉的记载,证明其应为璀灿无瑕的美玉,然而当前也有专家考证,现今所产蓝田玉实为大理岩。从外表看去,蓝田玉或许不甚晶莹剔透,然而它因产自西北古都,而有着朴实脱俗的韵致。若把“四大名玉”比作美人,和田玉当如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而岫岩玉、独山玉和蓝田玉却如她的三位姐姐,尤其三姐虢国夫人,不喜“云鬓花颜金步摇”(白居易《长恨歌》),素面朝天,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
  翡翠传入中国时间不长,却倍受人们喜爱。和田玉如古老皇族,一脉相承,雍荣华贵;翡翠则像玉中新贵,异样情调,清新活泼,它多变的颜色向来为人所爱,翡色“鲜艳妩媚,大似宝钗”,翠色“袅娜风流,又如黛玉”(《红楼梦》),各有千秋,难以取舍;翡、翠与紫、白、墨等色彩的交织和变幻亦如雨后彩虹,千变万化,亦幻亦真。翡翠因具有曼妙的色彩,通透、细腻和坚韧的质地,玻璃般的光泽,被人们称为“玉中之王”,与和田玉分庭抗礼。
  除了上述佳品,还有许多玉石品种可供我们把玩回味:青海玉、酒泉玉、俄罗斯玉、阿富汗玉、梅花玉……不胜枚举。其实,无论何种玉,都是岁月积淀的硕果,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的藏品。
  有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叫《玉碎》,当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这样说:“玉是有灵性的,贴身戴着它,时间一长,你的汗水,你的气息,你的喜怒哀乐,都会沁在这玉里,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学记》),爱玉,收藏玉,也是学做人的过程,将促使人性和情感达到完善和升华。
  玉从远古一路走来,浸霜染雪,历久弥新。希望所有爱玉之人将她永久珍藏,“时时勤拂拭,相看两不厌”。
  参考文献:
  [1]《中国玉器收藏鉴赏全集》(华义武主编)
  [2]《玉石学基础》(卢保奇 冯建森)
  [3]《玉石全书》(方泽)
  [4]《古玉鉴定二十讲》(史树青)
  [5]《赏玉与琢玉》(刘道荣 五玉民 崔文智)
  [6]《秋眉翡翠:实用翡翠学》(欧阳秋眉 严军)
  [7]《神祗的赐福:缘玉》(执玉手)
  作者简介:杨霏(1973.11.30),女,四川成都(籍贯),现任职称:文博馆员(中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