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广告学论文

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中参赛实训法的应用

2023-12-06 16: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阐述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意义与原则,探讨应用的方式:确定参赛项目,组建参赛团队;开展调研分析,明确核心创意;加强合作交流,编写创意方案;汇报广告创意,选择优秀作品。最后提出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参赛实训法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027-02


  广告创意与表现是艺术设计、广告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较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高。通过应用参赛实训法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设计学习兴趣,还可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促使学生适应广告市场发展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


  一、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意义


  参赛实训法是一种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技能”为基点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以求得学生更好的发展。将其应用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当前设计专业产业发展需要,按照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能力确立课程模块,利用合理的比赛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形成“教、学、训、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赛实训法通常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完成某个项目,将比赛的指定选题作为课题,根据比赛中对作品的要求,将其作为设计准则,严格按照比赛规定时间提交作品,最终评定作品。从参赛实训法的内涵可知,该种教学模式属于合作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


  二、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原则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基础、轻实践。传统广告创意与表现专业教学以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以实验验证理论教学,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来完成课程作业。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因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与生产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对技能训练也不重视,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探索设计领域,从而出现交作业应付了事的问题,教学效率不高。三是毕业生受社会认可度差,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磨合,设计出的作品不能马上用于实际,社会整体认可度不高。四是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的好坏都由老师来评定。而老师评定标准比较单一,导致学生为了拿好成绩,不求创新,一味迎合老师的审美眼光去创作。


  针对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下原则:选择恰当的赛事,以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为基础,协调好赛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凸显赛事价值,考虑知名度高、客观公正的赛事,最好是面对大学生组织的,在此种情况下,参赛选手的水平处于同一位置,从而提升学生参赛信心。当前设计界中受到大学生青睐的赛事有“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同时,也应积极参加网络上的赛事。


  三、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方式


  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有沟通力、判断力,懂概念、有信念,有审美能力、创意突破能力的设计人才。将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推行“以赛代考”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方案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比赛成绩算成相应的学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突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色。同时,学校应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行参赛实训法教学模式时,教师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与行业的专家、大师交流技艺,提升职业技能。具体而言,参赛实训法运用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中,应当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结合学生特征,组建参赛团队,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确定参赛项目,组建参赛团队。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赛事,对课程进行解读,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让学生自主选择,考虑自身兴趣、赛事时间等因素,根据选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最后结合小组成员个性特征,分配好任务职责。以“某品牌手机招贴设计”比赛选题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调查学生喜爱的图片风格,选定“手机招贴”参赛主题;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组成参赛队伍,在老师、组长的协调下,分配好组内学生任务。


  (二)开展调研分析,明确核心创意。组建好参赛团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调研分析活动,对“手机招贴设计”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了解赛事对创意的基本要求,明确比赛选题的创意方向,提升设计创意的感染力、吸引力。招贴从本质上是宣传画、海报,划分在户外广告的范畴,就手机招贴设计而言,应突出本手机的特色、性能,充分展现手机的卖点。在这个過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总结分析当前能吸引不同年龄段购买者的优秀手机创意,从而提升自身创意的吸引性。


  (三)加强合作交流,编写创意方案。为充分发挥参赛实训法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参赛小组成员绘制思维导图,成员根据小组确定的创意方向,练习创意性思维,借助头脑风暴等方式,捕捉思维本身的闪光点,促使创意方案的形成。在“手机招贴设计”比赛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空间,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收集手机招贴设计的创新观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探讨之后,确定最终创意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设计难点时,教师应适当予以指导,创新学生设计思维,提升创意方案的整体竞争力。


  (四)汇报广告创意,选择优秀作品。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间,要求学习小组通过PPT方式对作品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校其他专业教师或者企业知名人士,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修改广告创意,从而选择出优秀的作品。选择优秀作品时,教师应科学增加评价方式:一是学生互评。每个小组可按照评分表,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评分,并在展现广告创意的过程中,给予学生2-3个提问机会,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二是企业知名人士或其他专业教师评价。通过现场评分与指导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现场提案感。三是教师评价。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肯定鼓励学生创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二次汇报,学生在进行修改后再次评比,选择优秀的作品参赛。


  四、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用参赛实训法,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可全部照搬教材内容,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学生比赛节奏,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重构,将理论知识点贯穿在比赛过程中,注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就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而言其可划分为三大模块:创意模块,表现模块,评价模块。每个模块与比赛的联系点有一定的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在比赛实训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个消化、理解理论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动转变师生角色。应用参赛实训法时,教师应主动转变自身角色,在参赛实训法中,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成为课堂主体,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围绕学生发展需求,让学生充当课堂的实操者。首先,教师应结合比赛时间,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进度;其次,激发学生实训热情,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比赛过程中;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比赛的动向,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此外,学校、教师应大力推广校内技能大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学校要想在有限的条件下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获得技能提升,可以通过大力推广校内技能大赛的方式来培养技术精英。对于在校内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有证书和奖金的鼓励。对于在全国、全区比赛中取得优秀名次的选手,还要在校广泛宣传他们的获奖事迹,在全校营造出重视技能大赛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转变教学考核方式。在参赛实训法教学方式下,学校、教师应转变学生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考核方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考核模式,给予学生适当的成绩评定权利,如要求不同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评定广告创意方案,通过此种方式,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中应用参赛实训法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竞赛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应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参加竞赛,从而提升广告设计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应遵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技能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参加设计创意比赛,让学生的作品接受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评定,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马静思,赵艳.从传播的角度解读广告创意——基于国外两则Arcelik冰箱广告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5) 

  [2]李海鹏.广告创意中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以水墨元素为例[J].学周刊,2015(10) 

  [3]赵强.青海高原产品品牌的广告设计研究——试论青海青稞酒系列广告及品牌设计[J].大众文艺,2016(1) 

  [4]史爱,秦晓磊,刘乐群,等.平面广告“不平面”——户外平面广告创意与表现技巧[J].美术大观,2014(7) 

  [5]王倩,贾刘琴,宋林燕,等.安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研究——以徽州元素为例[J].大众文艺,2015(7) 

  [6]劉亚梅.广告的非语言符号运用——基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案例研究[J].西部学刊,2016(14) 

  [7]王婷.公益广告创意设计研究——以“中国,家”公益广告为例[J].科技传播,2015(3) 

  【作者简介】汪晓东(1981— ),男,江西南昌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包装设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